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黄证本质及温阳活血退黄方作用机制的研究

阴黄证本质及温阳活血退黄方作用机制的研究

张建军[1]2003年在《阴黄证本质及温阳活血退黄方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阴黄证的辨治,研究阴黄证的病理机制,揭示温阳活血退黄方治疗阴黄证的作用机理。 方法:1、理论探讨采用对文献发掘整理的方法。2、实验研究将Wistar大鼠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阴黄证模型对照组;阳黄对照组;温阳活血退黄方高剂量组;温阳活血退黄方低剂量组;茵陈术附汤组。3、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4、用放免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栓素B_2(TXB_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含量变化。5、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6、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脾细胞PKCα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脾细胞IL-4、IFNγ表达水平。7、制备温阳活血退黄方药物血清,作用于人T淋巴细胞系—Jurkat细胞,用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IL-2、IFN-γ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IL-2R表达。 结果:1、阴黄证首见于隋代·巢元方着《诸病源候论》,宋代韩祗和提出较系统的辨治方法。阴黄证的基本病理是脾虚寒湿挟瘀。2、阴黄证大鼠肝功能异常,肝组织光电镜下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温阳活血退黄方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病理。3、阴黄证大鼠血浆TXB_2明显增加,6-Keto-PGF_1α降低;Cor、ACTH含量呈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温阳活血退黄方能明显降低TXB_2,升高6-Keto-PGF_1α。4、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上升。温阳活血退黄方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5、阴黄证大鼠脾细胞INFγ/IL-4比值显着异常,脾细胞PKCαmRNA表达降低,而温阳活血退黄方能升高大鼠脾细胞IFN-γ水平,上调PKCαmRNA表达。6、温阳活血退黄方药物血清能明显促进Jurkat细胞分泌IL-2、IFN-γ,IL-2随药物血清浓度增加而分泌增加,而IFNγ随药物血清浓度增高而分泌减少,IL-2R表达随药物血清浓度增加而表达减弱。 结论:1、本课题提出阴黄证基本病机为脾阳虚寒湿挟瘀。2、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阴黄证大鼠模型出现明显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损害;3、肝细胞凋亡率上升可能是阴黄证病机之一;4、血瘀为阴黄证基本病机之一,无明显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5、阴黄证大鼠脾细胞Th_1/Th_2细胞因子平衡紊乱,可能与PKC基因表达有关;6、温阳活血退黄方能明显改善动物模型肝功能肝组织病理,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调整Th_1/Th_2细胞因子平衡,促进PKC基因表达,下调血浆TXB_2、上调6-Keto-PGF_1α水平,及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有关。

张建军, 张赤志, 张明辉[2]2003年在《温阳活血退黄方对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温阳活血退黄方对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阴黄证模型组,阳黄对照组,阴黄证模型加温阳活血退黄方高、低剂量组,茵陈术附汤组。采用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阴黄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高于阳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温阳活血退黄方高剂量组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低于阴黄模型组(P<0.05)。温阳活血退黄方高、低剂量组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阴黄模型组(P<0.01,<0.05),且其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阴黄模型组(P<0.01,<0.05),体现较好量效关系。结论:温阳活血退黄方可能通过促进bcl-Z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阻断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治疗阴黄证的机制之一。

陈燕[3]2005年在《肝性黄疸的辨证分型及其与化验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黄疸为主题,以阴黄、阳黄的客观化研究为契机,展开了关于证的客观化、规范化以及证的实质的研究。通过严格的临床调研和实验室检查,将黄疸的中医辨证和客观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起来,并作科学的统计学分析,初步的规范了黄疸的辨证分型的标准,弥补了以往的只是从临床表现来辨证分型,缺乏客观化、规范化的指标,不具重复性的缺点。为进一步建立“客观指标一证”的诊断模式奠定基础。

苏予辰[4]2016年在《金元时期中医黄疸证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文献整理,研读古代经典医着,分析归纳该金元前期、金元时期中医文献中黄疸的病名、病因病机、证型概括、治则、分型论治、治疗方药分析等内容,全面分析追溯黄疸理论体系的源流,为后世黄疸发展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文献支撑。方法:收集金元时期着名医家关于黄疸病证的论着,剖析各证型以及不同医家对黄疸病的认识及治疗特点。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黄疸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有证侯、病名、病机等多种涵义,从金元前期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概括为阴黄阳黄学说、湿热学说以及疫毒学说,证型主要以五疸分证和阴阳分证为主;金元时期黄疸的治疗用药始终是跟随辨证思想和方法的变化而变化的,各医家对黄疸以湿热所致的认识加深,达到湿热辨证的新境界,治疗兼顾护卫脾胃成;在对阴阳黄认识上,金元时期进一步论治了黄疸的辨证规律,以阴黄和阳黄为纲,使黄疸治疗系统化,对临床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从用药特点方面分析,该时期仍以清热、利湿、治脾胃为主,在疫毒发黄(急黄)方面,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为主;同时医家认识到积聚导致黄疸,开创了消食化滞法治疗黄疸。结论:金元时期相对较短暂,但亦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时期,产生了诸多医学流派,医家对黄疸病的病因病机、证治原则论述丰富,主要采用五疸分证及阴阳分证法,简化了前期复杂的分证类型,简单明了,该法虽有一定局限,但仍值得后世借鉴。同时,该时期是医学史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时期,提出了阴黄治疗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阴黄理论,发展了黄疸的辨证论治体系,为明清时期治疗黄疸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婷婷[5]2016年在《宋元明清时期阴黄证候规律、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宋元明清时期阴黄证医案为研究对象,从文献原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及分析,探索阴黄的学术思想及证候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宋元明清期间阴黄相关医案,提取其中的脉象、症状、证候要素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症状、脉象进行频数、因子及聚类统计分析,对证候要素及证候靶位进行频数及应证组合规律研究后结合中医学理论综合分析。结果:搜集阴黄文献213条,符合纳入标准166条,记录94个症状变量,20个脉象变量,得出证候要素共25个、证候要素靶位10个和证候组合69个。通过频数分析及因子分析发现,宋元明清医案中阴黄证主要症状有身黄、目黄、尿黄、腹胀满、面色晦暗、纳差食少、发热、肢倦乏力、畏寒等33个;脉象以细、虚、弱、沉、迟脉等为主;常见证候要素为:气虚、内湿、阳虚、内寒、血瘀、阴虚、内热、寒、血虚、湿、气郁、精髓亏虚等,其中气虚最为多见;病位主要位于脾肾肝胃,与心、肺、小肠、大肠亦有联系。通过应证组合得到五大证型即:脾虚湿阻证、寒湿困脾证、脾肾阳虚湿困证、气血亏虚证、阴虚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阴黄证型。结论:宋元明清医家认为阴黄乃虚实夹杂之证,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寒湿蕴脾、脾虚湿盛、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肝脾血瘀,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亏虚为本,寒、湿、气、痰、火、瘀互结为标。阴黄起病症状虽呈多样化表现,但多归于阴证、虚证范畴,证候要素以两两组合为主要形式,气虚湿阻、阳虚内湿是最常见组合。

牟春笋[6]2014年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影响因素及Bayes概率模型初步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的影响因素;2.构建阴黄证及阳黄证的Bayes概率模型并评价模型在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判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病例选择生后10天内入院的新生儿黄疸107例,记录分析可能与黄疸有关的新生儿胎内、出生及生后因素。对入选病例按照传统中医辨证方法进行辨证分型,其中阳黄组68例,阴黄组39例。于入院当日或次日进行血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等指标检查,如实、完整地填写记录表格,并跟踪患儿的临床过程。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Bayes判别分析筛选有阳性意义的指标;建立阴黄证及阳黄证的Bayes概率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1.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的影响因素:在产前因素单因素分析中,母亲年龄超过35岁、喜食凉食、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比率在阴黄组明显增高,而高蛋白饮食比率在阳黄组较高(均P<0.05);在产时因素中,第二产程延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阴黄组较阳黄组明显增高(均P<0.05);产后因素中,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体质量/胎龄阴黄组较阳黄组低(均P<0.05);早产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及冬季出生的患儿比率阴黄组较阳黄组高(均P<0.05);而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率则在阳黄组明显增高(P<0.05)。在理化指标中,阴黄组患儿HCT、MCV、RDW-SD、PDW、P-LCR、DBIL、GGT、ALP、CHE、ADA等项均较阳黄组患儿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阴黄证及阳黄证Bayes概率模型的构建:将阴黄、阳黄两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及Bayes判别分析筛选有阳性意义的指标。对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有阳性意义的指标为:母亲年龄、妊娠期糖尿病、胎龄、窒息、ABO溶血病、RDW-SD、LCR、DBIL、ALP及CHE。利用SPSS进行Bayes判别分析,得到Bayes判别函数系数。根据判别函数系数建立Bayes判别函数:阳黄y1=-21.701+2.589×母亲年龄+1.037×糖尿病-17.175×窒息+13.876×胎龄+6.303×ABO+2.116×RDW-SD+0.831×DBIL+0.012×ALP+1.697×LCR+0.001×CHE;阴黄y2=-33.511+2.991×母亲年龄+3.960×糖尿病-12.877×窒息+11.848×胎龄+1.820×ABO+2.231×RDW-SD+0.999×DBIL+0.023×ALP+1.916×LCR+0.002×CHE。对判别函数进行假设检验,判别函数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Wilks’λ=0.393,P=0.000)。对判别函数进行考核,阴黄及阳黄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结论:1.新生儿黄疸的阴阳属性与多因素有关,其中母亲年龄超过35岁、喜食凉食、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第二产程延长及新生儿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窒息、红细胞增多症、出生在冬季是促进阴黄证发生的因素;而母亲高蛋白饮食、新生儿原发病为ABO溶血病则是阳黄证发生的影响因素。2.通过构建Bayes概率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判别新生儿黄疸的阴阳属性。

吴谙诏[7]2004年在《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中药退黄对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温阳利湿退黄中药对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大黄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及体液免疫水平,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术附汤治疗。从病因、症状、体征、实验指标以及中药治疗反证等方面对模型加以评价。结果: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黄疸证疾病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寒湿证主证及寒湿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指标和寒湿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结合中药大黄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的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阴黄证相似,为中医药研究治疗黄疸阴黄证提供了较为合适的动物模犁。 前言 黄疸,亦作黄瘅,以巩膜、皮肤、粘膜以及某些体液发黄而命名。王作肃说:“黄瘅者,黄也,古人以黄为瘅”,说明了黄疸的含义。祖国医学把黄疸作为一种疾病的名称,是从狭义的症状上来理解的。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云:“目黄者曰黄疸”,又“溺黄赤安卧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对黄疸的症状,描绘如画。汉代张仲景对黄疸有专章论述:分为黄疸、酒疸、谷疸、黑疸、女劳疸等五疸。晋代葛洪把黑疸删去,代之以黄汗,亦称五疸。《外台》概括为十疸;《圣济总录》有九疸、叁十六黄之分。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最先提出“阴黄”这一概念。宋代韩祗和在《伤寒微旨论·阴黄证篇》中则论述了阴黄的病因证治。元代罗天益着《卫生宝鉴》根据黄疸的性质不同,将其分为阴黄、阳黄两类。从而为黄疸的辨证论治指明了方向,为临床治疗黄疸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明代张景岳根据黄疸的性质、证候,明确提出阴黄概念“凡病黄疸,而绝无阳证阳脉者便是阴黄”。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是一个症状,即高胆红素血症,多种疾病均可以引起黄疸,并根据病理机制将其分为叁类。即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关于黄疸的动物模型,目前主要有病理方法制作的西医动物模型,难以分阴阳。中医药治疗黄疸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由于缺乏理想的中医黄疸动物模型,中医药治疗黄疸的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退黄中药的研究开发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筛选预防和治疗黄疸的有效方药,探讨方药的作用机理,建立一个与人类病变相似的中医动物模型极为重要。本实验采用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大黄灌胃加寒湿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1]. 阴黄证本质及温阳活血退黄方作用机制的研究[D]. 张建军. 湖北中医学院. 2003

[2]. 温阳活血退黄方对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 张建军, 张赤志, 张明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3

[3]. 肝性黄疸的辨证分型及其与化验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陈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

[4]. 金元时期中医黄疸证治研究[D]. 苏予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5]. 宋元明清时期阴黄证候规律、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研究[D]. 杨婷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

[6]. 新生儿黄疸阴阳属性影响因素及Bayes概率模型初步构建[D]. 牟春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7]. 中医阴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中药退黄对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D]. 吴谙诏. 辽宁中医学院. 2004

标签:;  ;  ;  ;  ;  

阴黄证本质及温阳活血退黄方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