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及政策的推动下,水利工程要想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要改变在水资源利用中原有的资源掠夺的情况,通过维护生态环境,保证生态平衡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水资源运用体系。水土流失的问题所造成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为此在水利工作中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手段及措施来改善这些问题,通过水土保持来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发挥出水利的实际功效,使其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可以健康、良好、持续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理念辨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水土保持
1、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现状
据调查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其面积超过我国总国土面积的1/3,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带来了土地退化现象,还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流失,尤其是在水力侵蚀及风力侵蚀的影响下,水资源遭到破坏的问题非常常见。对于水土流失现状可以从自然及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及研究。自然因素主要为地理地形及气候特征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一些地区由于植被覆盖率较低再加上多风少雨则会出现土壤肥力下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而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则非常多样,诸如开荒造田,森林过度开发,水资源不合理使用及土地保护措施的减少等都会造成土质环境恶化,土壤失去了持水的能力。
2、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水土流失就是重点环境问题之一。在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的时候,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水土保持,该措施针对水土流失严重或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三峡库区坝上库首的湖北稊归县中,早在1982年就已经产生了2030km2的水土流失面积;至2002年,水土流失面积缩减到1253.51km2,每年拥有526.66万t的土壤侵蚀量流入到溪河当中,产生了2170t/km2的年侵蚀模数。两河、泄滩、茅坪等是重点水土流失区域,拥有69.29km2的强度流失、457.18km2的中度流失和725.08km2的轻度流失现象。由此可见,仅仅是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已经足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理念的作用:第一,有助于预防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或泥石流等,因此,能够降低滑坡、泥石流等对水利工程的破坏性。第二,水土保持能够极大的降低水土流失量,促进拦泥拽沙和塘库蓄水量的增加,从而提升水利工程的效益,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并减少水库、湖泊等的淤积。第三,洪涝灾害在水土保持的影响下将有效减少,并能够提升土壤入渗量。针对枯水季节,径流的年际变化将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上有效减少,实现对径流的补充;而在汛期,通过水土保持,有助于防洪能力的提升。第四,水环境质量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将有效提升。在进行水土保持的过程中,应将水源保护作为出发点,加大综合治理小流域的力度,努力实现对修复生态和保护生态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现水土保持、水源保护以及环境改善的目标。
3、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的措施
3.1、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管理
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为此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依据相关的政策来作为执行依据,在其管理上可以依据以下几点来进行。首先,制定相关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健全的制度是管理工作执行及开展的基础,因此在实际中需要依据相关的政策及水利部门的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其次,采用科学管理手段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将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发展都纳入水土保持工作中;再次,积极推进退耕还林的工作,以此来保证水土流失面积不会进一步扩大;最后,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条件及承载能力来为恢复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
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也是对施工区域地表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的过程,这种情况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在工程结束后如果施工单位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工作,那么就会很大程度的减少甚至阻断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是:在土层的挖方区人工挖掘一条截水沟或排水渠,或者通过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设施来避免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可以通过在土层作业的回填区加强坡面整治的方式,如增加植被的覆盖,这样,都可以有效减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
3.3、制定水土保持的措施时要注重因地制宜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点状和线状两种。所以,在需要进行治理的水利工程区域,可以先研究施工地段的土层构造,在充分做好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秉承因地制宜地原则,制定出水土保持的手段并予以实施。例如可以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之所以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是因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各自的功能属性不同,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可以高标准的实现水土保持的成果。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针对施工区域不同性质不同的特征,设计并提出有效的方案并加以实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地表植被覆盖的面积,还可以提高地表土层的抗侵蚀能力,为打造一个优质的地表生态环境提供基础。
3.4、防止泥沙堵塞河道,减少洪涝的发生
良好的土质结构可以保证土壤具有活力,在汛期时良好的土壤结构可以避免降水过多而出现洪涝问题,土壤持水能力的增加可以降低其在流动过程中所带走的泥沙量,避免因泥沙堆积而造成河道堵塞。同时良好的地质结构可以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植被的生长可以起到固土的作用,同时植被具有较好的蓄水能力,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少降水流量,防止径流带走土壤,破坏土壤结构。径流量的减少可以有效的降低河道所需要承载的水量,避免出现洪涝等问题。
3.5、强化政府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政策制定和监督作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政策制定和决策监督的作用。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制定水土保持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意见,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机制,对工程项目中易出现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督,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单位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水土保持观念,对屡教不改的单位也要不遗余力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责令其采取水土保持的补救措施,引导施工单位向文明施工、科学管理方面迈进。
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水利工程对水土保护的作用却因此减弱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水土保持的意识,减少甚至杜绝水利工程本身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并且针对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护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群策群力,切实做好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工作,打造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红军.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3):76-77.
[2]崔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理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1):245.
[3]宋庆全.基于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理念[J].低碳世界,2016,(10):45-46.
[4]苗金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理念分析[J].门窗,2014,(12):480.
[5]高宝林,周全,高武林.水利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理念辨析[J].人民长江,2014,(16):26-28.
论文作者:金晓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土壤论文; 植被论文; 过程中论文; 理念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