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我国股市的若干设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市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股票市场,无论是前几年的大牛市,还是年初以来的大熊市,都始终是处于一种不规范、不正常的运行状态之中。
针对我国股市的现状及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多管齐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和规范股市。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着力塑造优质的上市公司
在我国股市发育之初,由于股票发行量少,市场供不应求,上市公司的质量对股市的影响不是很大。在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之后,上市公司质量的好坏对股市的影响将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
从总体情况看,目前的上市公司都是经过各地严格筛选的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是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优质企业,尤其是去年,一大批实力雄厚、知名度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大中型企业加入了上市公司的行列。但也有一部分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后,就以为万事大吉,高枕无忧,忽视了自身经营机制的转换。于是,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现象。比如,有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公司高级经营人员之间权力、责任混淆,股东大会成了大股东会,董事会常常越权,监事会形同虚设;有些上市公司盲目增资扩股,滥用募集资金(如用于炒股票、炒房地产等),以资金优势掩盖经营管理不善;有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意识淡薄,特别是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及一些重大事项未能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披露;还有些上市公司置股东权益于不顾,自行其事,比如在分红时多采用高比例配股方式,名为上市公司给股东派息,实为股东给企业送钱,投资者只有付出,而无法从企业得到正常回报;即便是给股民派发现金红利的少数几家公司,现金红利与投资成本相比,也远远低于一年期银行定期储蓄利率。
上市公司的优质和规范化运作是保证股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我们要做的工作,一方面是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从严掌握审批标准,这一点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前不久国家体改委等部门对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而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创汇能力,经得起国际市场的考验;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也指出,不具备条件的公司,要进行清理整顿。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上市公司的质量会有一个明显的飞跃。另一方面,要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和证券法规的规定,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就现实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搞股份制改造是出于筹集资金、扩大影响之目的,没有把它当作一种全新的企业制度来看待,也没有把股东奉为企业的主人,徒有现代企业制度之名,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机制。
因此,现有的上市公司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场需求变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上,加强自我约束,要对广大股东负责,切实维护股东的权益,以良好的经营业绩给股东以满意的回报;另外,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分红派息、内部组织结构的分工等方面,都要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唯有此,上市公司才能真正成为高质量、规范化、有竞争能力并符合国际化要求的现代企业。
二、发展机构投资者,稳定股市
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股市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投资者,一方面是短期投机者众多,只有极少数长期投资者;另一方面是分散的个人投资者众多,缺少机构投资者。至目前,我国在册的股民有864万,只有5000户机构法人(这5000户也不完全是真正的机构投资者,更不完全是长期投资者)。由于散户投资者的比重太大,在股票供给增长过快的情况下,必然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加上受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限制,容易盲目跟风,助长股市暴涨暴跌。
解决上述问题的出路应当是:在有节奏、有选择地增加股市供给的同时,想方设法增加股市的“有效需求”,保持股市供求的基本平衡。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认为,发展各种形式的基金(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举措。
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讲,还是从世界发达国家股市成功的经验来看,各种类型的基金(机构投资者)不仅成为股市上强大的投资力量,而且成为股市上重要的“稳定器”。以美国为例,到1993年11月,美国已有4500家共同基金,由于共同基金的大量投资,美国股市从90年代起一直牛气十足。可以说,共同基金作为一种综合性投资工具,在美国股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至目前,我国已设立50来家基金,但其作为股市“稳定器”的作用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明显。究其原因,恐怕在于,一方面,基金组建及在深、沪两市挂牌运作的时间不长,收益尚未得到体现,还没有给投资者以优厚的回报,没有表现出专家群体操作应有的风范,因而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基金规模难以扩大;另一方面,现已设立的基金是清一色的封闭型基金,开放型基金一家也没有,这种单一的基金类型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基金的作用。再一方面,现已设立的基金投入证券市场的资金只有16.5%,而绝大部分投到了房地产市场,甚至有一部分用于放高利贷,不仅未起到支撑证券市场的作用,反而从股市抽走了资金,使股市进一步“失血”。
为了使我国股市平稳、正常、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着力调整股市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即各种类型的基金。当前特别是要发展开放型基金,以形成一股强大的投资力量;与之同时,还要规范已经设立的基金。这样,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力量的壮大,股市投机者和少数操纵市场者的力量将会逐渐削弱,股市也会逐渐步入一个正常、有序的轨道。
三、注重调整股市结构
我国股市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属于商业、房地产业和一般加工工业,交通、能源、原材料等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很少;从地区结构来看,目前的上市公司所在地绝大部分是上海、深圳、广东等东南沿海省市,内地上市公司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截止5月12日的统计,在上交所上市的161只A股中,上海本地上市公司90家,占全部上市A股的56%;在深交所上市的99只A股中,深圳本地上市公司35家,占全部上市A股的35%。二是可流通股结构不合理。目前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是个人股,极少数法人股在STAQ系统和NET系统上市,而国有股的上市问题始终未能解决。这一问题久拖不决终将是我国股市的一大隐患。三是市场布局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等。
在股市结构不合理的背景下,股市运行也就必然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投资者盲目跟风,造成股价的暴涨暴跌;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加剧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扭曲,而且上市公司只注重从股市上“圈钱”,而不注重给投资者以合理的回报;股票市盈率过高,缺少投资价值;大量资金从内地流入东南沿海地区,加剧资金供给的不平衡;同股不同权也不同利;等等。因此,要使我国股市逐步健全和规范,逐步与国际股市接轨,就必须对不合理的股市结构进行调整。
当然,进行股市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甚至是痛苦的选择,这也是我国股市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四、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解决过度投机问题
近两年,在我国股市迅速发展,证券商和上市公司数量、股票发行规模、股东人数等都与日俱增,股市各种“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也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股市过度投机问题也日益严重和突出起来。
尽管一个运行正常的股市是长期投资活动和短期投机行为有机结合的市场,或者说,没有正常的投机就不会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股市,但是,过度的投机既不会增强上市公司的压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不会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相反,却会带来股市和经济的不正常震荡,误导股民的投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鼓励长期投资,遏制过度投机行为应该是我们发展股市的基本目的和出发点。
就我国目前股市而言,过度投机行为十分明显。股价与业绩脱节,绩优股遭冷落,垃圾股受追捧,质优价不高、质劣价不菲、股价暴涨暴跌的现象比比皆是。去年1-11月,深圳和上海股市的换手率分别达220%和250%,远远超过素有“投机市场”之称的香港股市的换手率(135%),投机过度可见一斑。在我国目前数百万的股民队伍中,90%以上的股民是“短线客”,是投机者,仅有不足10%的股民是从事长期投资,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不得已而为之者(被套牢不忍心“割肉”,无可奈何地做起了“长线”)。有鉴于此,不少有识之士从内心发出了“中国股市需要真正的投资者”的呼唤。
因此,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股市健康、有序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国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股市有关的政策和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提高市场管理及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的水平,为股民长期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尽可能减少过度投机行为,逐步建立一个高效、稳步发展的股票市场。
五、相机调整证券市场布局
就现状来看,我国仅有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STAQ和NET两个法人股交易系统除外),一方面,这两个交易所已满足不了我国股市日益发展的需要,日渐增多的上市公司及其股票已使两家交易所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交易所集中在东南沿海,已造成内陆省份资金大量流向这两个交易所所在地,使内地本已存在的资金缺口更加拉大,从而加剧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除此之外,全国还有近20家证券交易中心,它们既不同于证券交易所,也有别于证券公司,可谓不伦不类。
尽管在我国股市发育的初始阶段,股市布局结构从不合理到合理有一个过程,或者说在此阶段,股市布局结构不合理是一正常现象。但是,对于其存在及引发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并着力予以解决。
因此,我认为,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讯技术设备落后这一背景出发,可以考虑按经济区域适当增设证券交易所以满足我国证券市场日益发展的需要。同时,要规范现有的证券交易中心,对运行有序、规范的交易中心可以改造成区域性的证券交易所,对严重不规范且不必要的要清理关闭。另外,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开办柜台交易。在前几年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遗留问题,如定向募集、内部职工持股等,这些数量很大的股票,如没有一个合法的交易场所,不加以合理的疏导,只能助长黑市交易和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开办柜台交易会有助于解决这些遗留问题。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在适当的时候,推出这一交易方式,为分流上市公司作准备。
六、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股市监管
股市的有效监管是股市正常运行的保证。目前我国股市在监督、管理方面还十分薄弱,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管理体系松散,政出多门,不易形成强有力的宏观监管体系;对股市发展战略缺乏一个总体上的长远规划,致使股市经常处于总量失调和结构失衡之中;股市监管法规不健全、不统一;对股市的管理政策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监管无序、无力的状况,必须首先完善股市运行的有关法规,如《证券法》应尽快出台,以规范股票发行、上市、交易及信息披露等行为;同时,对上市公司运作,如公司财务报告、分红方案、筹集股金的使用及保障股东合法权益等方面也应通过立法做出详尽规定,以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其次,必须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再次,尽快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股市发展战略,以引导投资者着眼未来,促进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另外,解决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问题,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采取措施提高券商的服务质量,培养和提高投资者的素质等,也都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尽快及早解决。
面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英国高诚证券专家曾预测,在未来15年内,中国股票市场将是全球最大市值的股市;我们相信,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股市不仅将是全球最大的股市,而且也将是全球最完善、最规范、功能最齐全的股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