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以国家治理体制现代化和执政能力现代化为视角_党建论文

建设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以国家治理体制现代化和执政能力现代化为视角_党建论文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体系论文,能力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14)04-0037-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与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这不仅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它必将指引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胜利前进,也必将带动党的建设的不断创新。

       一、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来推进党的建设

       习近平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

       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我们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即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既解决好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又处理好党同国家政权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是执政党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的现代化,它要求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也就是“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1]

       历史地看,我们并没有一套执政党建设相对成熟和定型的制度体系。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创始人是从革命性的角度论述党的建设的内容的,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并没有更多的论述。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执政党如何使自己的决策和运行机制适应执政的特点,如何按照执政的要求建立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恰恰是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构建一个更好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全党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关键是解决好党政、党群和党法关系问题

       从根本上讲,政党是一个政治组织,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自愿结合的组织,它靠共同的理想、自觉的纪律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来维系,本身没有权力,也不追求特殊利益。党的领导的前提条件是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落伍了,又怎么能实现党的领导呢?所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际是执政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强党的建设,需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之能够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过程中起推动作用。这要求,一方面,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上、在内部机制上作出努力,把党建设成为能够领导现代化的党;另一方面,就是改善党的领导,处理好党同政府、党同群众、党同法律的关系。

       关于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在努力,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建格局,使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有了明确的目标。重要的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不仅仅是从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上建设成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先锋队的党,更重要的是从党的内部机制上,按照执政党的特点,在党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上进行创新,建设一个充分发挥执政功能的先进性的党。比如,我们党逐步建立起更为广泛民主的决策机制,强调实现决策民主化,使广大党员有效地参与党内事务;建立党员代表议事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通报制度,破除党内生活神秘化现象,为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创造条件。我们党也在逐步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党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这些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党,不仅是指关键在党的自身建设,更主要的是指关键在处理好党同国家、同社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处理好党政、党群和党法关系。

       关于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以往我们忽略了领导党和执政党在内涵上的不同。领导党涉及的是党如何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问题,处理的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工具关系,就是工人阶级政党“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1-1]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起领导党作用,是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1-1]而执政党,更多涉及的是党同国家政权关系,是党通过什么形式为人民群众执政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地得到完善,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突出。一些地方党委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受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党管一切的影响甚深,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使党委整天处于行政性事务的缠磨中,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

       关于党同群众的关系,历史上,党在领导革命的时候,紧紧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但执政条件下,脱离群众的危险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执政意味着掌握权力,在掌握权力的情况下,怎样保证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以权谋私,需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模式。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这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历经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作风建设是为党的历史任务服务的。党的传统作风和经验在历史上发挥了作用,直到今天也依然是我们要发扬的。但也要看到,今天党所处的客观环境、所面临的任务和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如何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执政党建设要着重考虑的。

       关于党同法律的关系,一方面,党必须善于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另一方面,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宪法和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党员和党的干部只有带头遵守,才能使宪法和法律得到认真的实施,才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使之真正成为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锐利武器。任何党员和党的干部都不能把自己置于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和监督之外,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依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我们党同一切国家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社会团体一样,都必须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保证法律的实施。但依法治国,不仅是各级党委要抓的一项工作,更重要的,这是对党的执政方式的一个根本要求。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及其相应的程序和手段都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因而,党如何依照法定的程序实现党的意志,如何很好地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考虑的。

       三、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早在1965年,邓小平就指出:“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1-2]这是因为,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一直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政党,党的建设也一直围绕着革命的中心任务进行。在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如何建设一个执政党,就是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天,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处理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关系,牢牢把握好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第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什么是总揽全局,怎样才能做到总揽全局呢?所谓总揽全局,对于整个党来说,包括这样一些含义:首先是管总的、管方向的。可以说,在当代中国,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如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如何等等的一切,全系于中国共产党一身。国家搞得好、人民满意,是我们党的光荣;国家搞得不好、人民不满意,是我们党的失职和耻辱。所以,党要管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全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等都要管。其次是“协调各方”。也就是说,党要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形成合力;而不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具体来讲,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全体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做到令行禁止。在具体工作中,各级党委必须自觉地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全党、全国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中来考量,而不能片面强调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置之度外。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要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办好中国的事情,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党员、干部更应当经常解剖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查找自身存在的不符合党和人民利益要求的缺点和不足,自觉清除思想上的杂质和心灵上的污垢,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官,保持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二要增强自我完善能力,塑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增强自我完善能力,必须加强学习、积极实践。学习和实践,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国家兴盛之要,是丰富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保持优良作风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履行好义务、尽好职责,首要的就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达到在理论水平上高于人、在政治敏锐性上强于人、在作风建设上优于人。三要增强自我革新能力,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品质。增强自我革新能力,必须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自觉地把思想从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系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四要增强自我提高能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要求党员同志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升道德水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恪尽职守、秉公用权的行动中。

       第三,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即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以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处理好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党法关系的正确思路。

       关于党政关系,实现党政关系法制化、规范化,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党政关系的法制化、规范化有着重大和深远的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这是社会从无序到有序的必然阶段和方向。党政关系的法制化、规范化,能从法律上保证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作用,使领导制度、执政方式明确化、具体化,从而更有利于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在国家中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党的正确领导,保证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使之在现代化过程中不致产生大的波动。进一步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拥有独立处理各种事务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对社会各个成员和组织都是有约束力的。而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和阶层对国家生活施加影响的工具,其作为社会中的一种政治组织,必须在国家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对国家的权威提出挑战。因此,在法律上对国家和党的职能进行划分是必要的。

       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既要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依法履行职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保证,强调科学执政,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目的是使党的领导职能、执政方式适应党和国家政权机关不同的政策运行机制,保证党的大政方针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同样,充分发挥国家政权机关的职能,促进国家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也是党政关系的发展目的,而不是单纯地把权力从党的机关中剥离出来,形成另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中心,那样做也背离了改革的初衷。只有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的健全,才能使国家权力机关真正和更好地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

       关于党群关系,核心是要进一步密切执政条件下的党群关系。表面上看,党群关系指的是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但它实际反映的是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所谓密切党群关系,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同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围绕着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构筑一个能够互动起来的党群关系模式,就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选举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1]。

       党群关系最终要以群众的利益为纽带,所谓的互动也是以利益为纽带的互动。群众的利益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因而我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其中首先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整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要使群众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不断有所增加。这样,群众才会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祖国的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才会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最终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政治发展上,一是要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建立协商和对话渠道。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3-2]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渠道。这一渠道必须是通畅的,是受到党规党法直至法律保护的。二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强调的是整体和统一,不强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更不强调个人和局部利益的表达。而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人们追求各自的利益已成为正当的权利,压抑个体和局部利益已不现实。因此,我们急需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多元化相适应的联系群众、保持社会稳定的方式。对此,十八大强调: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而处理好党法关系,就要坚持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同时又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但执政活动和领导活动在功能范围上是有区别的,领导是针对全部的国家和社会生活而言,而执政主要是针对国家政权而言。在活动方式上,领导活动主要是政治活动,而执政更多的是依靠法治。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党并不谋求凌驾于法律之上和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共产党同其他政党、团体、组织一样,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方针,是在科学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依法执政,就是依照法律来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内涵是:党领导人民把自己的主张和政策通过法定程序变成法律,成为国家意志。换句话说,党的执政主张要想上升为国家意志,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经过法定程序,使之成为法律法规或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再由各级各类国家机关依法实行。这样一来,国家法律既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也反映了党的政策和主张,这就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从主要靠政策治国到依法治国,无疑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变革和进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党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符合法律规定,这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

       [收稿日期]2014-03-31

标签:;  ;  ;  ;  ;  ;  ;  ;  ;  ;  ;  ;  ;  ;  ;  

建设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以国家治理体制现代化和执政能力现代化为视角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