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保险风险管理_偿付能力论文

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保险风险管理_偿付能力论文

全球金融动荡下的保险业风险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险业论文,动荡论文,风险管理论文,金融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必定是全球金融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发端于全球最发达金融市场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一个又一个过去让我们高山仰止的跨国金融机构轰然倒塌,站在全球金融食物链最顶端的华尔街投资银行,成为这场风暴的中心。没有人清楚,在跨国金融机构中还有多少风险没有引爆,也没有人清楚,这场金融危机将怎样改变全球的金融格局。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金融界还是实体经济,都还需要较长的一个时间从这场金融海啸中逐渐恢复。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1997年中国因为金融开放程度较低躲过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现在,我们同样是因为开放程度低而避免了这场金融危机的洗劫。对此我们有一丝庆幸,但更多的应该是警惕。如果我们不能够从这次危机中汲取深刻教训,下一次我们还能够这么幸运吗?

AIG危机概况及成因

作为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AIG在国际金融业有着很大的影响。AIG危机,对国际保险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受雷曼和AIG影响的保险公司至少包括,Aegon、Allianz、AXA、ING等。尽管这些保险公司持有的雷曼和AIG的股权以及债券类产品并不多,但他们对AIG的交易对手风险敞口额度影响不容忽视,主要是CDS和再保险业务。

一、AIG危机的主要情况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AIG公司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巨额亏损。2007年第四季度净亏损52.9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亏损78亿美元,二季度亏损53.6亿美元。其中亏损的主要来源是AIG下属的AIG金融产品公司(AIGFP)经营信用违约互换(CDS)的亏损,而CDS主要是以CDOs为标的的高级信用衍生产品。截至二季度AIG的CDS业务累计亏损已高达250亿美元。16日晚,美国政府同意授权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以换取79.9%股权的控股方式接管AIG。贷款窗口的有效期为24个月,利率为3月期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再加850个基点。AIG被美国政府接管,避免了当下倒闭的命运,但850亿美元的高息贷款其实是一个清盘方案,普通股东很可能最后血本无归,AIG仍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来尽快还清这笔贷款。

除CDS业务外,AIG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是次级债券的投资者,这部分遭受的损失往往有限,并且是可控的。二是保险公司为次级债券提供担保。

二、AIG危机的风险来源

如果不对AIG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很多人会有一个印象,即AIG是参与金融综合经营出了问题,或者是受经营金融衍生产品之害。这种判断也揭示了问题的一部分真相,但对AIG危机的风险来源进行深入分析是大有裨益的。

(一)导致AIG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流动性风险

AIG在陷入危机时,其偿付能力是充足的。之所以需要美联储出手救助并接受实质性的清盘方案,直接原因是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公司评级后,AIG需要为其高等级信用衍生产品CDS补充抵押品,导致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CDS特别是高级CDS,对提供者的流动性要求十分苛刻。AIGFP为其交易对手提供的高级CDS,还需要为CDO和套利组合中的多数信用衍生工具提供抵押资产。抵押资产的数额取决于信用衍生产品的重置价值或是债券的市值。同时,抵押资产的数额还与AIG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有关。因此,一旦CDS的价格变动,或者标的资产CDOs的价格变动,以及AIG自身的信用等级有变动,AIG必须提供更多的流动性资产作为抵押。次贷危机的爆发,几乎使上述所有条件全部被触发,截至2008年7月31日,AIGFP因CDO评级的恶化,为其高级信用衍生品提供了总计约165亿美元的抵押资产。评级机构下调评级,极大地加剧了AIG的流动性困境。

(二)AIG危机的根源在于定价风险

在AIG危机中,流动性风险仅仅是问题的表面。如果不是AIG对其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出现系统性错误,流动性风险就不会被引爆。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FP的高级信用衍生品净风险敞口为4410亿美元,共涉及208笔交易。其中以CDO为标的的信用衍生品共计578亿美元,这当中65%,也即约364亿美元的CDO已经被降级,还有339亿美元的CDO处于降级的边缘,因此导致的盯市损失累计达248亿左右。

CDS作为一种高级信用衍生产品,在本质上与信用保险比较接近。主要是通过收取一定费用的形式,承担某类标的资产的违约风险。由于AIGFP低估了标的资产违约的可能性,因此在提供CDS产品时收取的费用过低。由于其标的资产CDO的中包括相当一部分次贷产品,违约概率很高,因此AIGFP收取的费用无法覆盖其标的资产的违约风险。同时AIGFP在CDO上的风险敞口过大,导致巨额亏损和流动性不足。以一般的财产险公司作比较,就是一个公司承保了大量高风险标的,但费率厘定过低,导致准备金提取严重不足和自留风险过大。承保标的大量出险,导致公司严重亏损或无钱可赔。AIGFP的例子中,一个区别就在于标的资产需要盯市并提供相应担保,AIG因需要追加担保而陷入困境。

(三)投资风险也对AIG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的2618亿美元保险投资组合中有24%是RMBS,1%的CDO以及5%的CMBS。前两者都与次级贷款有很大的关联。比如,AIG投资的RMBS中,有接近200亿美元的是次级贷款的RMBS。

当前,研究AIG危机的爆发不能脱离大的背景。在次贷危机这种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面前,很难有金融机构能够独善其身。但是在同样恶劣的大环境下,最先倒下的金融机构必然是那些经营不够审慎的公司。借用巴菲特的一句话:只有在退潮之时,我们才知道谁没有穿裤子。

近年来国际保险业风险的主要特点

一、主要风险逐步由承保风险转向投资风险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全球保险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承保风险和保险分支机构风险。1969~1998年间,美国共有638家保险公司破产,其中因承保风险而引致破产的公司占破产总量的41%;1990~1998年间法国破产保险公司中有45%是因外国母公司破产引致,27%是承保风险引致。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全球利率波动性加大和资本市场的振荡加剧,国际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转向投资风险。美国1996~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投资风险占比为53%,承保风险占比下降为20%。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因该地区资产价格大幅下降而严重恶化,那些大量投资于亚洲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市场的保险公司更是明显增加。

二、巨型灾害成为非寿险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上升,地震、洪水、风暴、瘟疫、恐怖袭击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保险对自然灾害的赔偿金额约为30亿美元,1997年至2003年增长到160亿美元,2004年猛增到450亿美元。近三年全球巨灾损失345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偿1230亿美元,占比35.7%。2007年,全球因巨灾遇难21500人,财产损失700亿美元左右,其中保险赔款276亿美元。同时,灾害损失呈现出巨大化趋势。如美国发生的停电事件造成68亿美元的损失;中南欧和东欧由于干旱造成139亿美元损失;韩国“鸣蝉”飓风造成60亿美元的损失。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死亡人数超过15万,经济总损失达到1050亿美元。

伴随着巨型灾害的发生,保险公司经营风险显著加大。保险业为“9·11”支付赔款500亿美元,为卡特里娜飓风支付的赔偿350亿美元。美国在1992年遇到的“安德鲁”飓风造成保险损失160亿美元,次日便有10家保险公司宣布破产。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Inc.1996年的研究显示:当飓风和地震等巨灾造成的总保险损失达到500亿美元时,整个保险市场将有36%的保险公司倒闭。英国80年代末发生的众多自然灾害和90年代初市场萎缩对该国非寿险业造成重创,引发了一次破产浪潮,破产公司数量占非寿险公司总数的百分比从80年代末以前的不到0.5%,增大到1%~2.5%。法国的非寿险市场在90年代初也发生了非寿险保险公司危机,1990~1998年间出现了12起破产。只有德国保险市场由于自30年代以来就推行非常严格的监管措施,并未在全球非寿险业面临困境的时期出现保险公司破产的情况。

三、投资风险和定价风险成为寿险业所面临的最大的系统性风险

随着各国资产证券化步伐的加快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金融商品包括是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投资产品在寿险公司的资产结构中占比提高,国际投资环境对寿险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愈发加大。特别是一些业务增长过快的寿险公司,为保证到期给付,不得不大量投资于垃圾债券、房地产和抵押贷款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产品。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投资环境恶化,债券市场和不动产市场价格暴跌,由此导致因投资失败而破产的寿险公司数量快速增加。例如美国在1975~1983年期间,年均破产寿险公司不足5家,而在1983~1988年期间,年均破产寿险公司上升为10家,1999年更上升为17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寿险公司因投资失败或产品定价错误面临破产压力或破产,其典型代表是日本。1986~1990年的泡沫经济时期,日本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飞涨。这一时期,日本寿险公司无视资产负债之间匹配的内在要求,一味追逐高额投机利润,一方面大量销售高预定利率保单,另一方面大量增加对房地产和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品种的投资。1990年泡沫经济破裂后,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急剧下滑,引致资产价值大幅降低,资产与负债之间的价值差距愈来愈大,整个寿险业陷入严重的资产负债不匹配,并由此导致7家寿险公司和1家出售大量储蓄性保单的非寿险公司相继破产倒闭。

保险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对风险管理的要求

一、我国保险市场风险管理与成熟市场的三个区别

首先,成熟的保险市场外部环境相对稳定,而我国保险市场外部环境变化较快。当然,成熟的保险市场,也会受到资本市场波动,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但成熟市场外部环境的维数是相对稳定的,昨天有50个变量影响保险市场,那么今天大体上还是有50个变量影响保险市场。但是对于中国保险市场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过去,影响保险业最主要的外部变量是利率,现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银行的盈利模式的变化、汇率的变化等等很多因素,都开始对保险业产生重要影响。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保险业将日益融入整个经济社会,影响保险业的外部因素也将不断增多。

第二,成熟市场保险业的业务领域相对稳定,而我国保险业的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当然,即便在成熟市场,可保风险的定义也在不断拓宽,但总体上业务领域是稳定的。而我国保险市场起步较晚,相当一部分业务在尝试之中,还有一部分业务还没有开始做,因此,在整个保险业风险池中,风险的结构是在不停变化的。

第三,成熟保险市场中保险机构一般都是老字号,而我国保险市场中保险机构相当一部分是婴幼儿。能够成为老字号的保险公司,都是在经历过很多风险洗礼的,这些机构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手段都相对比较先进。而对刚刚进入保险市场的机构来说,他们对保险行业风险管理的规律还缺乏深刻把握,也没有经历过市场周期的洗礼,防范风险的能力是有所欠缺的。

二、保险业的发展就是不断将各种社会风险纳入自身风险池的过程

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个事实,决定了我们不能孤立地研究保险业的风险。随着保险覆盖面的扩大,社会上的各种风险就逐步转移到保险业的风险池中,因此,我们应该看这个转移完成之后,全社会的风险总量是增大了还是减少了。

当前有三类大的风险正在逐步从社会向保险业转移。第一类风险是各种意外事故和灾害损失。第二类风险是各类社会责任纠纷和社会矛盾,第三类风险是资金集聚和运用的风险。

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风险,从社会向保险业转移无疑是有益的,因为大数定律做基础。关键在于要提取充足的准备金,相关公司要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对于第三类风险,有两个视角。

第一个视角是,在中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中,资金适度地从银行转入到保险是有益的。因为多支柱的金融体系无论是在效率还是安全性上都比单支柱要好。第二个视角是,保险业是否能够管理好这些资金。从目前的角度看,保险投资是比较稳健的,关键的挑战在于未来投资渠道放得更开以后,保险投资能否经得住资金全球配置的考验和经济周期的考验。

三、保险业风险防范的三个要变量

第一,纳入保险业风险池的风险要与保险业的行业特点和技术水平相吻合。大家知道,随着保险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保风险的范畴是不断扩大的。但是,仍然有很多风险在目前是不可保的。如果个别公司承担了不可保风险,那可能是一种赌博式的经营策略,但如果一个行业中承担的不可保风险总量较大,整个行业的安全系数就会下降。

第二,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与行业自律。从公司的经营环节来说,不仅应该学习国际领先的保险公司的风险防范技术和体系,还要学习其他金融行业的风险防范技术。比如,从金融工程学的角度来看,购买保险就是购买了一项期权,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运用一个买入期权和一个卖出期权,就可以为原本是不可保风险的股票价格进行投保。因此,对现代金融工程发展后金融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应该积极借鉴。同时,行业自律在现阶段也很重要。目前我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开发的初期,有大量的市场空白等待填补,如果保险公司在这个阶段就采取以邻为壑的竞争策略,对公司和行业来说可能都不是最优的。因此,必须在行业的自律上下大力气。

第三,监管机构的作用。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强调监管机构的作用主要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制定审慎的标准,防止公司过于激进的经营行为损害投保人的利益和市场稳定。二是在目前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导致的风险。三是防止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作为长期资金积聚的平台被滥用。四是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避免出现囚徒效应。我们知道,在国际上,欧盟偿付能力Ⅱ在积极借鉴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相信这将会对各国的保险监管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我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的关键变量及其趋势

当前,我国保险业主要面临四种风险。一是定价风险,这几年保险业在控制定价风险方面是有成效的,但随着保险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随着保险业不断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保险公司的定价风险在加大;二是投资风险,随着保险资金融通功能的逐步发挥,保险资金运用在保险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日益重要,防范化解投资风险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三是运营风险,我国保险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不严、内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潜伏着不少风险因素;四是诚信风险,诚信问题会引起保险公司客户的流失,还会导致保险业信誉的丧失,直接威胁到保险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是现阶段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风险点。

面对当前的主要风险,对一个企业来说,风险控制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基础管理水平,但是对一个金融行业来说,外部环境的关键变量对风险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当前,保险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加强对关键变量的影响,显得十分重要。我国保险业基础研究十分薄弱,全行业缺乏对重大战略性问题的深入研究,相当一部分市场主题甚至没有研究问题的兴趣,这对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了很强的制约。这里,略微列举几个保险业风险管理需要长期跟踪的变量。

一、外部变量

(一)经济增长率与投资回报率

这两个变量乍一看与保险业关系较远,但实际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年前听到一个高论,就是保险业现在要开始为资金的全球配置作准备,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保持了二十多年,不可能一直保持这样的高增长和高回报率。这个理念的提出,本身是很了不起的,因为这是在一个很高的战略层面思考问题。但要真正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还必须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比如支撑一个国家高速增长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什么区别?中国经济过去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根源是什么,是否有新的因素支撑中国经济的未来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经济高投资回报的领域在那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会从根本上影响保险资金未来的战略配置。

(二)长期利率水平的变化

从理论上来讲,越是长期投资,对利率变化越敏感,因为投资上复利的威力是巨大的。我国寿险业历史上出现的利差损,就是因为保险公司没有认识到中国的长期利率无法维持在8%左右的高位上。长期利率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资金供给和需求的水平。一个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80后和90后的一代人逐步进入社会,劳动力供应水平发生变化,居民的储蓄率会发生什么变化?另一个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社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会有什么变化?此外,我们还要观察境外主要国家的利率水平变化。21世纪以来,美联储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长期维持在历史地位,这是导致本轮全球地产泡沫、大宗商品牛市的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根源。随着全球化带来的低价商品时代的终结,美国是否会最终被迫抛弃现在的低利率政策,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三)汇率变化

我国保险公司外汇资产规模逐年扩大,但投资形式相对单一和集中,主要是存放在国际国内商业银行,受系统风险影响大,风险大而收益受限制;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条件下,保险公司的外汇资产价值就可能受贬,带来账面损失。汇率风险将对保险公司的外汇资产和负债、外汇业务、偿付能力以及投融资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形成潜在威胁。一是外币保单的实际人民币收入下降。二是影响保险公司的再保险经营,即当再保险摊回赔偿以外币计价时,在人民币升值条件下,实际摊回赔偿的人民币价值下降。三是人民币升值引起保险公司外汇资产的实际人民币价值贬值,也会给公司的业务经营带来重大影响,甚至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四是人民币升值条件下,对已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汇兑收益,但不利于引进新投资主体。

当资产全球化配置成为大型投资机构关注重点的时候,对汇率变化的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这一两年,如果要做境外投资,就不仅要跑赢人民币升值,还要跑赢中美利差,从理论上讲对大资金来说是不可能的。那么未来人民币汇率是一个什么走势?这尤其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否会逐步丧失?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有什么趋势?美国经济是什么走势?这些都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因素。此外需要注意,汇率问题从来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国际政治的较量。

(四)美国经济走势

研究表明,目前世界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发生,与美国利率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当美国利率较低时,向全球注入流动性,在新兴市场造成资产泡沫。随着美国利率提升,流动性相对紧缩,同时资金回流美国,造成新兴市场资产泡沫的破灭。因此,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时代,研究金融行业的风险,不研究美国的金融形势是不可能的。

半年前,大家对美国次贷危机还很乐观,认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但现在,问题的严重性逐渐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格林斯潘说,这次金融危机属于百年一遇。摩根斯坦利亚洲区总裁罗奇说,信贷危机暴露了60%,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暴露了40%,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仅仅暴露了10%。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美国经济的研究,深刻把握从美国经济到美国利率到中国利率到中国实体经济,以及美国经济到美国需求到中国经济到中国利率这两条主线,未雨绸缪,做好前瞻性研究。

二、内部变量

我国保险业从1980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在很长的时间内只有一家公司营业。虽然截至目前保险公司已经超过110家,但相当一部分保险公司的年龄不超过5年,保险市场还处在发育初期,保险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还很不牢固。

(一)委托—代理问题

不仅表现在总公司层面,也表现在分公司层面。在总公司层面,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保险公司所有者缺位,非国有保险公司中也有少数公司管理层获得了过高的授权。在分支机构层面,很多分支机构的运行本身就像是一个独立法人,公司管控能力逐级递减,部分分支机构高管攫取利益的成本被甩给公司。中国保险市场高速发展的态势,决定了在高管和股东的博弈之间,高管处在有利的位置。这就对保险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形成了较强的制约。在一个成熟的保险市场中,如果公司治理不完善,最终可能表现在偿付能力下降,风险水平上升,在监管机构实施偿付能力监管措施,股东也会主动调整管理层。但是在中国保险市场高管人员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即便股东调整了现有管理人员,仍然无法改变管理层在博弈中的有利地位。

(二)市场约束机制缺位问题

除上市公司外,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比较滞后,对于投保人十分重要的一些信息,如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现在还不能公布。由于信息不透明,消费者的选择对市场主体的约束还比较有限。同时,为保险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发育相当有限,基本上没有独立的评级机构定期对保险公司提供评级,外部的审计、会计等服务的独立性值得质疑。

(三)高速发展的保险市场的经营策略问题

中国保险市场高速发展的态势和巨大的市场前景,使得一部分保险公司把提高市场份额作为当前的主要目标,希望通过未来的收益弥补当期经营亏损。对于资本实力比较雄厚的保险公司,以及股东有较强出资能力的公司而言,只要持续补充资本,偿付能力就会始终保持在监管的要求之上,因而受偿付能力监管的约束较小。但是如果市场上的相当一部分公司长期低于成本销售保险产品,中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必然会先出问题。如果中小公司的偿付能力因为市场的恶性竞争而削弱,就会影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危及保险消费者的利益。

几点启示

一、坚持长期稳健的保险业经营管理文化和投资文化

虽然同为金融行业,但是与银行证券相比,保险资金的期限更长,对审慎稳健经营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如产品设计和定价、投资等方面,都要十分审慎。保险业的基础功能在于补偿损失,影响到社会方方面面。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如不能坚持稳健投资、长期投资,而追求短期利润和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必将使保险业风险上升,势必影响偿付能力,进而使投保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无论在资本市场比较繁荣的时期,还是萧条时期,保险业都应该保持理性,坚持长期稳健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文化。

二、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的保险监管体系

通过构建有利于体现风险导向、激励内部控制、加强市场约束的保险监管体系,推动保险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从根本上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逐步实现从以业务规模为基础的静态监管向以风险为基础的动态监管转变;从以监管外力为动因的监管向以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为内在需求的监管转变;从结果性的事后监管向过程性的事前事中连续监管转变。

三、完善保险业风险管理体制机制

不断完善偿付能力监管的制度设计,加强执行力度,注意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保险行业基础数据的收集,提高对风险系数的测算能力。完善针对专业保险公司的监管制度。

四、提高保险业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提高监管部门的信息技术力量,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统一保险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搞好保险机构与监管部门的数据对接。监管指标有待进一步细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尽早地发现保险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加强监管的前瞻性和预警性。

五、加快保险业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

充分发挥保险人才队伍在防范风险方面的基础作用。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机构引领发展的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保险高管人员审慎经营意识,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能力;加强保险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险业风险防范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和技术支持;加强保险营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改善保险行业形象。

标签:;  ;  ;  ;  ;  ;  

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保险风险管理_偿付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