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论文_刘忠明

浅议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论文_刘忠明

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质量提升的关键和核心,质量管理应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环节,通过解决人的因素,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质量水平。

关键词:人;作用;问题;措施

1.引言

常言说谋事在人、事在人为,均揭示了人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在质量工作中也是一样,人是质量管理体系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必须重视并首先解决人的因素。

2.人的作用与制约因素

产品的质量指产品满足用户需要的标准,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与人员、制度、标准、设计、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一切影响因素中,制度、标准由人来制定,机械设备由人来操作,材料合格与否由人来检验,方法程序由人来实施,环境由人来识别。产品质量的形成受到管理与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等所有参与者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质量管理是人的管理,生产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进行控制。

人的因素主要包括领导者的素质,技术管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操作人员的技能,生理缺陷,行为习惯、遵章守纪的程度等方面。解决人的因素,就是要增强人的质量意识、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拓展知识面、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并健全质量管理及约束机制,挖掘人的积极因素。

3.存在的问题

(1)重视产品质量,忽略人的因素: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高质量就意味着要加大投入、提高成本,更多的将产品质量水平不足归因于企业的设备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下,而忽略了质量影响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人的因素,对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业务水平少了一些关注,因此,很多单位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质量水平总是上不去。

(2)忽视领导作用:很多领导缺乏对质量管理的基本认识,虽然开口闭口大谈质量,但并没有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去关注质量、支持质量工作,认为配备了质量人员,就是重视质量了,往往发生质量问题后,就是责问质量管理人员“你们是怎么管的”;更有领导不重视,甚至于以牺牲质量来抓生产。这样领导的团队是干不出良好的产品质量的。

(3)意识不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反映了一个企业及其员工重视质量的程度、质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员工有什么样的质量意识,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是什么样。很多企业员工质量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心里没有要把工作做好的想法,表面上工作都做了,然而实际上并没有按照要求做到位,造成次品、返工等不良影响和后果;另外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质量职责,不了解要做什么事、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怎么做才能达到标准;还有个别人员缺乏职业道德,鱼目混珠、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低下,甚至根本不能满足使用功能。

(4)技术技能水平低下:产品质量的保证与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是分不开的,质量管理人的因素中常表现为技术与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对相关行业不了解,编制的工艺、方法等较为理想化;由于人员流动等影响,操作人员不清楚技术标准或一知半解,对怎么做才能达到要求的标准不清楚,操作技能不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质量的实现。

4.解决措施

(1)强化领导作用:领导者的意识、行为、对质量的关注与支持程度,对实现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质量管理工作关键中的关键。因此,要解决人的素质问题,首先要提高领导者的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让领导者率先参加质量意识教育与培训,并亲自参与质量策划,主导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关注过程控制,支持质量改进,通过率先垂范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去关注质量。

(2)实施企业质量文化工程,提升质量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魅力所在。在企业内部要通过深化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质量培训、宣传、质量竞赛、质量提升活动,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视为企业的责任;同时培养自己的质量先进和楷模,表扬那些重视产品质量、协作精神好、关注顾客需求的人,批评和遏制那些漠视质量、敷衍塞责的人。通过宣传、物质和精神等多种手段,在企业各层员工中创造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重视质量,达到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3)转换体制、扭转观念:传统管理中,员工是“被管理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压抑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转换管理体制,让员工参与管理变成“管理者”,通过身份转变达到观念意识的转变,以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使员工在思想上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视作自己的事情,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4)培养团队精神:有团队精神的员工,会以团队的荣辱为自己的荣辱,自觉注意个人行为,在工作中会以团队的荣辱来约束自己、主动加压,进而搞好相互协作配合、主动补缺,做好每一件工作。企业还应营造和谐气氛,建立内部沟通渠道,并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顾客需求的关系,促进自己的工作质量以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

(5)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分层级实施对各岗位人员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业务水平、质量活动能力。公司级应根据承揽业务的范围,有计划的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编发相关知识手册等,让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熟悉对应的技术知识;厂队车间应对各级技术与管理人员再组织培训教育,巩固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提升技术水平、熟知禁止点(即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班组应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操作层的技能水平,有条件时还可以开展技能比赛,以提高全体操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6)建立完善适宜的质量考核和奖惩机制:适当的处罚有利于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但处罚过多则适得其反。当员工在一种高度紧张、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工作时,其工作质量和效率远低于正常水平。质量考核工作的重点是如何调动工作积极性,要以引导、激励为主。

激励,就是激发员工内在的潜能,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以努力工作。对员工的激励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满足需要和目标追求的激励,就是从人的需要、目标追求方面去激发;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积极性就会很高,工作自然就会做好。二是结果反馈的激励,就是对职工的良好表现、取得好的成绩等,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增薪等激励,使其感到自己的行为被组织所承认、成绩被肯定,增大其自信心,自觉、积极地做下去。

(7)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好产品的背后往往有好人品,两者有直接的关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员工端正思想,遵守法律法规,培养崇高的质量道德情操,坚持办良心事、做良心活,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保证。

5.结语

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故在质量管理中应首先以人为核心,全力开展“智能”资本。通过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人的因素,提高产品质量,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

参考文献

[1]洪柱锋.人的因素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人力资源,2010(8);

[2]卢淑桂.论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质量与可靠性,2009(4);

[3]王光伟.质量管理部岗位绩效考核与实施细则.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刘书庆.质量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刘忠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浅议质量管理中人的因素论文_刘忠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