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论文_刁海峰

小学中高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论文_刁海峰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取得明显进步,但仍然不够成熟,他们对于某些社会热点现象缺乏判断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知识常识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仍然需要班主任的“精心照顾”。与中学班主任相比,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更大,原因就在于小学生身心尚未成熟,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更多关注,班主任只有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艺术性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自觉的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提升德育水平,本文就小学中高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无意间的表扬,就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带来阳光、乐观、充满正能量的心理世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总负责人”,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他们推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将对学生的未来造成重要影响。很多学生在毕业多年以后,还可以回忆起自己的班主任,甚至可以清晰的记住班主任的某个经典动作或与自己接触的某个瞬间,如果在回忆的那个时刻,班主任给学生带来的是正向体验,那么学生将会因此而受益一生,为此小学班主任要充分的发挥班级管理的优越性,积极的研究管理策略,让管理成为艺术,增强管理效率。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角色定位不够准确

受教育资源的限制,部分小学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班主任岗位,通常都由语文、数学等重点科目教师兼任班主任,如此一来,教师就需要扮演两个角色,分别是代课教师与班主任。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考核教师的重点指标,因此兼任班主任的教师把重点精力都投入到学科教学之上,与班级管理相比,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更为重要,如此一来,班级管理工作就会有所松懈,教师的工作重心就会发生偏移;此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极端情况,就是班主任把自己视为班级“独裁者”,完全限制学生的自由,让学生在自己规划的框架范围内学习和生活,无论是以上哪种管理风格,都反映出班主任角色定位不够准确的问题,定位不准确,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率。

2.班级人际交往中存在着障碍问题

班级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班级中出现的个案问题要及时的引起关注,并主动的解决,而不是重新建立一套评价标准,把问题放置在符合标准的范围以内,对其放任不管。在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是最为正常的事情,多数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存在障碍,但是个别学生却在于其他学生的沟通中出现障碍,如果出现障碍学生的成绩优秀,班主任会把这个学生归类于新的评价标准系统内,认为她学习成绩优秀,与成绩优秀相比,不主动的与他人沟通并不是问题,反而还不会打扰她的正常学习,让她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顾此失彼、移花接木的评价标准,忽略了班级管理中人际沟通障碍的问题,在本可以化解心理障碍的阶段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可能会逐渐放大学生心中的心结,最终出现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人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班级管理内容过于琐屑

在一些班主任看来,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需要通过严格的管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所以他们在开展班级管理时“事无巨细”,对所有的事情都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同时对班干部的各项工作都表示出不满意的态度,无论班干部如何努力,都达不到预期标准。学生上课做小动作、说话、迟到早退、不按时出早操等各种问题都要对学生直接批评教育,这种细致入微的管理方式带给学生无形的压力,他们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网络中,为了避免班主任的批评和教育,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效率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让一些学生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

二、小学中高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的策略

1 .平视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

受传统理念的影响,班主任始终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班级管理的本质就是制度化的约束,因此从各方面开展限制学生自由的工作,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学生表面趋于教师的权威,被迫服从,而发自内心的感到反感,不仅不利于班级管理,还有碍于班级团结,让师生关系更为紧张。鉴于此,班主任要学会平视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为了营造民主、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教师一方面积极培养班干部,让班干部全面执行班级管理任务,同时让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班级归属感,都找到主人公的感觉;另一方面,要定期与学生谈心,敞开心扉与学生聊天,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成为学生的朋友,只有与学生保持密切的关系,才可以让班级管理变得更加高效。

2.充分的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

班会是学校为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增强学生德育水平专门开设的课程,小学班主任要借助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到丰富的德育知识。比如以2019年10月1日的阅兵活动为主题,让学生探讨阅读之后的心得体会,很多学生都提到了自豪、感动、震撼这几个关键词,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因为祖国经历70载风雨成长为世界强国而感到感动,因为阅兵中战士们整齐的步伐、先进的武器装备,世界最先进的战略武器设备而感到震撼。在讨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德育效果。

3.不断的完善班级奖惩制度

班规是维持班级管理的有效保障,班规既可以起到约束的效果,又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是维持班级管理正常运营的基石。为此,班主任要依据班规,不断的完善班级奖惩制度,不断的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在运用奖惩制度时,教师要避免受到贴标签行为的影响,要明确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犯错误的可能,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德育水平可能要比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高,所以要确保奖惩制度一视同仁,不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管理现象。

三、总结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班主任要深入的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认知水平,从学生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班级规章制度,不断的创新班级管理方法,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要避免出现“贴标签”的行为,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找到归属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陆春燕.小学班级管理艺术化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10.

[2]周晓梅.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J].教师,2019(27):20-21.

[3]冯庆华.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193.

论文作者:刁海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小学中高年级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论文_刁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