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荣军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变革理论的人性化护理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3年8月~2018年8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29例,均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变革理论的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QO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QOL评分(54.62±6.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QOL评分(36.48±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38%(62/65)明显高于对照组73.44%(47/64),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基于变革理论的人性化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变革理论;人性化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humanized nursing on the life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based on the reform theory.Methods:a total of 129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period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8.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humanized nurs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hange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QO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P > 0.05.After nursing,QOL score(54.62 + 6.47)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6.48 + 4.01),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38%(62/6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3.44%(47/64),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Conclusion:humanized nursing for viral myocarditis patients based on reform theory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reform theory;Humanized nursing;Viral myocarditis;Quality of life;Nursing satisfaction;impact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病毒感染引起心肌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的过程[1],有的可伴有心内膜、心包以及其他脏器炎症改变。病毒性心肌炎分为感染性心肌炎、非感染性心肌炎两种。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有着良好预后,但是也有少数患者会发生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营养心肌、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2]。在积极开展治疗的基础上,考虑到患者的身心状态,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重点分析12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2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3年8月~2018年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有男性患者32例,有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5-68岁之间,平均年龄(46.72±5.19)岁。观察组65例,有男性患者36例,有女性患者2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45.98±4.79)岁。咨询和记录患者的信息资料,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确定组间数据差异性不明显且可公平对比。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充分、全面了解本研究相关情况,并且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与认可。
(1)纳入标准:①结合既往病史、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确诊病毒性心肌炎;②依从性良好。
(2)排除标准:①合并身心障碍、精神异常、智能损害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凝血系统疾病者;③合并肝肾功能衰竭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个人护理、健康宣教。
观察组采用基于变革理论的人性化护理:(1)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组成由医师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由若干名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定期开展变革理论、人性化护理的培训以及学习。为保证培训与学习效果,加强培训考核,要求考核未通过者继续学习,直到考核通过。(2)制定护理方案:结合病毒心肌炎疾病的具体情况,考虑到患者心理、社会、生理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3)落实各项人性化护理工作:①心理护理:考虑到每一个患者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出现问题,护理人员在做好基本的额疾病知识宣教的基础上,结合患者性格、兴趣爱好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②饮食护理:宜吃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营养丰富,少吃多餐。多吃蔬菜,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桔子、番茄等以及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忌烟酒,不宜吃过咸和油腻辛辣的食品,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③出院护理:要求患者出院后需要按时作息,避免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如快速跑、长跑、跳绳、跳远等,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慌、胸闷为宜。饮食应富有营养而易于消化,荤素搭配,多食营养丰富的鱼、肉、蛋、牛奶等。每日饮水量约1000—1500毫升,注意定时排便,以防便秘。在恢复期还要继续应用营养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C、肌苷、复方丹参、辅酶Q10、维生素E等。出院后定期复查,出院后1月、3月、6月、1年时到医院复查一次,必要情况下要定期做心电图检查。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分(QOL)[3]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满分为6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统计学专用软件SPSS 21.0版本对组间数据差异进行检验,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组内相关资料的比较应用X2检验方式,计量资料应用(x±s),组间比较检验方式为t,P小于0.05则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QO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QOL评分(54.62±6.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QOL评分(36.48±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还可能合并伴有心包改变、心内膜炎症,很容易导致心率市场、心肌损伤等,还有可能导致死亡,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有效营养患者心肌等[3]。临床有研究认为,在治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4]。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如果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并不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变革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会Lewin提出,其中描述到人的变革是最重要的,必须首先改变组织成员的态度[5]。因此本次护理工作中通过成立个性化护理小组,积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以及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培训,让护理人员明确改革的重要性以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促使每一个护理人员从思想上做到统一认识。变革理论中完成第一步解冻期,进入到改变期,就需要对护理工作的内容急性改革,改变传统落后的护理模式,在重视患者身心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鼓励每一个小组成员、护理人员参与到护理改革工作中,全面优化护理内容。通过对患者开展高质量的护理工作,患者积极接受治疗的同时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疾病恢复,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也有帮助[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QO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QOL评分(54.62±6.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QOL评分(36.48±4.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变革理论为基础的人性化护理工作,考虑到患者的每一个方面,在强化基础护理工作的层面上提供给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开展对患者的心理、饮食、出院前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38%(62/65)明显高于对照组73.44%(47/64),差异显著(P<0.05)。这种整体性的护理方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基于变革理论的人性化护理可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魏可英.健康信念模式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11):1180-1181.
[2]张旭红.优质护理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4):2678-2679.
[3]谢瑞菊.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8):101-102.
[4]伍珺,杨海燕.预见性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03):275-278.
[5]余秀秀.人性化护理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06):156-157.
[6]王越.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3):197-198.
论文作者:杨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炎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差异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理论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