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信息管理研究_农业论文

我国农业信息管理研究_农业论文

我国的农业信息管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管理论文,我国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概况

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其中“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1997年投入运行,从此拉开了我国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序幕。部分省、市、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和高等农业院校先后建起了院、校内的局域网,并逐渐与省内外联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在应用方面的农业信息网站也发展较快。目前,“菜篮子”批发市场信息网已经覆盖30多个省、市、自治区,采集肉类、禽蛋、蔬菜、果品等大类226种产品,在国内外影响越来越大,全国联网批发市场总数达到180家。另外各种各样的大型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应用型农业信息网站也在近几年先后开通。

根据农业部的信息资料表明,我国的农业信息网已经基本上覆盖全国,科技型的农业信息网站,为农业科学的研究、开发、教学提供了及时大量的科技信息;应用型的农业信息网站,为农业的生产和需求之间沟通了各种联系渠道,结分散、闭塞的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最大的方便,为农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并存的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2农业网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商贸信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所载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及时性,在农业生产领域中为高新技术的推广、农副产品的供求之间架起了座座桥梁,沟通了条条渠道,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业网络信息解决的不仅仅是农产品的流通问题,其深层次效益在于它大大地克服了传统农业的许多行业弱点,网上交易使农产品因地域性、时间性限制而产生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网络的应用还改变了我国农民落后的传统观念,我国广大农民这种传统观念的转变,实际上就是农民科学素质的跳跃性提高,这必将我国农村、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网上农业、订单农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2.2农业科技信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农民从农业网络中获得了信息,掌握了技术,转变了落后观念,提高了科学素质,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我国农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

我国的农业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主要有如下4种模式:

3.1行政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各级政府及政府的涉农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政、银行等单位相结合进行农业信息系统的管理。

3.2科教结合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农业科研单位、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中专、农业职专、农广校等单位相结合进行农业信息的管理。

3.3行政、科、教结合管理模式 该模式是由各级政府及政府的涉农部门以及农业科研机构、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推广机构、有关职能部门,如财政、科委、计委、银行等行政权力部门共同参与农业信息的管理、开发、推广、应用。

3.4农科教市场结合管理模式 这种农业信息的管理模式是通过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相关部门之间形成合作机制,它是通过经济利益实现结合,而不是用行政手段进行结合。通过共同利益的驱动,使农业信息管理机构按照企业机制,面向市场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途径。

3.5公司化中介机构管理模式 这种公司化的中介机构管理模式,必须与农科教结合,与农科教也是利益共同体,但是它与农科教只有利益关系而没有隶属关系。它只是信息市场中农业信息商品的经营者,既不是信息商品的生产者也不是信息商品的使用者,充其量算是个农业信息商品的推广者。

4农业信息网络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数量少,质量有待提高

4.2 发展不平衡

4.3 缺乏地域特色

4.4 获取信息的间接性导致了查准率和查全率低

标签:;  ;  ;  ;  

我国农业信息管理研究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