(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内疚作为一种社会情绪,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其效能可分为消极的道德情绪和积极的道德情绪。当人们产生内疚心理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倾向,其作为对内心愧疚的补救。
【关键词】内疚;情绪;行为倾向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337-02
1.引言
道德情绪一直心理学界关注的重要主题。道德情绪是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任俊,高肖肖,2011),它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情绪,因此也称作社会情绪。
2.内疚的社会行为或倾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内疚是一种有益的负性情绪。研究者发现,个体做了不道德的行为之后,偏爱通过利他行为或倾向来减轻自己的不道德感,这称之为“道德补偿行为”。那么,内疚的个体一定会通过利他行为(倾向)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吗?或者,是否只有利他的补偿行为才能消除个体的内疚感呢?
2.1 内疚与道德补偿行为
Zhong(2010)等人提出了道德补偿理论,他们认为个体的道德行为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即如果个体先前作出道德的决策(ethical choice),这时他们就会形成了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positive self-image)。因此,在之后的决策中会补偿性地做出更不道德的决策;而先前作出不道德的决策(unethical choice),在随后的选择中会补偿性地做出更道德的决策(more ethical choice)。此时,即使他们后来做出了不道德的决策也可以保护他们的自我形象不受威胁,个体可以告诉自己(以及他人):“即使我这一次做出了自私的行为,但我先前是非常道德的,所以我并不是一个恶人”。个体总是依据他们先前的道德决策来动态调整后面的道德决策。Zhong等人的该理论可以用以下模型来表示:
图1 道德补偿模型(A compensatory ethics model)
2.2 内疚与自我惩罚
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人们没有或者找不到机会进行补偿时,可能通过自我惩罚的方式来应对心中的内疚(Nelissen, Zeelenberg,2009;Nelissen,2012)。多比效应(Dobby effect)也为此提供了证据,多比(Dobby)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一个家养小精灵,作为主人的小精灵他必须听从主人的命令,而每次他违背了主人的命令后他都会用某种方式进行自我惩罚,我们将在这种自我惩罚的行为或倾向称为“多比效应”。在Nelissen等人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被试进行两轮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实验,在第一轮实验中通过互动诱发被试的内疚情绪体验,然后进行自我惩罚的实验。结果发现尽管是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两个实验,在第一轮中诱发内疚情绪体验的个体,在第二轮中都会表现出强度更大的自我惩罚(Nelissen, 2012)。研究者(Nelissen,Zeelenberg,2009)认为这种内疚导致的自我惩罚具有自我确认的功能,内疚的个体通过自我惩罚可以重建良好的自我形象。
2.3 内疚与“清洁效应”
还有学者研究发现,身体的干净和道德的纯洁有某种心理上的联结,这种联结不仅是在认知上,而且在情绪上(Zhong, Liljenquist,2006)。“麦克白”效应为此提供了现实证据。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在谋杀之后总想洗手,以洗掉手上想象出来的血迹。许多宗教也将清洁身体作为一种净化心灵的象征性仪式,认为身体的清洁可以净化灵魂。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的行为学家发现:罪恶感真的能促使人们去清洗自己,即“麦克白”效应。研究者通过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的不到的行为以此启动被试的内疚情绪,然后让被试完成残词补全的任务。结果发现被试在会议过去不道德行为时,更容易将“WH”填写为“WASH”(洗),将“SP”填写为“SOAP”(肥皂),而让他们在防腐清洁产品和铅笔之间选择一样作为报酬时也更喜欢选择清洁产品而不是铅笔(Zhong, Liljenquist, 2006)。
3.内疚产生不同行为或倾向的原因分析
当个体出现违背道德行为的时候,很容易找出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我是被迫的,是其他外在因素导致我这样做的等等。个体把不良后果的原因归责于自己。“此时行动者意识到自己能够选择和控制行为的原因,这样才可以有责任心,也可能责备自己,从而感到内疚。心理素质较好的人,一般会选择“清洁效应”,借助外力,洗掉自身原先的“污点”,从而得到心灵的净化;而心理脆弱者更倾向于选择道德补偿行为,因为他们在产生内疚的心理后,会有一种内心的恐惧,这种恐惧是时刻围绕在人们心理中的,为了让自己内心平静,重获自我认知,会作出补偿行为,从而劝告自己内心,自我补偿的过程抵消了内疚行为。倾向于选择自我惩罚行为的人一般是性格要强,追求完美的人,这类人极力的追求着个体的完美发展,一旦出现让自己内疚的行为,个体自身是无法与自身和解的,他不能接受自己所犯下的错,所以为了让自己内心公正就自我惩罚,以自虐的方式让自己获得解脱。
负性自我意识情绪(比如:内疾,羞愧)是由于自我同一性和目标的不一致,所以导致在维持自我同一性上,接受负性事件的失败。可以说不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内疚感会产生不同倾向的行为反应。
【参考文献】
[1]万宗节.自我责任归因——大学生内疚感成因分析及其教育启示[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30(02):25-29.
[2]冷冰冰,王香玲,高贺明,李富洪.内疚的认知和情绪活动及其脑区调控[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2):2064-2071.
[3] De Hooge,I. E.(2012).The exemplary social emotion guilt: Not so relationship-oriented when another person repairs for you. Cognition & emotion,26(7),1189-1207.
[4] De Hooge,I.E.,Nelissen,R.,Breugelmans,S.M., &Zeelenberg, M.(2011). What is moral about guilt? Acting “prosocially”at the disadvantage of other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00(3),462.
论文作者:刘采梦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内疚论文; 道德论文; 自我论文; 情绪论文; 个体论文; 倾向论文; 的人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