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丁蕾
摘 要:音乐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这个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论是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对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这个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还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质量。另外,有效教学的追求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无限的音乐体验,从而全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个人艺术素养,为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多年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经验,着重探讨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课前准备;多媒体技术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其对于课堂有效性的追求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利用为数不多的音乐课程安排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音乐体验,在学习音乐中提升自己的音乐品位,塑造学生内在良好的艺术品质。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目前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不高的教学局面,结合自身的实践努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做好课前准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除了需要学生的努力之外,更多的还是需要教师的努力,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环节下工夫,尽可能地丰富课堂内容,这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要确保课堂能够在高效的前提下顺利地进行。
如,在学习《月亮姐姐快下来》这首歌曲的时候,我们国家关于月亮的传说非常多,如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前的导入,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上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从童话或者传说的角度来理解月亮,在学生纯洁的心里画上一轮圆圆的明月,然后让学生听这首儿歌,在学生学会唱这首歌之后,我们也可以做适当的引申,如想起圆月就会想起团聚,想起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歌中所要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借助对月亮的了解更好地掌握这首歌曲。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课堂教学
通过笔者的多方研究发现,教师同学生如果有较为和谐融洽的关系,那么学生在学科学习上会更为用心。故而,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重视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能够喜爱教师,那么对于音乐也就会喜爱了。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就要有“师德”“爱心”,在教学过程中爱护学生,重视自己的自身修养。其次,教师还应构建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此,才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继而喜欢教师,喜欢上教师所教的音乐。而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健康发展,提升音乐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进行。例如,在进行《童年的回忆》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时时询问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课堂参与度
长久以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所以效率不高是因为学生的兴趣不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低,因此很多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而音乐是一门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获得最纯美音乐体验的课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没有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实施真正有效的音乐教育。所以作为教育者,为了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首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至纯至美,从而让优美的音乐触动学生纯洁的心灵,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求知。这就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上留出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做到与教师、与音乐之间的交流,从而为学生学好音乐做好铺垫。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堂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氛围是教师需要掌握的技巧。在新课引入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例如教师可以制作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也可以围绕课堂内容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进行导入,还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情景剧进行导入。结合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为后面课程的展开做好铺垫。同时,各学科间相辅相成,教师在音乐教学时可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我爱祖国》教学时,教师朗读一首描写祖国壮美山河的诗句,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激发学生的歌曲学习的兴趣。多学科的融合,能更好的营造课堂的学习氛围和艺术氛围,对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有着美妙的音符,动人的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一个欢愉且丰富多彩的艺术课堂,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要从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浪漫,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着兴趣。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一些课堂小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开发智力。
五、科学采取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要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教学,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吸收音乐知识、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积极对音乐课程进行探究等。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掌握知识,拓展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音乐有着它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在音乐课上不仅是教孩子唱歌,更重要的是通过诙谐生动的语言将学生们眼中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亲自领略音乐的魅力,真正的了解音乐。通过音乐丰富学生们的情感,美化他们的心灵世界。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生接受有效的音乐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在生活上充满积极性,同时能够丰满精神生活。当然,以上笔者对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分析还远远不够,要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还需要更多的音乐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迎春.浅谈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真实的体验[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1).
[2]钱鹏.将音乐的耳朵“唤醒”:音乐课堂如何培养倾听的艺术[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
[3]蒋忱.谈寻找音乐课堂的和谐状态[J].艺术教育,2010(03).
论文作者:丁蕾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论文; 有效性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