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量研究证实过度依赖自然资源会抑制或挤出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资源诅咒”传导机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梳理,认为产生“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有“荷兰病”效应、挤出效应和制度弱化效应。
关键词:资源诅咒;传导机制;荷兰病
随着经济学界对“资源诅咒”效应的研究,学者对“资源诅咒”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1993 年,Auty 首次提出“资源诅咒”,他认为良好的资源禀赋对一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并非充分有利条件,反而是限制。国内学者,徐康宁和王剑(2006)认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限制作用造成具有良好资源禀赋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即“资源诅咒”。因此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于“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进行梳理。
1.“荷兰病”理论
在对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传导机制的研究中不能不提到“荷兰病”理论。这一理论是国际上学者们解释“资源诅咒”成因的最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起源于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由于荷兰北海地带发现了探明储量巨大的天然气资源,进入上世纪 60 年代后荷兰工业发展完全倾向于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天然气出口为荷兰在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在国际贸易中荷兰货币升值,其国内传统的工业、机械制造也由于成本提高逐渐失去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导致工业萎缩,工业化水平倒退。学者们后来将这种由于自然资源丰裕反而导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停滞或倒退的现象称之为“荷兰病”现象。在 Auty 提出“资源诅咒”理论之后,“荷兰病”现象成为解释“资源诅咒”成因的主流观点之一。“荷兰病”理论主要从两个方面解释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其一,突然发现的自然资源如果被用于初级产品的开发出口,短期内会给地区经济带来巨大收益,由此引起本国货币升值,导致本国其他工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失去竞争力;其二,自然资源开发部门的巨大收益会将国内各种促进经济发展的禀赋要素,如资本要素、人力资源要素、技术创新要素、企业家才能要素等均吸引到自然资源开发部门,造成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等部门萎缩,进一步导致制造业出口下降和本国非贸易品价格上升。科登和内亚里(Corden and Neary)等通过理论推导,印证了自然资源部门繁荣、制造业衰退和经济发展减缓的之间关系。南卡尼(Nankani)等学者进一步通过实证检验了荷兰病是否成立。
2.挤出效应
对丰裕自然资源的开发会挤占许多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而被挤出的这些生产要素往往是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驱动要素,这些重要的驱动因素包括教育、投资和创新等方面。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资本积累、人力资本(不完全等同于劳动力)、制度改进和技术进步等(林毅夫,2006)。而丰裕的自然资源会在短期内给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由此人们经常会忽略物质资本投资的增加、人力资本的提升和储备、制度质量优化及科学技术创新等,而这些因素才是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资源开发因而削弱了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
首先,在自然资源丰裕的地区,劳动力可以不需要较高的技能便能在初级产品的生产中获得较为丰厚的报酬,人力资本的提升在短期之内就显得无关紧要而且还需要支付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阿西亚和拉赫瑞(Asea and Lahiri,1999)两位学者通过建立两部门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最终阐述了“资源诅咒”的机理,即丰裕的自然资源收益提高了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造成人们对教育的忽视,从而挤出了对教育的投资,“资源诅咒”发生。格尔法森(Gylfason,2001)通过研究发现,自然资源收益占国民财富的比例与政府对教育的公共财政支出、中学的入学率以及国家或地区女性对预期上学年限等指标均呈负相关关系。Papyrakis 和 Gerlagh(2007)在美国州级的数据的基础上对“资源诅咒”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自然资源开发对教育的挤出是最重要的传导途径,在所有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中,挤出教育资源这一因素占到 25%。
其次,丰裕的自然资源会通过抑制物质资本投资阻碍经济增长。Gylfason和佐伊加(Zoega,2002)研究发现,自然资源开发会挤出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入,也可能会延迟金融系统的发展从而间接损害到投资和储蓄。Papyrakis and Gerlagh(2006)论述了“资源诅咒”的传导机理,通过建立迭代模型得出自然资源突然发现所带来的意外收益增加了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因此会减少当期对物质资本的投入,当由于投入降低所导致产出降低的程度超过了自然资源收入的增加程度时,“资源诅咒”便会产生。
第四,丰裕的自然资源会挤出创新从而延缓或阻碍经济增长,创新包括制度创新以及科技创新等。Sachs 和 Warner(2001)研究发现,如果自然资源部门的收益远高于其他国民生产部门,生产要素都会流向回报率更高的行业,那么潜在的创新者和企业家也会被吸引到自然资源开发部门,丰裕的自然资源便会对创新活动产生挤出效应。Papyrakis 和 Gerlagh(2005)利用美国49个州的州级数据对“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丰裕的自然资源会对创新产生挤出效应。
3.政治制度诅咒
丰裕自然资源的政治制度诅咒,其实也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自然资源丰裕容易产生腐败、寻租等行为,弱化了制度质量,从而阻碍经济发展;二是丰裕的自然资源所带来的高额收益会成为人们争夺的焦点,容易引发政党冲突或者战争,当一国陷入激烈的党派之争甚至是战争之中,经济发展将无从谈起。许多国家的历史发展表明,丰裕的自然资源所带来的短期高额回报,是武装团体通常的争夺对象,自然资源丰裕国家爆发战争的概率通常会高于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丰裕的自然资源却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诅咒。从自然资源丰裕与民主发展的关系看,自然资源丰裕会导致政客们通过过度开采资源获得巨额收益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从而破坏民主体制,使国家政治经济出现不稳定因素得到升级,对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资源诅咒”开始出现。
众多学者研究表明,丰裕的自然资源不仅破坏政治体制和政治稳定,也会腐蚀经济制度,具体表现在丰裕的自然资源会引发更多的腐败及寻租行为,从而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驱动因素产生伤害,“资源诅咒”也由此产生。人都有趋向利益的本能,丰裕的自然资源也会诱使企业家投入到寻租活动中,由于生产活动获益低于自然资源开发,导致企业家放弃生产,从事生产活动的人数降低,使经济发展陷入停滞,这有点类似于挤出效应的机理(Torvik,2002)。雷特和魏德曼(Leite and Weidmann,1999)通过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型的自然资源开发是自然资源丰裕地区腐败的主要成因。艾舍姆等人(Isham et al,2005)研究发现,在点资源丰富国家,尤其石油、矿产资源丰裕国家自然资源开发引起腐败的现象最为明显。巴氏和霍德勒(Bhattacharyya and Hodle, 2008),使用动态博弈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论证了自然资源开发与寻租腐败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但这一结论只有在制度质量水平较低,低于某一阈值时影响机制才会发生作用。
参考文献
[1]施祖麟, 黄治华. "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5):33-36.
[2]方颖,纪衎, 赵扬. 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J]. 世界经济, 2011(4):144-160..
论文作者:薛泽帅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自然资源论文; 丰裕论文; 资源论文; 荷兰论文; 资源开发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国家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