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财税政策与财税改革_国内宏观论文

“十五”财税政策与财税改革_国内宏观论文

我国“十五”经济发展中的财税政策与财税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税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我国论文,政策论文,十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税政策的有效实施,依托于健全的财税体制。因此,必须要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财税体制。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李岚清副总理在2000年1月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问题;在2000年7月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给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信中,再一次强调要逐步建立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收支制度,通常是指政府通过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般来说,凡是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就不直接介入;只是在市场不能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不好的地方,政府活动才介入进去。政府活动主要是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所以,政府活动具有公共性,政府活动的经济体现就是财政,这就是说,政府的经济活动具有公共财政的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的功能:(1)财政收入功能。主要是税收。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向居民和经济组织进行强制征收而取得的一种固定收入。目前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就是因为有大量的非税收入,出现“费挤税”状况。(2)财政支出功能。“越位”、“缺位”现象严重。“越位”:向经营性、竞争性领域的过多投资;搞财政信用;供养人员不堪重负,据统计,1998年财政供养的人员为3800万,每33个人养活1个人,而据历史统计资料,官吏与人口比例,汉朝为1:7934人,唐朝为1:3927人,明朝为1:2299人,清朝为 1:911人,建国初期财政供养人员与人口比例为1:294人,1978年为1:50人。“缺位”:欠发工资,社会保障支付缺口,科教投入不足等。(3)财政调控功能。一是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二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三是调节分配关系,保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2.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推进预算收入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要逐步退出经营性、竞争性领域的投资,把财力主要用于公共支出和社会保障。

一是在“费改税”的基础上,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建立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的统一的国家预算体系。二是改革预算编制办法,实行部门预算和零基预算。三是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将所有政府性财政资金都集中到国库单一帐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财政部门为各支出单位建立分类帐册系统,反映国库单一帐户中各部门的支出。部门用钱,将从国库单一帐户直接拨付给商品或劳务供应商,不用通过支出单位进行转帐结算。四是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在采购方式上主要采用竞争性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可节约国家资金,防治腐败,促进全国统场的形成。

3.认真警惕和防范财政风险。防范财政风险是近年来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世界银行专家对我国财政状况发出过警告,国内连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使赤字和债务迅速扩大,有关部门和专家也在加紧研究。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朱镕基总理正式提出要认真警惕和防范财政风险。

财政风险是指财政面临支付危机的可能性,集中表现为赤字和债务的膨胀,当这种膨胀超越一国经济和社会承受力时,将演变成财政危机,并由此引发一国经济、政治的全面危机和社会动荡。根据财政承担债务风险的责任和性质,可将财政风险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的财政风险,即由财政直接承担的债务,相当于世界银行讲的直接显性债务,一般是通过财政预算安排并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批准的债务,这些债务是可预见、可计算出来的;另一类是间接的财政风险,即由财政间接承担的其他领域的债务,相当于世界银行讲的直接隐性债务(指因长期性的可预测的公共支出政策造成的结果,如养老金债务)、或有显性债务(指某一事件发生后政府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如政府对债务的担保)和或有隐性债务(指没有正式确认的、在某一事件发生后才发生的债务,如银行不良贷款的损失),一般是在财政预算以外可能要由财政来承担的债务,至于承担多少债务,是事先无法知道的。

防范财政风险的措施主要是:(1)防范直接的财政风险。一是着力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力争“十五”期间使财政收入占GDP的20%左右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60%左右;二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化解间接的财政风险。一是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二是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3)健全国债运行机制。一是加大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二是合理调整国债期限结构,缓解偿债高峰;三是积极发展各类基金的机构投资者。(4)出售部分国有资产来清偿部分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

税制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保持税收的稳定增长,同时要强化税收调控功能,在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和适应对外开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改革和完善流转税制度。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进一步鼓励投资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合理调整税目和税率水平。调整营业税政策,加强对娱乐性消费行为的调节力度。

李岚清副总理在谈到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时指出:“从长远的改革方向上看,是用消费型增值税制替代生产型增值税制。当然,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制比消费型增值税制的财政稳定器作用要大,推行消费型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对税基会有一定的压力。因此,为稳妥起见,完善增值税制度可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行试点。”实现增值税的转型,要与以下一些措施结合起来:一是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对建筑安装、交通运输两个行业征收增值税;二是取消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增值税优惠措施,如停止执行到期的外资企业超税负返还和期初存货抵扣政策,取消校办企业、福利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措施等;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增值税的征管办法,如全面推行增值税计算机稽核系统,修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改进涉及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办法等。在这个前提下,可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对建筑安装、交通运输两个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试行消费型增值税。为防止财政收入减少过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只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对当期购进固定资产的技术设备(不包括房屋不动产)进项税款予以抵扣;在西部地区,可进一步扩大到所有的基础产业,亦只允许对当期购进固定资产的技术设备(不包括房屋不动产)进项税款予以抵扣,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投入,改善投资结构。

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如将高尔夫球用具、高级皮毛、皮革制品、游艇、摩托艇等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为弥补加入WTO后关税下调造成的收入损失,适当提高某些主要依赖进口产品的消费税税率等。

调整营业税政策。为加强对娱乐性消费行为的调节力度,对夜总会、歌厅、舞厅、高尔夫球场等娱乐业统一实行20%的税率制度。调整外资企业营业税方面的某些优惠政策,以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2.改革和完善所得税制度。按照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要求和国民待遇原则,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随着我国企业效益的提高和个人收入的增多,应逐步提高所得税的比重,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比重,形成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应按照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原则,适当调低税率;同时严格控制税收减免,促使实际税负与名义税率趋于一致。为防止优惠政策过多过滥,要研究制定最低企业所得税制度。为更好地调动各级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改变目前按企业隶属关系确定企业所得税收入归属的方法,实行中央与地方按一定比例分享

尽快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针对目前工资、薪金所得的累进税率级距档次过多,对高收入者缺乏应有的调节,应在适当提高费用扣除标准的同时,调整超额累进税率和级距,提升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针对目前劳务报酬、稿酬、财产租赁、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分项征收办法普遍存在偷漏税现象,拟缩小分项征收,扩大综合所得范围,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财产租赁、经营所得等经常性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采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实行综合征收。为强化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功能,拟将个人所得税改为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共享收入。

3.积极推进“费改税”。如: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实行燃油税和车辆购置税;将社会保障缴费改为社会保障税;将环保收费改为环保税等。

4.改革和完善进出口税收制度。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WTO的规则,减少非关税措施,细化进出口税则,通过运用从量税、复合税、进出口调节税等关税措施,增强对国内企业的适度保护功能。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抓紧研究运用关税手段加强对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跨国贸易管理问题。中国加入WTO以后,关税保护措施将越来越弱,我们可采取其他如行业协会干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等措施,有效地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5.稳步推进地方税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在建立规范的地方税体系的前提下,适当赋予省一级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一是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和完善农业税制度。二是统一对内外资企业征收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将三资企业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同时根据我国车辆、船舶的拥有状况,适当调高车船税的税额标准。三是将耕地占用税的征收范围扩大到外资企业,并通过级差税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土地。四是适时调整土地增值税、屠宰税和筵席税。1994年设置的土地增值税主要是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目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促进住房消费,应适时予以调整。屠宰税和筵席税收入较少,但征收成本较高,不易管理,应停征这些税种。五是及时开征遗产税、环保税等新税种,增强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加强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

税收征管必须适应税制改革的要求,否则再好的税制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税收征管改革至关重要。近几年来,税务部门几经探索,形成了一个新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全面加强税收的信息化管理。税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手段,加强税收征管,从根本上解决税源流失的问题。目前,税务部门正加快建设和试行增值税管理的金税工程和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为金关工程税务子系统),这是加强税收征管,打击偷骗税的有效手段。这种税收信息化管理,要求各有关执法部门紧密配合,在部门内部联网的基础上相互联网。这种新的征管模式的特征是:“电子底帐+联网核查+网上服务”。实现政府执法部门的信息化管理,顺应当今信息时代的大潮流,既可打击犯罪分子、防治腐败行为;又可降低管理成本、提供优质服务,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加快税收司法保卫体系建设。要着手建立税务警察制度,研究建立税务法庭,赋予税务部门强有力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手段。

3.加强税务干部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实现税务等执法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与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密切相关。一是金税工程等系统,对税务执法人员具有很强的监督制约作用。现在仅国税系统全国就有2万多个基层税务单位,过去是税务人员到企业收税,弊端不少;1995年改为纳税人到税务机关申报,改善不少,但几万单位,随意性还是很大。金税工程上马,通过网络化管理,对执法过程时时加以监督,能大大减少执法人员的腐败。二是先进的科技手段,最终要靠人来掌握和运用,所以要提高人的素质。三是县以下(无法联网)的基层税务机构,将来要考虑撤并一些,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标签:;  ;  ;  ;  ;  ;  ;  ;  ;  ;  ;  

“十五”财税政策与财税改革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