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个人主义的另一面论文_丁 涵

艺术与个人主义的另一面论文_丁 涵

——《人间失格》的一种思考方向

丁 涵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是他的一部半自传的作品,小说描写的当时的世风和大庭叶藏的悲剧,直至今日仍对青年人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尝试说明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是如何表现出这一点的。

关键词:太宰治 《人间失格》 大庭叶藏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一部半自传性质的作品,主角大庭叶藏的身上多投射入了太宰治的影子;同时,作为一个“堕落”的青年艺术家,大庭叶藏的遭遇及其自身性格也值得所有当代青年人借鉴。自然的,时代和社会因素在这个悲剧中占据了一定的分量,但倘若仅仅如此,《人间失格》就不过是一篇讽世谏言,却失去了作家自我剖析、自我解构的要素。笔者认为,《人间失格》展露出了更为普遍的东西,只是其得到的结论是相当负面的,这一点着实有趣。事实果真如此吗?然而当我们连这个被展露的东西都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尚且不能谈论这一点,因而以下的篇幅中笔者试图先揭示出这件东西,再予以评判。

《人间失格》直译之,即为“不配为人”的意思,但是这个“人”的定义在全书是模糊的。如果从外而内来说明,我们自然要给出一个在总的社会语境中“人”的定义,或者更形象一些,我们可以看一看书中并非人间失格的那些人从而得知这一点。但是,文本中对这一点的描述寥寥,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文本中的“人”被宣言为“人”,因而解析回到了原点,我们能确定的,只有大庭叶藏“人间失格”。

“我的一生充满了耻辱。”“进食对我而言并非是快乐的事,而显得痛苦。”可以看出,大庭叶藏蔑视生理需求,而重视精神需求,这一点体现在他近乎偏执的自尊上。但这种自尊并非是向外的,而是向内的、不外露的,因而他会说,他的一生充满了耻辱。所谓耻辱,是高贵者不位居其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庭叶藏的出身和其聪慧的天性也能满足他的自傲,但是为什么这种自傲只记在他的札记中,而从不向外展现呢?是因为一些外部的原因,比如舞狮子事件中出现的父亲的压迫吗?还是说,那只是逃遁的借口?

确实,大庭叶藏的世界里,父亲是他永远的一个阴霾。在某种层次上,我认为大庭叶藏会倾向于“讨好他人”过活,部分是由于他父亲的影响,这体现在他在父亲面前,在精神上是一个弱者,他没有筹码,只能押上自己,包括压抑自己的欲望等等。但是,他的兄长们难道不是和他在同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吗?他的兄长学会了适应,或者和他一样,至少在表面上适应了。笔者相信,大庭叶藏不是一个会用柔软的亲情来解释父亲与他的关系的人,那么他的童年成长是缺乏信赖的,仆人的戏弄等等也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贸然否认这些东西对他成长过程的影响,从而忽略这些事实在他的悲剧中所起的所用,那反倒显得奇怪。但是我们不妨仔细想想,这重要吗?是不是有类似经历的人在那时不算少呢?

《人间失格》的含义,并非是一个社会否决了一个人为人,而是一个人脱离了社会。大庭叶藏的想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我在讨好别人而活着,我和同学、亲人之间所建立的人际关系的核心是欺瞒。二是我的人生充满了耻辱,因为我在讨好别人。

如果他仅仅履行第一点,生活对他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像一个美国硬汉侦探那样纯粹外在的生活。世界也给了他机会,和记者母女生活的时日,还有他和烟店女儿结婚后的日子,都是上天给予他的机会,但最后毁灭他的是什么呢?是信任,是信任幻灭后出现的罪恶。这更多地体现在他的心理上,长时间的欺瞒使他在本质上不信任人,从而他追求的相互信任如同水晶一般不容一丝缝隙。这两次机会的丧失,仔细想来,大庭叶藏做的不过是舍弃了一份看似出现缝隙的安定,投身于世间这个充满更大不确定性的漩涡。

对第二点的追求,对恒定关系的追求使得大庭叶藏的想法归入了人间失格的范畴。这一点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自我意识尝试对超越性他人的同质化。大庭叶藏无疑是信任着自己的,他所追求的精神上的安定和完全信任,只有在与自己的幻象之间的关系里才能满足,而他把那个幻象拟人成了一个怪物,从而这里就有了个人和世界的对立。想到大庭叶藏作为一个三流艺术家的身份,我们可以联想到,艺术家也是有这种对立的。艺术品如果有价值在内,那必然是掺和进了艺术家自身的意志,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意志是媚态的吗?就拿太宰治举例,他面向大多数人的,卖弄聪明,讲述大众价值观的作品,和《人间失格》这种作品,可以放在一起讨论吗?好在第二种作品在一种负面的意义上被认同了,那么,真正使得人们推崇这种作品的东西是什么?疑问进行到了这一步,那就似乎是大庭叶藏对他人无尽的猜疑一般,最终只会使得他自己崩溃而已。

可以避免这样的毁灭个人主义和艺术的看法吗?因为这样的看法好像把高尚的东西和不那么高尚的东西混同了。方法是有的,那就是(或许只能无意识地)无视这一点,不要试图去看在事物表面之下的东西。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或许负面的结论是无法避免的。但就如此困扰下去,甚至不惜欺骗自己,难道这不也是高尚的行为吗?而像大庭叶藏一样,以此为借口沉迷于毒品和酒精,虽然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这对于他自己而言,也没有做对什么,最终只能是自业自得而已,他无力承受艺术家所要承受的理想之重,却也不愿意污染自己的双手,这便是他的悲剧了。

论文作者:丁 涵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0月总第18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8

标签:;  ;  ;  ;  ;  ;  ;  ;  

艺术与个人主义的另一面论文_丁 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