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誉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桃美小学 515231
【摘要】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部也在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针对在教育体制中对农村教育观念落后的现状下,对农村小学的管理创新和机构进行改革,是当下最紧急的任务。紧抓农村教育,改变农村落后的教学现状,是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培养人才从基层开始抓起,只有搞好基层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教育水平的落后;新课程背景下,对农村小学的管理要从根本抓起,转变教师陈旧、僵化的教学理念,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寻找到人生方向。本文就针对农村小学管理创新模式做几点研究,笔者希望能对教学具有实践性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小学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062-01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落后,管理模式僵化
农村由于条件闭塞,导致很多外界的信息接受不及时,造成农村的信息建设不完善和思想观念陈旧,教师的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设备的落后等这些与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水平提高的理念完全是相悖的。
作为本次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已经是必然趋势;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制定的管理条例基本是对学生进行的自我约束,如果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管理模式过于严谨和形式化,导致学生处于受压制的情况下,那么学生根本没有把心思真正地放在课堂学习中,学习成绩上不去,家长和教师干着急。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仅仅是为了落实学校的政策方针,学生居于被动地位,缺乏人文关怀,学生自然会缺少对学习的热情,心理和身体都会在僵化的管理模式下受到压抑,必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师资普遍整体水平不如城市
农村由于地处偏远、设施落后、信息和交通不发达,导致多数具有高素质的教师不愿意去农村教学,都会选择相对条件发达、生活和交通便利的城市工作和生活,这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是具有推进作用的;但相对于农村来说,会导致教育资源差异过大、分配不均衡,留在农村的教师也会慢慢对自己有所懈怠和放松,教学的整体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不利于乡村建设和发展。
同时,小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如果农村教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处于一成不变、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的状态,会让学生在今后更高一级的学习阶段,更加落后于城市地区的学生,这对学生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农村多数学生缺乏学习意识,教师若不加以管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和拥有清晰的个人前途都是遥不可及的。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外部信息和设备的双重结合,增大了信息输入量,相信对教师教学管理模式和观念的转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对农村师资管理要加大帮扶力度
教师是教育辛勤的园丁,也是推动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若是国家的教育跟不上国家的发展形势,会拉大我国跟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导致我国地位的下降和经济效益的下滑。因此国家要大力整顿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和加强创新机制的建立。国家可针对不同农村的状况适当地对教师给予国家政府政策的帮扶,出台针对教师的优质政策,帮助发展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落实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能力等,从而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水平。
另一方面,国家鼓励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人才适当的去农村进行学术交流,可适当开展主题和专题教育教学活动,也可根据学校教师教学的情况开展一堂课等方式进行创新和管理改革。通过先进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帮助广大农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整顿管理模式。只有观念和思想得到转变,农村的基层教育现状才会得以改变。
(二)对农村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农村是广泛适应的,农村的教育体制一直处于长时间不变的状态,针对小学教育更是如此,过于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的教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学普遍缺乏。在小学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开设的主要课程仅仅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学习是完全不够的,更别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根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农村教育教学的管理创新是大势所趋,国家的根本建设是要大力对农村教育进行整改和完善,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培养才是此次教育管理改革的创新。优化的前提是学生要进行积极配合,教师管理创新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要对整改提出宝贵性的意见;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将管理制度制定得具有人情化和个性化;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观念,主动开始对学习的探究。同样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建立,学习成绩和学习方法就会逐步形成和完善,帮助提高整体文化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农村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值得大力提倡的,这不仅仅是学校改革的中心,也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应该大力关注的。教学管理改革要实事求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质,充分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意识激发出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在学习中找到学习方向和人生目标。通过农村教育的大力改革,对农村的发展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学生的学习意识一旦建立,很快就会找到学习方法,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强的个体,从而不断地提高学业成绩。帮助农村接上信息化和时代化的轨道,直接的帮助意识转变进行农村整改和脱贫,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奔小康,大力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张金菊.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小学学习与研究,2017(18).
[2]乔叶.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课程意识研究[J].西南大学,2018 (58).
[3]马云鹏.对新课程改革试验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活页文选,2018 (45).
[4]李福华.教师主体派生性初探--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再认识[J].教师教育研究,2016(12).
论文作者:戴海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7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农村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新课程论文; 国家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7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