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和女性,永久伙伴-国家公共性别意识调查报告_文化程度论文

男人女人,永远的伙伴——全国公众性别意识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报告论文,男人女人论文,公众论文,性别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表示着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别,是与生俱来的人类生存与繁衍的前提;而社会性别(gender)则表示人们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对男人和女人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了性别的概念和性别平等的观念——性别意识。

性别意识,是指用社会性别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现象。从而防止不利于两性平等发展的状况发生,避免两性之间机会和权利上的差距产生和进一步扩大的观念。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各国政府和其他行动者应该把性别意识纳入所在政策和方案的主流,从而在作出决定之前分析对妇女和男子各有什么影响,及时消除和修正不利妇女或男子发展的方案,坚持以人为中心,保证政策的协调发展。

目前,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也必将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解和描述中国公众的性别意识,北京民意调查所近日在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施了这项调查,调查共入户访问3000名普通公众,其中男、女各1500名。调查结果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公众目前的性别意识和目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的现状。

男女性别,差异明显

性别意识的概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被动接受的,目前普通公众对性别意识的认识,应当说是从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开始的,只有认识到了两性之间的差异,才会意识到不同性别对社会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才会防止不利于两性平等发展的状况发生。

由于生理状况的不同,人有男人和女人之分;生理上的性在男女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通过民族的社会文化习俗、法律政策、宗教习惯等制约中逐渐形成、加强和巩固,产生了社会的性别。这种性别特征和差异成为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和工具。

当我们采用性别意识的眼光来审视两性状况,就会发现这个由男女共同构成的人类社会里,由于人们固有的性别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突破传统的社会性别规范,有着人们许多定型的观念和模式,在对自己及子女的塑造中,就表现出很强的性别特征。

在对不同的性别角色确定标准时,人们自然不自然地将漂亮、温柔、纯洁赋予在女性身上,将勇敢、坚强、理性作为男性必须的品质。两性性别特征的模式化和永久化,使得在大多数情况下,男性被培养成主动的性格,有较强的成就期望,而女性则多被培养成被动的性格,在社会中是讨人喜欢的对象。正是如此,在一般公众中就有了以下的不同性别角色的标准。

表1:不同性别角色的标准

特别特征

女性漂亮、温柔、文静优雅、纯洁、

勤快、感情丰富、有爱心

男性健康、潇洒、有进取心、勇敢、

坚强、有竞争力、果断、理性、

宽容、有责任感、

性别的明显特征使得人们在社会行为过程中,带着模式化的倾向来处理社会生活的各类问题,其结果就必然会导致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人类由最初的母系社会,社会由女性当家作主,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逐渐衍化为男权社会,直到今天也仍然是男人当家的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并没有成为历史。虽然大多数国家已经普遍接纳并认可了男女平等的原则,但是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占主导地位,妇女则处于从属地位,目前依然普遍地存在着对妇女的歧视。

调查结果显示,有68.7%的人认为男女的社会地位目前已经平等,无所谓对妇女的歧视问题。有17.1%的人认为目前还实际存在着男女社会地位表现出男高女低的特点。相反的,有14.3%的人则认为目前的社会地位应当是女高男低。

不过到将来,有80.4%的人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性别意识的增强,无论男性女性都将享有公平的机遇,享受平等的权利和自由,人类拥有整体的共同进步、健康和繁荣。可见在将来,男性的体力优势已经逐渐淡化,可能发生的倒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有10.6%的人认为将来女性的社会地位会比男性高,而认为男性比女性高的则降为9.0%。

表2:目前和将来男女社会地位的评价

目前 将来

男女平等68.7%80.4%

男高女低17.1%9.0%

女高男低14.3%10.6%

合计100.0%

100.0%

可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消除男女性别的不平等,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的性别平等宣传和教育,需要改变公众性别歧视的陋习,需要人类社会性别意识的真正增强。否则,人类社会就达不到真正的性别平等。

虽然目前人们对于不同性别的社会地位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羡慕着异性的生活方式。那么,在公众的观念中,他们对自己的性别到底是否满意呢?换句话说,如果可以选择男性、女性性别的话,人们又会如何进行选择呢?调查显示,如果可以选择性别的话,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他们目前的性别,81.3%的男性选择的还是男性,只有18.7%的人会选择做一回女人,也是现在的社会赋予男人太多的责任和义务;而75.4%的女性也还是选择女性。当然,我们也看到,选择现在为女性的人还是选择女性,比现在为男性的人选择男性的比例要低6个百分点,这可能一方面与男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目前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有关。

表3:公众主观上的性别选择

选择男性选择女性

男性 81.3% 18.7%

女性 24.6% 75.4%

中国政府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中将妇女教育列为第二项主要目标,同时,也提出了以大力发展妇女教育,提高妇女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心任务的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那么目前,对于普通的公众而言,不同性别的群体在文化程度上又有何差异呢?

我国目前普通公众的文化程度与性别相关,男性的文化程度比女性要高许多。调查结果显示,有25.2%的女性为小学文化程度,而男性文化程度为小学的人仅占13.6%,女性比男性大了12个百分点。而文化程度为大专、本科的男性则比女性大了2、3个百分点;可见女性的文化程度总体上比男性要低。

表4:不同性别的文化程度

男 女

小学及以下 13.6%25.2%

初中40.3%38.1%

高中中专29.5%26.1%

大专11.6%8.2%

本科4.7% 2.3%

研究生及以上0.3% 0.1%

合计100.0%

100.0%

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我们还发现,在农村村民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女性占了37.5%,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男性只占17.9%,可见在农村村民中,男女两性在文化程度上比起城市居民来说差异更大了。

由此可见,男女性别文化程度的差异,表明自然人口相等的男女在教育水准上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男女性别社会地位的差距。也就充分表明,目前我国提高女性文化程度的任务还很艰巨,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大学校园里一直是男性的天下,女学生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1975年,美国大学生中男生占总数的55%,女生只占45%。80年代中期以后,女大学生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今年,女生在全美大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则上升到56.7%,而男生比例则下降到43.3%。

男人家中做主多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知道,在大专、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中,女性的比例要小于男性,所以女性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性别歧视历史久远且相当普遍,人们往往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各种活动中的价值不同,所以认为他们只能从事不同的工作,妇女在社会中的各种机会由此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女性特殊的生理状况以及女性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休假的限制,使得许多单位不愿意雇用妇女。

因此,要解决这些多层面的社会性别不平等现状,需要不以性别为障碍的相关政策,使得所有人都有机会平等地就业,女性不再成为各类经济活动中的廉价劳动力。如果不这样做,妇女们就不得不面临陷入地位低下的巨大危险中。目前,我国女性从业人员已达3.3亿,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46.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在我们的调查中,除农村村民在农业部门的从业者之外的其他从业者中,女性一般从事的是普通职员的工作。在单位负责人中,男性占了93.2%、女性只占了6.8%;在单位的部门负责人中,男性占了78.6%,女性也只占了21.4%。

从业女性工作职务的偏低,使得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与男性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在收入上存在着男高女低的总体趋势。从平均收入看,女性的平均月收入为480.3元,男性的平均月收入为612.6元,女性收入仅为男性收入78.4%。从收入分组来看,在女性中,月收入300元及以下占了近一半的人(48.6%),比男性约多了9个百分点,而月收入1001元及以上的女性比例则明显地比男性少。

女性收入水平的较低,使得女性在家庭中不占据主导地位,在家庭经济和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上,女性处于较不利的地位。调查显示,80.4%的家庭是由夫妻共同协商确定,13.0%的家庭是由丈夫作主,5.5%的家庭是由妻子作主。可见,大部分家庭的决策权由夫妻共同协商确定,有13.0%的家庭由丈夫说了算,只有5.5%的家庭由妻子说了算,其比例是较小的。

表5:不同性别的月收入构成

男 女

300元及以下 39.9% 48.6%

301-500元23.7% 20.5%

501-800元20.5% 18.4%

801-1000元

7.4%

7.8%

1001-1500元 6.7%

3.4%

1501-2000元 1.2%

1.1%

2001元及以上 0.6%

0.2%

合计 100.0% 100.0%

女人承担家务多

妇女的身体健康是实现男女平等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政府一向重视保护妇女的身体健康,对于妇女的劳动保护和休息作了严格的规定,并在法律实践中也特别强调了保障妇女的健康权利。

对于我国公众劳动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平均工作时间是每日8.68小时,每日工作时间在8小时的有49.7%,有16.2%的人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甚至有2.1%的人每日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工作时间较短,女性的平均工作时间是每日7.84小时,也有13.4%的人每日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但与男性比较而言,比例要小许多。

女性的工作时间比男性短,并不意味着女性真正的劳作时间就比男性短,就比男性轻松。在一个家庭中,除了工作和劳动之外,还有着许多的家务活,家务活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日常吃、穿、住、用等方面。家务活的重复与繁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乏味,使得家务分工方式一方面体现了在家庭中经济支配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

本项调查主要考察男女不同性别的人在家庭中做饭、洗衣服、买日用品、看护老人小孩、修理用具等五个方面的分工情况。调查显示,洗衣服、做饭、买日用品,看护老人小孩主要是由女性来完成,主要由丈夫做家务活的家庭极少,仅占10%左右的家庭。而修理用具才是男性做得多一些,可见女性承担的家务活比男性要多得多。

表6:不同性别的工作时间

男性

女性

6小时及以下 8.6%9.2%

7小时16.2%

17.4%

8小时49.7%

50.2%

9小时9.3%9.8%

10小时

11.6%

9.7%

11小时

2.5%2.4%

12小时及以上 2.1%1.3%

合计 100.0% 100.0%

从不同地域的家务分工来看,城市家庭的家务活男性分担要多一些。而在农村,除修理用具以外,几乎所有的家务活都是由女性来完成的,男性几乎不做任何家务活。

女性除了和男性一样承担着工作的艰辛以外,对大多数女性来说,下班仅仅意味着一种类型工作的结束。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做饭、洗衣和其他家务劳动的时间为4.2小时,女性一天劳作的时间之和为12.04小时,而男性一天的劳动劳动之和为10.7小时,工作时间与家务劳动时间合计,女性每天比男性多劳动1.34个小时。

表7:家庭中家务劳动主要承担者的比例

做饭 洗衣服买日用品看护小孩老人修理用具

男性 10.4% 7.2%

12.4% 17.9% 68.7%

女性 89.6% 92.8% 87.6% 82.1% 31.3%

合计 100.0%100.0% 100.0% 100.0%100.0%

男女平等,道路漫长

联合国统计局近日发表的《2000年的世界妇女:趋势和统计》报告指出,在就业和教育方面,妇女从事的工作普遍缺乏安全保障,报酬相对较低。另外,尽管在世界大部分地区男女在接受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的差别正在缩小,但全世界8亿多文盲人口中妇女占2/3,而且未来20年里这一状况不会得到实质性改善。与男性相比,妇女更缺乏与信息技术工作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男女实际上的不平等,还会在一定时期存在。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我国也在致力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社会实践,致力于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然而,要真正实现男女的完全平等,需要提高公众的性别意识,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的主流,在弱化男性传统角色的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应该弱化女性传统角色的教育内容,才能有效解决发展之路上的两性不平等,使两性共同健康发展,这应当还有些时日。

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显示,59.9%的人认为,在10年内,性别与年龄不再会成为男女公平竞争和竞聘的阻碍,男女之间将实现真正的平等。40.1%的人则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那是11年以后的事。还有18.4%的人认为,要实现男女真正平等,时间会更长一些——21年以后,我们现在还未可知。

在过去100年来,全世界共出现了包括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拉脱维亚总统维拉维克·弗雷伯加,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等2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但就世界上有一半人口是女性、联合国有189个会员国来说,这个数字显得微不足道,因此要完全达到两性地位和权利的真正平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于是,人们也在期望:

2015年,妇女在贫困人口中不均衡的比例将消除;

2015年,妇女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的比例将提高到50%;

2015年,所有女性就业者都有能维持生计的工资收入。

标签:;  ;  ;  

男性和女性,永久伙伴-国家公共性别意识调查报告_文化程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