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量,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保证配电网的科学、合理、有效运行,很多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了配电网中,提高了电力输出的合理性和精准率。但是,有一些配电自动化技术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风险;控制措施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一项新技术,虽然促进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但是也有一些技术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风险,因此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些技术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提高配电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1 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存在的风险分析
1.1 通信技术的风险
21 世纪是计算机网络化的世纪,网络通信技术取得了突发猛进的发展,而且在社会各领域都取得广泛的应用,配网自动化系统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现代化的配网自动化系统都离不开电力通信网络,这一方面使得配电通信的速度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为配网的自动化运行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造成了通信成本的升高,而且还会受到网络通信安全和通信时效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等方面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1.2 主站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风险
现阶段,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技术在配电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传递各种矢量信息和数据,同时还能对配电网络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此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具体如下:(1)高级数据分析精度不够。随着配电自动化建设工作的逐渐深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配网运行管理系统都可以实现对拓扑数据、数据连接关系检验、拓扑动态着色以及动态电源分析显示等基本的拓扑信息分析功能,但是对于一些更高级的数据分析工作来说(如配网的分区供电状态分析、潮流分以及线路负荷预测等),在结果精度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进而导致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分布式电源控制、故障自动恢复以及智能监测等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2)信息集成标准无法统一。随着网络化通信技术在配网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数据交互和信息集成已经成为了配电自动化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一方面大大地增强了数据的处理和传输速度,但同时也给信息数据的集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产生的各种类型数据还没有做到高度有效的集成和统一,配网主站与包括配网GIS 系统等在内的其他信息系统间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集成标准,而这些都给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增加了障碍。
1.3 电气一二次的技术风险
随着配网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一二次设备正在逐渐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电气一二次设备间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导致设备间的界限也越发模糊,给设备的研制、应用验证以及测试等工作都增加了难度。
2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风险的控制措施
2.1 加强对通信技术的风险控制
控制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的风险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发展以光纤为主的无线公网技术,这有助于提升配电网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即便是跨距较大的不同地区,也能进行快速稳定、安全可靠的通信。其次,将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融入到配电网的通信技术中,这样既能够提升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速度,也能降低通信过程中的掉线率,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加强对主站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风险控制
精确无误的数据分析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数据分析出现了误差,就会影响自动化系统的判断,甚至会使系统发出错误的指令或动作,进而引起电网故障,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主站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风险控制,首先,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安全、调试的阶段,必须要对其拓扑结构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要满足对配网数据的监测功能。其次,在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初期应用工ECb1y70 标准规范来建设信息集成总线技术,实现数据集成与集成标准的统一。
2.3 对配电网设备以及元件的风险控制
①要定期检查配电网的设备和元件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设备和元件的性能、参数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②加大对重点元件以及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的检查力度,最好是能够成了一个专门检测配电网设备和元件的小组,并把各项检测任务具体到个人,这样就能有效控制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风险;③将高质量、高科技的可靠设备以及元件应用到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提升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
2.4电气一二次的技术风险措施
对于电气一二次智能设备来说,在对其进行技术调研时就要明确设备的经济性和应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应用方案,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措施来促进设备的开发工作,并共同提升设备的验证和测试工作水平。
2.5提高电力运行操作人员综合素养和专业的工作技能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安全的设备、更加先进的技术被不断应用,同时安全防护设施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大大提高电力企业的本质安全度,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然而职工的知识不同时更新,技术技能不同步提高,就无法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育、培训和学习。在培训的过程中利用真实的事故案例,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在操作配网电力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直观的清楚和了解错误的操作会导致如何严重的后果。同时电力企业对相关技术进行学术交流,促进技术人员相互学习,举办技术大赛,使相关技术工作人员可以从根本上认识和掌握专业的技术技能。
2.6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控制管理
针对高级数据分析精准度不够的问题,应在配网自动化技术安装或调试之初对其拓扑结构进行详细设计,从而在满足基础检测功能的基础上,开发高级功能应用平台,实现数据交互与集成标准统一系统建设配网自动化。通过基于IEC61968或IEC61970标准的电力企业信息集成总线技术,打破SCADA、GIS、CIA、负控以及TCM等系统之间的联络,从而充分发挥配网自动化的信息管理作用。
2.7完善电力调度补偿技术、保障设备和终端蓄电池顺利实用
合理的电力调度对于提高电网效率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而通过光纤技术采用无功补偿技术手段,从而达成保持无功功率在较低水平的操作中,降低配网设备的无功损耗,改善电力电网质量,充分利用一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在保证设备及元件的可靠性的基础上,对重点元件和容易发生故障的元件进行最高级别的监测,利用多元化、系统化等技术手段,来增加其耐用性,同时可以避免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更换元件的情况,有利于全方位的扩展功能。在蓄电池方面,可以根据蓄电池日常维护设立维护小组,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和蓄电池等终端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蓄电池电力充足。
总之,我们必须重视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其风险的控制,努力吃透配网自动化技术,科学、合理地管理配网自动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顺利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电力生产的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刘金. 配网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19)
[2]王霄. 配网自动化运行中常见的故障与对策探讨[J]. 电子测试. 2017(15)
[3]胡泳,韦亚敏. 城市配网自动化及其配网规划的应用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3)
[4]吴子君. 配网自动化水平提升策略探讨[J]. 电工技术. 2017(07)
论文作者:赵辰,薛琦源,张楠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风险论文; 数据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