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英语论文

当前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英语论文

当前小学英语读写教学的问题及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英语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迄今已走过十几个春秋,在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新气象深感欣慰的同时,笔者却发现:热闹的课堂传递出一种令人不安的信息——听说领先,读写却未能跟上。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担忧。李静纯就曾批评:“听说领先的倾向掩盖着对读写的相对忽视,特别是基础英语教育的早期阶段,如小学,……”学者康翠萍则更加明确地指出:“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出现了过于强调听说能力而忽略读写能力培养的倾向,甚至把培养口语交流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笔者还注意到,在相当一部分小学英语教师那里,重听说、轻读写已然成了英语新课程的代名词:有教师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之,也有教师欣欣然努力追求之,另有教师尽管心中忐忑却不得已追随之。一时间,小学英语课堂上听说活动成了绝对的主流,而读写教学则成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灰姑娘”。笔者认为,小学英语教学须在重视听说训练的同时,充分重视读写教学。

      一、读写教学的重要性

      有人会说,入门阶段的小学英语学习,类似于幼儿时期的母语习得,应该以听说为主,这是人类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这种观念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其谬误却显而易见。其一,我们不能将进入小学的孩子等同于母语习得期的幼儿。两者在认知特征与能力、认知方法与需求上都有极大的差异。其二,作为外语的英语学习与母语习得也不可同日而语,除了年龄差异带来的认知差异外,还有语言环境与语言学习(习得)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如果一味地以语言学习的初始期这一共同点作为唯一参照,在小学英语学习与母语习得之间画等号,则是对小学英语教学极大的误解。应该说,忽略读写教学的小学英语教育无异于文盲教育,其投入与收获严重不符。

      其实,关于读写教学的重要性,我国英语教育专家对此早有论述。胡春洞先生于2001年就提出:“小学英语教学不应该排斥文字。文字不但是语音的一般表现,同时也是语言规则的最好表现,所以英语学习中语音和文字的结合,就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且语和文统一教学,听、说、读、写作为教学手段可以相互穿插配合,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教学效率自然会比重语轻文或重文轻语的路子要高得多。”如果说,胡春洞先生只是从语音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及教学法的角度阐释了读写教学的重要性,我国另一位重要的英语教育专家张正东先生则立足学生的发展,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拼读能力、书写能力和语境记忆能力。我们知道,“拼读能力”即见词能读的能力,是由视觉引起发音动觉和听觉,然后通过字母组合表义或释义的过程,尽管其成果是声音,但源自对文字(字母组合)的敏感与辨识,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和起始阶段;“书写能从视觉和听觉上促进拼读能力,故培养拼读能力离不开书写能力的培养”;而培养“语境记忆能力”最有效和最自主的途径是阅读。由此可见,在张正东先生提出的构成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其核心要素是读写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应特别强调培养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这里强调的“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应该是指学生对声音和文字两种媒介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听音辨义和识文断字理解文本的能力;而只会听说,不会读写的学生一定算不得具有“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事实上,对语言学习而言,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既是学习的目的,更是学习的手段;四种能力相互促进,才能确保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保障。

      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读写训练的意义还不止语言学习本身。喜欢书本,喜爱阅读,是让人终身受益的习惯和重要素养;写作,是训练思维和提高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因而,重视读写教学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发展学生心智的重要举措,作为基础教育文化课程之一的小学英语责无旁贷。

      二、对“读”教学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个重要的概念: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读”为何意?其基本的教学目标何在?新课标在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分级标准中对“读”有这样的描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一级);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二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处的动词为“读懂”,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读”。其次,读的客体是“小故事”或“小短文”。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通过对文字的感知达成对小故事或小短文情节或意义的理解。据此,我们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读”教学提出两点原则性建议:(1)课文教学作为实施“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不能将教学目标局限于一些孤立的单词、短语与句型的识记,而应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基本单位,启发学生体会和理解这些单词、短语与句型在文本中的功能与意义。简言之,读的教学可以始于字词和句型的教学,但万不可止于此。(2)在训练学生“读出”或“朗读”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和感知力,即养成乐于通过视觉摄取相关信息、独立处理信息和最终获取文本意义的习惯与能力。针对目前小学英语“读”教学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不过度铺垫,让学生失去阅读欲望

      课文教学前,以图片、视频、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程序性做法。应该说,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变化,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过程的关注。可我们注意到,有教师在教学课文前习惯借助实物、图片与视频等,对课文中的语言与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铺垫和自问自答式的提问。一方面,这种做法有喧宾夺主之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就被其他信息与活动所累,造成注意力分散或认知疲劳;另一方面,过多过细的读前铺垫使学生在进入课文学习前就已知晓课文内容,从而失去阅读课文的意愿。如此,过度的读前活动不仅没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帮助认知的作用,反而让学生不能专注于课文学习并丧失阅读欲望。故此举不宜提倡。

      2.不随意肢解课文,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有教师为降低课文学习的难度,通常将本就不长的课文分解为几个部分。为了使教学活动显得多样化,教师针对不同的部分设计不同的活动,如填空、完成图表、回答问题等,并在教学指令中特意告知学生读或听某几行或某一段后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这种做法确实可以减轻学习难度,使课堂活动更富于变化,教学过程更加可控,教学流程更加顺畅。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是课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课堂活动顺利开展而随意肢解课文的做法有舍本逐末之嫌。这样的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而不是学生通过课文文字获取意义的过程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只会亦步亦趋地寻找教师所希望的答案,而失去对课文整体意义的关注和对文本的个人理解。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不以朗读代替静读,让学生养成不良阅读习惯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朗读几乎成为“读”的代名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管是短文还是对话,无论是为理解内容还是为练习语音,教师都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大声跟读和集体朗读,很少让学生静读课文。不可否认,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确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和必须重点练习的技能,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发音至关重要。但我们不能混淆朗读与静读的功能与作用,更不可一味以前者代替后者,使学生养成但见文字便朗朗出声而疏于理解的不良阅读习惯。我们主张,在课文教学中应适时培养学生静读的习惯,增加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和感知力,引导他们从文字中获取意义并享受独立读懂文本的乐趣,并以此培养学生阅读英语文本的习惯和兴趣。

      4.不以讲代读,让学生丧失阅读能力

      在一次全国优课展评活动中,有教师在教授五年级学生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故事时,特制了一本超大的故事绘本。教师面向学生,一页页翻着绘本,声情并茂地讲解故事。故事讲完,教师便借助精心设计的PPT进入内容理解检测和语言教学环节,教学中,教师始终未让学生打开自己面前配有生动图画的书本。从表面上看,尽管这堂课教学流程流畅,活动丰富,教师全情投入,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频繁,但这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阅读的做法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视。“认知惰性”使学生依赖教师的讲解,抑制了他们对文字的敏感意识与情感,更不能让其从看似枯燥乏味的字母组合中体会英语文字的表现力和语言美。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阅读的兴趣与能力。这种教法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尤其欠妥。

      三、对“写”教学的建议

      我们知道,写,既是使用语言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写”更有别于通常的唯意义表达和功能使用的“写”。对小学英语学习而言,“写”不只是为表达,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是语言学习起始阶段的基本功和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因而,我们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写”教学的原则性建议是,在培养学生正确书写习惯的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意义表达的情境与条件,激发他们真实表达的欲望,并逐步培养写的兴趣与能力。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坚持“写”的训练,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凡事只有坚持,才有希望成为习惯。唯有坚持写的训练,才有可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正确书写的习惯。我们主张坚持写的训练,但反对机械抄写,尤其反对将“抄写生词”作为一种惩罚手段,使“写”成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伤痛与噩梦。

      2.创设情境,使“写”变得有意义

      童年,是人生最少忌惮而最多梦想的时期。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意愿,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新学语言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用所学得的有限的语言进行一些简单而真实的表达。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先,教师创设的情境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以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意愿;其次,教师不可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真诚地肯定和欣赏学生的表达。

      3.读写结合,减轻“写”的难度

      读写结合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接受。其实,只要运用得当,读写教学同样适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因为,有“读”在语言和内容方面的准备和铺垫,会大大减轻“写”的难度。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语言能力等设计适当的“写”的活动。为此,教师首先要在学生充分理解所读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写,促使学生将语言输入转化为摄入,并进行深度处理后再尝试产出的语言学习过程;其次,须紧扣所读内容设计出一系列具有梯度性的写的活动,这样可以由易到难,实现聚焦于形的意义表达,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和信心。

      4.展示成果,增强“写”的自信

      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自信是成功教学的保障,且这一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可通常情况下,教师只关注学习活动前的情感预热和认知铺垫,将完成活动作为教学目标,忽略对活动成果的后期处理。其实,当学生倾力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尤其期待教师的反馈,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具体、积极而有建设性的评价,则远比空洞夸张的“你很棒!”等赞词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建立学习自信。我们建议,在写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展示并欣赏他们的写作成果,以此增强“写”的自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强调读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我们并不否定听说领先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适切性。我们主张,听说可以阶段性领先,但读写必须跟上。没有读写的语言教学无法真正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如此,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就受到削减。

标签:;  ;  ;  ;  ;  

当前小学英语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