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教师教学理念、专业素养和个体言行的差异,导致了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无效的提问方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问题,并例举了追问、分层提问、启发式提问等常用的几种有效的提问方式。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方式 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精巧的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气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教学过程中的点睛之笔。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以初中地理学科为例,对课堂提问方面的所感、所悟、所思做以梳理。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师对教学理念领悟程度的不同,以及教师已有的经验、专业素养的各异,形成了个体间思维方式、教学言行的较大差异,进而导致了提问效能的差异性,出现了诸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方式:
1.“猜谜式”提问。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便依次找几个学生回答,第一个学生答错后不做评价和启发而直接略过再叫第二个,直至学生说出老师预设的标准答案后,老师方心满意足,而其他学生就像看戏般旁观等待最终答案的公布。
2.“随意式”提问。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有的老师在学生看书、读图、观视频等学习活动之前不出示问题,而让其漫无目的、毫无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活动;有的老师喜欢把学生叫起后临时发问,哪怕这个学生并非思想开小差;有的老师在提问较难的问题前,没有进行相关知识的铺垫和归纳,使学生毫无头绪等等。诸如此类都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整理和知识信息的加工效果,使提问的效能大打折扣。
3.“封闭式”提问。除了“是”与“非”的问题设置外,课堂上一种普遍存在的“封闭式”提问,是指问题设置零碎,问题设计小步走,一问一答,问题缺乏挑战性并且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只能按照老师预设的答案进行,不少学生就跟着人云亦云。看起来有问有答很热闹,但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提不起兴趣,更毋谈思维力的发展了。
4.“假开放式”提问。问题的设置开放,但老师的脑海里始终固守着自己的思路和答案,无意倾听学生,使回应反馈无效,教师捕捉不到学生的课堂生成,更无从转化成教学资源了,学生思维无法延伸和拓展,自然效果不佳。
另外,还有的问题题干过大、表达不清晰、提问只面向少数优等生,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评价或评价趋于走过场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提问的有效性。然而,只有“有效性的问题”,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进而使学生实施主动的探究学习行为,这也是课堂效能的基本保证。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提问源于启发引导。问题是一切学科知识的实际出发点,当学生自己提不出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介入,发挥课堂提问的引导启发作用,可以说引导和启发是课堂提问最初的意义所在。而要想让提出的问题真正能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就必须找到师生的最佳契合点。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水平和学习心理,最大限度地使提问与学生个人的思考发生共鸣,而诸如“是”、“不是”、“对”、“不对”等学生不假思索就可以回答的简单问题则应该尽量避免。
初中地理教材作为可供学生学习的范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全部。学生感同身受的是他们的生活,因此设置问题时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最佳契合点。
2.课堂提问贵在生成与深化。在课堂教学开始前,问题都是预设性的。而当课堂教学进行时,预设性的问题只有转化成生成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动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必须把握住预设性问题向生成性资源转换这一关键,精心设计教学,使预设性问题的出现转化成自然生成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研究。
此处的困惑和争执恰恰可以作为课堂的生成资源,老师适时地对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区别进行讲解,使学生们疑虑顿开,而且通过学生的争论引发问题的最终解决,无形中激励了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倘若老师对此处的生成资源不予转化,则教学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3.课堂提问要注重评价反馈。现行的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经历和体验。对学生来说,老师的评价最具权威性。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回答中的每一个亮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做法,若能得到老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性评价,内驱力往往会激增。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真诚、客观和鼓励性的语气和态度进行评价,如:“多么用心的孩子(同学)”、“你理解得真深刻”、“他知道的真多(面向全班同学)”、“你的提问含金量很高,你能认真观察,勇于思考,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同学们能从这一张图中,读出这么多的地理信息,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等等。适时适度的即时性评价,是投进学生心湖中的一粒石子,能激起兴奋的涟漪,学生怎会不乐之?
三、课堂提问的几种有效方式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说明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现今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效能。我们的课堂理应让精妙的提问充当主角,在此列举几例:
1.追问。追问是一种常见的提问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用到,追问要有针对性,小而实,角度要灵活变换。“追问”使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思维的源头,引发丰富宽泛的深层联想,教学活动亦在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
2.分层提问。由于智力水平、学习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少数优等生,较少地涉及到中等生,后进生更受冷落。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课堂进展也比较顺利,但这是违背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
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能满足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分层提问法就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操作方法是:将班级的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各个成员在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上课前预设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分为相应的层次,上课时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出示相应层次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满足“胃口”的需要,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便能得到良性的循环发展,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启发式提问。课堂提问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被叫起的同学不会回答时,老师通常会简单地让其落座不再予以关注,有的老师甚至还会“罚站”以示惩罚。长此以往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对此,启发式提问效果颇佳,现举例《大洲和大洋》中的片段以示之:
师:同学们观察地球仪,看看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哪一个?
生:亚洲。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亚洲东至西经约170°,西至东经约25°,东西跨了约165个经度,比其他大洲跨的经度都广。
师:嗯,亚洲的经度说得很详细。那你再观察一下地球仪,看看有没有比亚洲跨经度还要广的大洲?
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一次观察地球仪)欧洲、非洲、大洋洲……对了(恍然大悟地),南极洲,它跨了360个经度。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渐至明晰,学生能从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自信心大大增强,学科素养的提高亦是情理之中。倘若学生在回答出“亚洲”之后,老师给予简单的否定,而最终答案以揭示“谜底”的方式出现,那么,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消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会消退。
另外,有效的提问方式还有发散式提问、趣味式提问、延伸式提问等,在此不做赘述。
论文作者:徐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老师论文; 教师论文; 经度论文; 思维论文; 方式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3月总第3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