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备考论文_吴培贞

我们该怎样备考论文_吴培贞

2019年高考语文结束,引发了我们不少思考,许多老师问:为什么高考语文题越来越像文综老师命的?为什么要命制类似“同文语境” 的题型 ?为什么主观题的设问方式越来越“刁钻古怪”? 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带着诸多疑问我们不妨先来研究一下2019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关于什么是“一体四层四翼”,什么是 “一点四面”, 相信我们的老师在指导复习备考时已经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我们探寻2019高考语文试题,就能明白2019高考语文释放出的信号。2019年全国I、II、 III卷从试卷涉及的题型看:词语辨析、补写句子、标点符号、压缩语段等题,可以说是旧题新生;从试卷阅读量的变化看:2018年全国卷平均7800 字,2019年全国卷Ⅰ为8800字,全国卷Ⅱ8250字,全国卷Ⅲ7900字,平均约8300字,比去年增加了几百字,阅读量在逐年攀升;答案书写量在1800—2000字之间 。具体分析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的最大变化是:

(一)阅读材料致敬经典,测试语文基本素养,以文育人

 全国I卷文学类文本选自鲁迅的小说《理水》,小说讴歌了埋头实干、胸怀天下的大禹,赞颂其大智大勇、自苦实干、公而忘私的精神。借鲁迅的名言设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文言文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商君列传》,选文中无论是 “悉更秦之法”大改旧制的贾谊,还是力主变法的商鞅,无不体现奋斗榜样、道德楷模,引导我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而全国卷Ⅱ“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全国卷Ⅲ的“嫦娥四号”材料都体现了我们文化的自信、民族认同、要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二)命题者更多关注社会现实,语料暗合时政热点

  全国I卷暗合的时政热点有论述类文本《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谈的是实干精神,文学类文本《理水》讲的是奋斗着的足迹,写作“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着眼于劳动思想的历史溯源,自觉弘扬劳动精神, 全国II卷暗合的时政热点实用类文本讲“桥梁变化 ”谈科技创新 ,写作体现“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爱国精神”的时代特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宗旨。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命题尽管扣立德树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但不是把“语文学科”当成“政治学科”考,重点依然是“语言文字运用与建构”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是在命题文本“底色”的选择上,加强道德修养的呈现。而这一点是由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决定的,培育和提升学生正确的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素养,这一重任是其他课程不能承担的。在学校的各门功课中,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而其他学科都是以言语内容为教学目的”,要明白考题中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只是其表,真正考查的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律。明白此,就对上面许多老师提出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至于有些人说的高考题出的“刁钻”,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大量模拟题的“套路化”。 其实,高考题出的很朴实,很语文,是反套路命题,命题来自课本(含选修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8题考查对鲁迅《理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借用教材中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话,第7题阅读B项,将鲁迅的两篇作品《理水》和《祝福》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进一步引导考生在鲁迅的作品群中进行综合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国Ⅲ卷古诗文阅读第15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

 明确了2019语文高考的特点,下面我们谈2020高考备考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高度关注题干要求,关注命题材料的指向

 高考试题的题干需要考生认真阅读,细心准确地领会,这可能会是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的又一重要特点。考生具备对题干的理解能力很重要,否则是致命的,极容易直接导致该题失分。这不仅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考生具备“层进”式的思维能力。2019年全国卷Ⅰ第6题:“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这道题目的题干对考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很高,考生应该这样理解:“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才符合题意。有些粗心的考生可能会理解为“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即“毛里求斯为何要修复档案文件”,就离题万里了。建立强烈的语境意识,语境题干要求和试题材料,这直接决定答题的准确性。2019新课标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小步舞》 第8题“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个题乍一看是考查表现手法,但为什么很多人看到答案却傻眼了呢?其原因是忽略了“塑造人物形象时”这个关键的限制语,以至于只答出外貌、动作、比喻等手法,找出的句子“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也只是形容他跳舞时的动作,这是不能得分的,因为这个题还考查人物形象,但题目设置上却是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入手。同样2019新课标II卷第9题:“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个题审题必须明白,题干上明确说的是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是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文中的作用,很多考生只是机械地从结构、情节、主题或人物方面作答,忽略了题干的具体限制,而导致不得分。这种根据文本命题的方式设置了真实而多变的情境,能够有效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避免考前只准备“套路”式的高考语文应考模式。

(二)锤炼学生思维的品质,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训练时要引导学生锤炼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人)、意志品质(做事)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社会与人生,“两耳要闻窗外事”,“新闻1+1”“朝闻天下”“焦点访谈”“百家讲坛”等等都要经常关注,《主持人大赛》也给我们作文审题与思考的深刻有大量的启示,要阅读书本、报刊、电视、网络、人民网“观点”栏目、“杂文”等。写作训练以议论文为主,兼顾其他,要熟练掌握运用对比和假设的方式,从三个方面使文章思想深刻,站得高、联系广、挖的深,为此要进一步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平常的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深刻性、 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高考语文作文题从2015年在设计过程中,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2019全国I卷作文“热爱劳动自我做起”演讲稿,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劳动观念,命题者暗扣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要点,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写作时要记住:题目不一定是热点,但你的笔下要有社会、有时代。

 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2020年备考我们在复习中要摈弃各种套路,回归到语文的真实上来,并真正理解高考语文应试背后的“素质教育”理念。

论文作者:吴培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我们该怎样备考论文_吴培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