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三层环境 创设幼儿乐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环境论文,乐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现代幼儿教育都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对于抽象的东西难以接受,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探索的天性,决定了环境的创设既有利于幼儿行为的改变,也有利于引起其认知冲突,从而达到促进认知发展的目的。
因此,我们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为目标,创设了“三层环境”,营造充满童趣的幼儿乐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幼儿园的环境是在长期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结构,它可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面。基于这些认识,我园在优化幼儿园的环境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创设幼儿园表层环境
幼儿园表层环境主要指物质环境,包括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
(一)户外环境
户外环境创设的内容应着重反映办园的方向、特色及园所的风貌。我们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创设户外环境的。体育方面:创设了供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发展基本动作的大型器械(如钻爬、攀登、投掷、弹跳、平衡等),开避了一大块供幼儿游戏的绿茵茵的草地,还有游泳池、嬉水池等。美育方面:有精心布局的绿树、花坛、小桥流水、蘑菇亭、弯弯曲曲的小路等景物。整个户外环境的布置,巧妙丰富,安全实用,整齐有序,色彩鲜明柔和,无不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
(二)室内环镜
室内环境包括两种:一种是供全园幼儿活动的室内场所,另一种是班级的活动室。
我们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近1000多平方米的功能室,设有情感活动室、烹饪室、多媒体辅助教学室、科学发现室、蒙台梭利教室、阅览室、美工室、游戏街(包括银行、快餐店、卡拉OK、发廊、娃娃家、超级商场、医院等),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向全园幼儿开放,让幼儿在这些特定的环境里操作、体验、发现并轻松地学习。
各班活动室的创设,主要突出两个特点:
1.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即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壁和空间,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提高幼儿无意识学习的能力,让幼儿接受熏陶,获取知识。
2.适应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差异。活动室的创设要适应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创设不同层次的环境和提供不同的材料来达到目的。如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好动,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协调能力差的特点。在活动室环境的创设上可为幼儿创设形象活泼,造型简单、明确的活动室墙饰,设置“娃娃家”“拼图游戏”“穿项链”“摆摆说说”“系鞋带”“编织”等活动区。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水平相应提高。在创设环境时,要侧重于动手操作,可设置智力角、做做玩玩角,语言区可通过背景图,让幼儿边讲故事边插入图片,使他们在讲做过程中,获得知识,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大班幼儿思维更为活跃,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喜欢探究,在创设活动室环境时,可为他们创设科学实验角,配署放大镜、计算机键盘、科学箱、酒精、醋、各种颜色的水等材料,让他们在科学实验室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优化幼儿园中层环境
幼儿园中层环境包括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思想与方式。我园以促进幼儿“健身健心、动手动脑、自主自信、和谐发展”为办园宗旨,构建了以培养“完整儿童”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发挥管理人员的核心作用、教师的关键作用和家长的保障作用的管理体系,形成了“情感团结人、制度规范人、科研锻炼人”的管理特色,形成了“团结、敬业、勤奋、创新”的园风。
三、深化幼儿园深层环境
幼儿园深层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核心。它涉及到一所幼儿园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问题。为了优化幼儿园深层环境,深化环境的教育功能,我园主要抓了如下工作:
1.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幼儿是环境创设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幼儿总是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对周围环境作出种种反应,不同程度地表现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感情与环境沟通过程中的情绪体验。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加深认识,也更加爱护。”活动室的环境创设应让幼儿积极参与,每个区摆放些什么,怎么摆,墙面如何布置,这些都要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虽然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比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更充分地显示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
2.动态的物质环境。如果环境总是一成不变,不能给幼儿以新鲜感,久而久之会对幼儿失去吸引力,幼儿活动的主体性、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应创设新鲜的、动态的环境。动态的环境是指在创设环境时,有目的、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季节特征的更换和幼儿的掌握程度等因素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某个区域、某个系列的材料,提供条件和机会,激发幼儿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变化的事物的兴趣。如在“娃娃家”,让小朋友根据四季变化来更换娃娃的服装。
3.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一个隐形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主要是创设一个使幼儿不自卑、不害怕、没有压力,而且安全、融洽、和谐、健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的人际环境。幼儿园里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
在教职工关系上,我们倡导“事业奉献,业务上冒尖”,做到一碗水端平,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形成气候。教职工有困难,人人伸出援助之手,恋爱婚姻、生病痛痒等有人过问,有人帮助。教师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传帮带成为提高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这对幼儿的人际交往和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在教师与幼儿关系上,我们要求教师除了教给幼儿正确、适宜的行为方式与规则外,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应是民主的,能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满足和接受幼儿的各种选择和需要。另外,教师要采用多种适宜的非语言行为与幼儿交往,如微笑、点头、抚摸、轻拍脑袋和肩膀、竖大拇指等。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组织者、指导者、朋友的身份参与活动。
在幼儿与幼儿关系上,我们要求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思想和感情,互相说说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学会观察他人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背景,可以打破班级界线,为幼儿创设一个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同伴间活动交往的宽松的活动环境。如在我园的游戏街,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中班幼儿请小班幼儿到他们设置的“麦当劳”吃东西,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组成一个大的娃娃家,亲亲热热地品尝着各种美味小吃……孩子们在这种自由的,无任何心理压力的交往中,愉快地游戏着,他们越来越容易互相接受,彼此间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奥妙的领域之一。”优化“三层环境”,创设幼儿乐园仅是我园近年来环境创设探索的一个小小的成就,我们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创设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