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辉
(潍坊本草堂中医药研究所 山东 潍坊 ?261021)
【摘要】 迁延性肝炎,简称迁肝,是由急性肝炎经治半年以上未能获痊愈而得名。临床上表现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治疗起来比较棘手。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笔者多年来重点反复研读了黄元御、张锡纯、李可等名家的著述,并遵其思路指导临床辩证处方,患者症状因此改善快,疗程明显缩短,且经济和精神负担亦明显减轻。
【关键词】 迁延性肝炎;治疗理论依据;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057-01
复阅迁延性肝炎病例的诊疗资料,除了能够看到其接受过抗病毒、提高免疫力、保肝等处置外,还可以看到其大多服用过雷同的中药,笔者研究了黄元御、张锡纯等人的著述,按照其思路指导辩证处方,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内经》早就指出了肝病具有会累及它脏的特点。基于内经的理论,黄元御对肝、脾、肾等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影响有如下的论述“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生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
关于脾与肝、肾的关系,黄元御是这样讲的“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土之所以生者,脾阳之生发也,阳虚则土湿而不升,己土不升,则水木陷矣。火今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其源总由于湿盛也。”这是讲的太阴病后影响肝肾的机理。
张锡纯对肝、脾、肾关系的论述有“......不知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凡物之萌芽,皆嫩脆而易于损伤。肝即为元气萌芽之脏,而开破之若是,独不虑损伤元气之萌芽乎?”。“五行之理,木能侮土,木亦能疏土也。”
李可明言道:“……已成迁延性肝炎,……证由过用苦寒攻下,损伤肝、脾、肾三脏之阳。又过用辛散,致气血耗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脾胃为后天之本,恶湿又主化湿,此经一伤,气血生化无源,故面色萎黄,……肝为人身元气之萌芽,过用辛散攻伐、苦寒解毒等品,致伤肝气。肝寒则络脉滞,故胁痛不休。肝虚则自顾不暇,木不疏土,土气更壅,故见厌食腹胀纳呆。肾为先天之本,人之有生全赖命火之温煦,肾阴之濡养。今苦寒伤损肾阳,肾气怯弱,故见腰困如折,虽在盛夏,瑟缩畏寒,小便失约。”“故治疗此症的关键,要忘却一切先入为主之偏见,置“肝炎”于脑外,但先温养肝、脾、肾三脏之阳而救药误,治法就在其中矣。”
在治疗方面,黄元御“治厥阴风木用桂枝苓胶汤: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上热加黄芩。下寒加干姜,附子;治少阴君火用黄连丹皮汤:黄连、白芍丹皮。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附;治太阴湿土用术甘苓泽汤:甘草、茯苓、白术、泽泻。”
张锡纯说:“至仲景著《伤寒论》,深悟《内经》之旨,其厥阴治法有吴茱萸汤;厥阴与少阳脏腑相依,乃由厥阴而推之少阳治法,有小柴胡汤”,“知系肝阳不振,投以黄芪一两,桂枝尖三钱”。
李可亦十分赞同张锡纯治肝病独创的“补肝气以实脾胃”的理论,提倡用黄芪补肝气,麦芽生肝气并降胃气。不仅如此,对肾气不固,腰痛如者,擅长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盐补骨脂、仙灵脾。
下面再看看三位名家对肝病以致血瘀征候的认识及处方,临证可供参考。
黄元御:“肝主藏血,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温升为性,缘肾水左旋,则生肝血,肝血方生,而以抱阳魂,故其性温和而升散。实则直升,虚则遏陷,升则流畅,陷则凝瘀。”他认为:“血瘀之证,其下益温而上益清,温则木生,清则火长。用破瘀汤治疗瘀血:甘草二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桂枝三钱、丹参三钱、桃仁三钱,泡,去皮尖。干姜三钱、首乌三钱、蒸。煎大半杯,温服。”
张锡纯认为:“肝体木硬,益用柔肝之药……而亦宜用活血之品佐之。而活血药中尤以三七之化瘀生新者为最紧要之品……”其新拟和肝丸:粉甘草五两、生杭芍三两、清连翘三两、广肉桂两、半冰片三钱、薄荷冰四钱、片朱砂三两。
良效病例举例:
韩晓燕,女,三十六岁,安丘人,患乙肝三年余。曾在多家医院及乡村医师处进行中、西多种疗法治疗。来诊前已经某三甲医院诊为“迁延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肝局灶性坏死)。来诊时,目微黄,面色晦暗。倦怠乏力,爪甲青紫。脘腹胀满,肝区疼痛。小便不清,大便溏。舌紫胖,中间裂,舌苔厚腻,脉沉细无力,两尺部近无。谷丙转氨酶132。
复阅其诊疗经过,西药省略,中药始则清利,继则疏利,后则软坚散结,化瘀消痞。治病三年,服药近千剂。身体每况愈下,来时见药作呕。笔者即给予补益之方,补肝气,升阳益气健脾。药有:炙黄芪30克、生麦芽20克、茵陈15克、红参20克、五灵脂10克、太子参15克、云苓15克、白术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25克、焦三仙各10克、大腹皮15克、砂仁10克,后下。生姜十片大枣6枚。服三剂诸证明显减轻。因实在咽不下中药,故给于肛门滴注,四百毫升,每日一剂。后又酌情加肾四味——枸杞子30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30克,仙灵脾30克。黄精10克,五味子10克。滴注一个月。腹水尽退,饮食正常,前后判若两人。又给与守方制丸剂服用至今。期间曾复检肝功,正常。
体会:从黄、張、李三位名家的有关肝病的论述中,笔者汲取了许多正能量,受益匪浅。应对“迁肝”一证,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辩证施治。有是证,用是药。切莫为“抗病毒”,“降酶”所束缚。要从整体出发。根据正邪盛衰以及“湿、瘀”的程度,扶正为主,顾护肝、脾、肾等脏腑,佐以祛“湿、瘀”等邪。做到清不伤阳。化不伤阴。补不恋邪,总以扶正为主,治疗“迁肝”方能收到良效。
【参考文献】
[1].任启松,《黄元御著作十三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8.
[2]. 河北新医大学(医学衷中参西录修订小组修订),《医学衷中参西录》,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
论文作者:刘江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4
标签:肝气论文; 桂枝论文; 脏腑论文; 萌芽论文; 甘草论文; 元气论文; 性肝炎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