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论文_杜蕊,张铁,郭继文

首都医科大学良乡教学医院 医学影像科 北京 102401

摘要:探讨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08至2015-08间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成人肠套叠病例的CT表现。结果:8个病例中,2例为回盲部套叠,4例为小肠套叠,2例为结肠套叠,其中4例为肿瘤继发所致。8个病例中均可见直接征象中的靶征、肾形征、彗星尾征及双肠管征,其中4个病例中可见原发肿瘤的相关征象,如肠壁局限增厚,腔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强化、管腔狭窄,2个病例肠扭转,3个病例伴有肠梗阻。讨论:成人肠套叠有特征性的病因及CT表现,CT检查对诊断肠套叠有独特的优势,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成人;肠套叠;CT表现;X线体层摄影(CT)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远端或近端的肠管腔内,形成机制被认为是肠蠕动节律紊乱,局部肠管环形肌持续性痉挛,剧烈的肠蠕动将痉挛段推入相邻肠腔内而形成。临床上大部分肠套叠是顺着肠蠕动方向,即由近端肠段套入远端肠腔,也叫顺行性肠套叠。罕见的有阑尾套叠、盲肠袋套叠、空肠由吻合口套入胃等,复杂性套叠更少见,是已经形成的肠套叠,再作为一个套入部分进入远端肠管。按套叠部位的不同分为回盲部、小肠及结肠套叠。成人肠套叠多为慢性反复发作,多有原发病灶所致,如憩室、息肉、肿瘤、术后粘连以及痉挛性肠梗阻等。通过掌握肠套叠的CT表现,提高肠套叠的CT诊断率,减低误诊率,对临床治疗有重大意义。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我院自2014-08至2015-08间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成人肠套叠的病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分别约为55-79岁,平均年龄65岁,临床表现有大便不畅,消瘦,腹部肿块,腹痛,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

1.2检查方法及设备:8例患者均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层螺旋CT机行轴位薄层容积扫描。患者取仰卧位,5例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3例扫描范围从髂前上棘至股骨小粗隆。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333mA,层厚0.625mm,螺距1.109,探测器组合选择64mm×0.625mm,3例为平扫,5例为增强扫描,增强扫描要求: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碘海醇80-100mml,流速3ml/s,行动脉期(40s)、门静脉期(100s)、平衡期(180s)三期扫描。

1.3图像分析:有2例将图像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层厚2mm,间隔2mm,进行肠系膜动脉MIP重组。

2、结果

2.1肠套叠的病因与类型:病因:粘液腺癌1例、小肠淋巴瘤1例、肺源性低分化腺癌1例,脂肪瘤1例,术后粘连所致2例,肠憩室1例,肠息肉1例。类型:回盲部套叠2例,小肠套叠4例,结肠套叠2例。

2.2CT直接征象:靶征8例,同时伴有肾形征5例、彗星尾征4例、双肠管征3例。

2.3CT间接征象:8例中均可见肠壁不同程度的增厚水肿,管腔狭窄,4例可见肠管内占位性病灶,3例占位性病灶为软组织密度灶并可见强化,3例伴有肠梗阻,2例伴有肠扭转,1例伴有腹腔内肿大淋巴结。

3分析讨论

3.1 直接征象及其形成基础:套叠局部肠壁反折形成3层结构,自内向外分为内、中、外筒,内筒及中筒合成套入部,外筒又称套鞘,内筒与中筒间可见卷入的肠系膜血管及脂肪;自肠肠管远端向近端分为头、体、尾部,头部为原发病灶的好发部位,所以认真观察分析头部的密度、形态及强化方式对诊断肠套叠的形成尤为重要。

成人肠套叠的CT直接征象,主要包括靶征、肾形征、彗星尾征及双肠管征,是CT扫描层面与套叠肠管长轴形成不同角度而形成的。①靶征,也成同心圆征,示扫描层面与肠管长轴垂直或接近垂直时形成的,因内、中、外筒形成的形态类似同心圆而得名,内筒及中筒间可见卷入的肠系膜血管及脂肪,常偏心分布,呈新月形,是由于肠系膜血管的解剖结构所致。②肾形征,是扫描层面与肠管长轴斜切时形成的,形态似肾脏的形态而得名,套鞘呈弧形围绕套入部,形态向肾脏形态,卷入的肠系膜血管及脂肪形似肾蒂。③彗星尾征,常与肾形征相伴出现,为套叠尾部多见的征象,因肠系膜血管及脂肪卷入、牵拉入套入部形成,形似彗星尾部形态而得名。④双肠管征,是扫描层面与肠管长轴平行或接近平行时形成的,可以较直观的显示套入部及套鞘的形态,其体部的轴位像为靶征。

3.2 间接征象及其诊断价值:套叠早期,血运障碍所致肠管管壁水肿,表现为管壁增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发展为肠坏死,表现为肠壁边缘模糊不清,壁内可见小泡影,有时可伴肠系膜动静脉血管形成;成人肠套叠大多是继发的,所以肠管良恶性肿瘤的表现是十分常见的,恶性的表现主要为肠壁不规则增厚,或伴肠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伴异常强化,邻近肠系膜及筋膜密度增高,腹腔内肿大淋巴结及腹水等,良性的主要表现为肠壁均匀增厚,规整软组织或脂肪密度灶面,周围结构多不受累;有时套叠形成后,由于管腔狭窄或原发病灶阻塞所致,会继发肠梗阻及肠套叠形成。诸多间接征象是主要征象的补充及完善。

3.3 CT检查对诊断成人肠套叠的优势: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扫描速度快、具有多种后处理方法及不受肠管内气体的干扰等多种优势,能客观的显示肠套叠的直接CT表现,还能通过CT强化及多种后处理方法,更深刻的分析导致肠套叠的原发灶的良恶性及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信息。

综上所述,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多为继发所致,具有较特异的CT直接征象及相关间接征象,在诊断肠套叠的过程中要抓住直接征象,重视间接征象,密切结合临床,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参考文献:

[1]杨璐、乔英、李建丁,成人肠套叠的CT征象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年2月第11卷第1期。

[2]范胜坤,成人肠套叠的螺旋CT诊断价值,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第26卷第18期。

[3]邱庆安、杨毅军、张世杰、吕云福,成人肠套叠32例临床诊治体会,《海南医学》2011年第22卷第5期。

[4]任宝瑞,成人自缓解性肠套叠的CT的诊断,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TAMENT 2011 NO.11。

[5]姚远、李大勇、罗传瑜,成人肠套叠的诊治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5月第6卷第14期。

[6]刘亚非,成人肠套叠12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7月20日。

附图如下:

图3 男/65岁,肺源性低分化腺癌,小肠套叠,肾形征及彗星尾征。实箭头所示为套鞘部,形似肾脏形态,虚箭头所示为牵拉卷入的肠系膜脂肪及血管,形似彗星尾。

论文作者:杜蕊,张铁,郭继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浅谈成人肠套叠的CT表现论文_杜蕊,张铁,郭继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