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泵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及护理。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30例采用微量泵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30例则采用常规的注射器推注法。结果:采用微量泵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患儿胃内残量减少,呕吐、腹胀减少,进奶量增加,患儿体重增加明显。结论:微量泵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优于常规的注射器推注法。
【关键词】喂养不耐受;微量泵喂养;非营养性吸吮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252-02
早产儿作为一类特殊群体,与足月儿的生理有较大差异。科学的营养管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环节之一。早产儿胃肠功能不完善,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胃潴留、腹胀、腹泻等导致早期营养缺乏,对其生长发育具有较大的远期不良影响,如身材矮小、免疫力低下、神经发育不良等[1]。我科根据早产儿消化吸收功能特点,采取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方式对喂养不耐受进行干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科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喂养不耐受、吸吮及吞咽能力差,需要鼻饲且无并发症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改良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胎龄、入院时间、体重等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胎龄32~35周,体重1500~2500g,无窒息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为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出现如下情况之一者[2-3]:(1)频繁呕吐(≥3次/天);(2)胃残量超过上次喂养量的1/2;(3)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天以上;(4)24小时腹围增加大于1.5厘米;(5)胃内咖啡样物、大便潜血阳性;(6)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
1.3 方法
两组均予维持血气、血压、血糖稳定及辅助静脉营养、体位疗法、保暖等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生后禁食,常规补液、肠外营养支持,1~2天后视胎龄、吸吮能力、排便及腹部体征(主要腹胀情况及肠鸣音)等,给予鼻饲或经口喂养。改良组予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其吸吮反射、吞咽功能是否协调决定是否开奶,采用微量喂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微量喂养:微量泵持续或间歇输注法经胃管输注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每小时0.5~1.0ml/kg/h(每天5~20ml/kg)。经口置入胃管,胃管体外端连接微泵延长管,喂养前检查胃潴留情况,回抽残奶量并计入该次入量,重新注入胃内避免胃液丢失;奶液现配现用;密切观察有无呕吐、腹胀及胃残余奶量等情况。
非营养性吸吮:每次奶前、奶后吸吮无孔橡皮奶头或安奶慰嘴5~10分钟,每两小时一次。
2.结果
2.1 胃内残奶量
改良组30例,27例无胃潴留,3例胃内残留奶量0.5~1ml;对照组30例,15例无胃潴留,8例胃内残奶1~2ml,7例胃内残奶3~5ml。
2.2 呕吐情况
改良组30例,28例无呕吐,2例奶后30分钟内吐奶少许;对照组30例,19例无呕吐,6例奶后30分钟内吐奶少许;5例奶后30分钟内吐奶量多。
2.3 腹胀情况
改良组30例,28例无明显腹胀,2例奶后出现腹胀;对照组30例中,21例无明显腹胀,9例奶后出现腹胀。
2.4 大便情况
改良组解黄色大便3~4次/日,无酸臭。对照组解黄色大便3~4次/日,其中3例有酸臭,遵医嘱及时留取大便标本送检,大便隐血阳性,停止喂奶,给予静脉营养,X线检查未见肠管扩张,肠壁肥厚和肠囊样积气,3日后未见大便隐血,继续鼻饲。
3.讨论
3.1 早产儿并发症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50%。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协调能力越差,食管与肠道蠕动收缩、传播速率越低,胃排空延迟[4]。微量泵喂养匀速输入奶液,胃肠道缓慢消化吸收,减少对胃肠道刺激;促进胃排空、十二指肠蠕动,加速胃肠动力变化;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加速胃肠功能成熟;对呼吸功能影响更少,具有较好的耐受性[5]促进疾病转归。
3.2 非营养性吸吮刺激口腔粘膜神经末梢,兴奋迷走神经加速胃肠激素分泌;对胃肠动力起正性促进作用;训练吸吮、吞咽动作的协调,为经口喂养打基础;缩短从胃肠外营养过渡到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使早产儿获得更多的能量、蛋白质、钙、磷等矿物质。
3.3 传统推注方法不能保证匀速,且在患儿较多、护理工作较繁忙情况下,可能发生鼻饲速度过快,引起患儿胃扩张或胃食管反流,导致患儿呕吐、误吸和呼吸暂停。微量泵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缩短肠外营养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可操作性强,不良反应少,适于临床实践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燕.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31):7575-7576.
[2]章秀.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观察.安徽医学,2009,30(5):535-536.
[3]黄瑛,邵肖梅,曾纪骅,等.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1):696-698.
[4]姚玉娟.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37-939.
[5]宋才好,何燕.经口滴注喂养和鼻饲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安徽医学,2009,30(3):240-241.
论文作者:吴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早产儿论文; 微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营养性论文; 大便论文; 营养论文; 胃肠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