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复合交流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复合交流模式是一种综合了网络交流模式与传统交流模式优点的、功能更加强大的交流模式,它将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科学交流的必然模式。
1 复合交流模式的必然性
在目前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传统交流形式和网络交流形式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任何一种单一的交流模式都不可能适应现代科学交流的需要。传统的交流模式尽管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形成了很好的交流机制,并拥有成熟的技术,但在交流时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知识增长和现代科学交流的要求。网络交流虽然弥补了传统交流时效性的不足,但许多已发现的关键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未得到解决),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因此作为一种全新模式的时机尚未成熟,只能小范围或分阶段进行试验和探索。所以,传统交流模式和网络交流模式优势互补,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复合交流模式,将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科学交流的必然模式。
2 复合交流的基本模式
从上述讨论不难看出,复合交流模式:={传统交流模式,网络交流模式},但复合交流过程不是传统交流过程与网络交流过程的简单相加,复合交流模式的整体功能大于传统交流模式与网络交流模式功能之和。在复合交流模式下,知识创造者与知识需求者之间既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渠道,也可以通过传统交流渠道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如图1所示。
图1 复合交流模式
3 复合交流模式下的交流渠道
复合交流模式(网络环境)下的科学交流系统继承了17世纪以来形成的传统科学交流系统的优点,并发展了新的交流形式。科学信息(Scientific information)可以通过正式印刷渠道、口头交流渠道、电子邮件与电子会议进行交流[1,2]。与此相对应,科学交流(Scientific communication)可通过以下渠道进行:正式的印刷渠道、非正式渠道—“看不见的学院”、半正式网络交流渠道[3]。科学交流方式如图2所示(资料来源:文献[2])。
图2 科学交流充方式图
3.1 正式的印刷渠道(Formal printed channels) 印刷渠道又称书面渠道。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术界仍将以正式印刷型出版物的形式发表研究结果、发现、观察和观点,形成这种正式印刷渠道的优点是[1]:a.信息可被传播到广泛分布的读者群;b.容易得到方法、表格、图表、结果等详细信息;c.印刷型文献含有被严格审查和验证的信息;d.需要时易于被引证;e.发表的文献提供了建立学术成果“优先权”的手段,从而确立了作者的学术地位。
出版文献的结构今天被很好地组织成不同种类的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及三次文献。
3.2 非正式渠道-“看不见的学院”(Informal channels-the“invisible-college”)包括与同事和老师的个人接触、参加演讲、学术讨论会、博览会等,是科学、技术、医学等领域非正式交流的主要形式。
3.3 半正式网络交流渠道(Semi-formal networked communication)网络交流渠道是通过科学交流网站或电子邮件、电子会议等进行科学信息交流的渠道,它使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具有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两重属性,是一种半正式交流渠道。
3.3.1 电子邮件(E-mail)。电子邮件是一种介于非正式和正式交流之间的混合型交流渠道,提供了供人们进行直接交流的一种快速而且相对廉价的交流方法。目前,研究人员中使用电子邮件进行科学信息交流已经远远超过了使用传统的信函进行交流[4],不少网络电子期刊也以电子邮件方式传递与发行。经正式编辑出版机构把关,以电子邮件方式传递与发行的网络电子书刊渠道接近于正式的印刷书刊交流渠道,以电子邮件互通信息的方式接近于非正式的书信往来方式。
E-mail有许多优点:a.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在收件人不在现场时交流也能进行(与电话相比);c.易于传送文本文献,可传送集文本、声音、图形、视频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文献;d.邮件在需要时可进行打印和保存;e.可以将一份电子信件(邮件列表)同时(或几乎同时)发送给多个收信人。
3.3.2 电子会议(electronic conferences)。网络可用于向对某一特定领域或话题感兴趣的用户提供电子会议室,允许用户交换新的信息和观点,并从其他有相同兴趣的人那里征求意见,例如USENET(网络新闻或专题讨论组)就是这样的会议系统。用户必须使用专门的新闻阅读程序来访问USENET主机,阅读网络新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问题,决定是加入还是退出新闻组。目前,网络上经常有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召开[5]。电子会议(或网络会议)的出现使得非正式交流中参加学术会议变得容易了。
3.3.3 电子公告牌(BBS)。BBS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可以迅速、方便地使各地的用户了解公告信息,是一种强有力的信息交流工具。不过,这里所指的BBS特指有关专业或学科的BBS,它主要供相关专业或学科的学者交流科学信息使用。
3.3.4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科学交流一方面是情报流从情报生产者到情报利用者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情报需求者寻找情报、知识以便间接地与情报生产者进行交流的过程。能否以及如何在网上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是网上科学交流的关键问题,搜索引擎提供了这种可能性。所谓搜索引擎,就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信息查询工具,是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搜索的专门站点,它可以对网页进行分类、搜索与检索。目前,Internet上有不少非常有效的搜索引擎,例如:英文搜索引擎有Infoseek(http://infoseek.go.com)、Lycos(http://www.lycos.com)、Excite(http://www.excite.com)、Altavista(http://www.altavista.com)等;中文搜索引擎有天网搜索(http://e.pku.edu.cn)、搜狐(http://www.sohu.com.cn)、网易(http://www.yeah.net)、若比邻(http://www.robot.com.cn)等;能用不同国家语言检索信息的搜索引擎有Google(http://www.google.com)等。上述搜索引擎中,天网搜索和Google提供了关键词搜索方式,其余都提供有分类目录搜索方式和关键字搜索方式。
3.3.5 科学交流网站。是指集成了E-mail、BBS、USENET及搜索引擎等各种功能的学术性科学交流空间,一般应由科学共同体以非盈利为目的,负责科学信息的组稿、审稿、发布、组织和管理等。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电子邮件、网络会议和电子公告栏等网络信息发布方式在科学信息交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可以看作是传统的非正式交流方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印刷型交流及口头交流的科学信息可以有不同的出版方式,在学术交流或专业交流中,更加注重借助于电子媒介如CD-ROM或WWW的电子出版形式。非正式交流渠道由于利用了建立在E-mail、电子会议和讨论组基础上的电子的不可见的学院,也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利用。
4 复合交流的复杂性
传统的交流过程与网络交流过程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交流的过程。复合交流模式的复杂性体现在多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a.从信息出版的角度来看,一些传统的学术刊物可能只有印刷版,一些现代派刊物可能只有纯网络版,而实力雄厚的信息出版者可能同时出版科学知识或信息的印刷版本和电子网络版本。b.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增加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图书馆和情报机构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除继续做好传统的情报工作和服务之外,还必须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工作,这就必须加强各种信息资源的管理,尤其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不但工作量增大了,而且难度也加大了。c.从交流渠道的选择上来看,用户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具体利用哪种渠道受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例如:上网条件的限制;用户选择交流渠道的习惯;检索工具的易用性及情报源的可靠性、易得性、时效性、价格等。目前,不少用户(尤其是年轻的科学家)既利用传统的方式交流知识和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和获取科学情报,但也有不少用户基本上只注重利用传统交流渠道或网络交流渠道。从总体上看,人们利用网络来交流知识和信息呈上升的趋势。
5 复合交流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复合交流模式吸取了网络交流模式与传统交流模式的优点,在目前是一种极其优秀的交流模式。首先,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渠道通报最新科学研究成果,通过传统印刷渠道实现科学研究成果价值的社会认定,这样既克服了传统印刷渠道传播信息时滞长的缺陷,又克服了目前网络交流可靠性差和权威性低的问题。其次,各种交流媒体共存,交流方式多样,供人们选择的交流空间比较大。再次,同一内容的信息或知识往往以多种产品形式出现,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要,兼顾了习惯于传统印刷型出版物与热衷于电子出版物或网络文献的使用者。所以说,复合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科学交流的用户。
同时,复合交流模式也为人们科学交流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例如,用户在情报检索时,为了提高查全率,必然会考虑同时利用传统交流渠道和网络交流渠道,但由于同一信息可能存在于不同的知识媒体上,所以查出来的信息可能有较高的重复率,这意味着一部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信息查找成本追加到了一定信息量的情报劳动当中,增加了科学研究的额外负担和成本。如果因此而只利用传统交流渠道或只利用网络交流渠道去查找情报,那么,由于有些知识或信息只有纯网络版或纯电子版,而有些只有印刷版,所以查出来的情报必然是不全面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同一内容的信息或知识往往以多种产品形式出现,复合交流模式增加了出版及图书情报工作的劳动量与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复合交流模式的这类问题会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如何处理这类问题也必定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从长远观点看,网络交流模式是历史的必然,但复合交流模式是从传统交流模式向网络交流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人们在不断的交流实践中,会在保持传统交流优势的同时,不断探索和研究网络交流的规律与特点,逐渐形成以网络交流为主、传统交流为辅的复合的科学交流系统。
6 复合交流模式的基本要求
复合交流模式作为科学交流的必然模式也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由于复合交流模式包括了网络交流模式,所以,网络交流模式社会化、普遍化的基本前提也是复合交流模式普遍化的基本前提(限于篇幅,关于网络交流模式普遍化的基本前提将另文讨论),或者说,复合交流模式的基本要求也包括了网络交流模式的基本要求。不过,由于复合交流模式下网络交流方式的不足可以由传统交流的方式来弥补,所以复合交流方式的要求可以不如网络交流方式的要求那样严格。
由于复合交流模式除包括网络交流方式外,也包括了传统的交流模式,所以实物形态的书刊资料及封装型的电子出版物仍然是复合交流模式下信息传播的基本媒体,因此,学术书刊(含封装型电子出版物)物流配送系统的形成与完善也是复合交流模式下的基本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