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恐怖组织的弥散结构及其对策论文

论恐怖组织的弥散结构及其对策

郭 丰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摘要: 恐怖组织在适应内外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弥散结构。弥散结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弥散结构主要包括全通结构和辐射结构。尽管恐怖组织的弥散结构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强的特点,但其仍存在一定的演变原理。在其演变过程中,弥散结构对恐怖主义的行动能力、整合能力和叙事架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应对策略上,应当以情报工作、互联网治理和反恐国际合作为重点来加强对其的防范和打击能力。

关键词: 恐怖主义;恐怖组织;弥散结构

社会群体在某种共同思想主张偏好下会形成组织,这种组织形成后又会朝着结构化的方向发展。恐怖主义组织正是在特定社会群体政治的、极端宗教的等共同思想主张偏好下催生出的,并且形成了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恐怖主义的组织结构作为一种复杂的系统渗透在恐怖主义的方方面面,发挥着类似“血管”的作用。恐怖主义的组织结构基于特定的思想信念,经过领导层针对性地解读一系列政治诉求、组织理念等构成的话语体系,最终形成了自身的叙事架构,并以此来组合架构内外部的人员、资源和运作方式。在恐怖组织的叙事架构形成过程中,其领导层总会将自身要表达的诉求言语以符合其极端宗教、政治思想的话语进行表达,在传达战略意图的同时使其非法地、残忍地行径变得 “合理”,以此来达到使恐怖组织结构长期稳固的目的。组织结构完备的恐怖组织能够将其自身演变为一种“军事化非国家行为体”,其具备高度的协调能力和组织分工能力。因此,恐怖组织结构在恐怖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恐怖主义组织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学界对恐怖主义的组织结构方面有不少的研究成果,[1]但相对于恐怖主义的其它相关概念,关于组织结构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对薄弱,尤其是恐怖组织的弥散结构方面受到的关注程度较低。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弥散结构恐怖主义也快速地发展了起来,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值得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以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应对措施。

一、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概述

(一)恐怖组织弥散结构的提出

恐怖组织在进行人员设置、资源安排和交换信息等活动时要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来进行。学术界普遍将恐怖组织的结构划分为等级结构与分散结构两种类型。分散型恐怖主义来自于英文翻译diffuse terrorism,是由学者David H.Gray和Nathan Brant Hamilt在2012年提出的。二人提出“分散性恐怖主义”的背景是基地组织成功地将美国拖入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他们认为基地组织像癌细胞分裂一样扩散到伊斯兰世界的其它地方。最符合这种扩散方式含义的英文单词是dispersion,dispersion的牛津词典解释为:the process by which people or things are spread over a wide area.因此“diffuse terrorism”的最佳翻译应当为“弥散型性恐怖主义”,其更能突出恐怖主义的结构类型特征。2014年3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一次公开讲话中也使用了 “diffuse terrorism”的说法,指出美国的恐怖主义对手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即恐怖主义实体一旦遭受到重大的军事打击,就会扩散并分化出更多的恐怖组织分支。现实情况确实如奥巴马所说。基地组织在阿富汗战争中遭受重创,其分支机构也一度扩散到了伊斯兰世界的中亚、西亚、东南亚、北非等地。这种由某个恐怖组织分化形成的弥散结构是狭义上的弥散结构。广义上的弥散结构是整个恐怖主义世界的常态结构。因各种原因,在恐怖主义世界中存在各种不同政治幻想和宗教派别的恐怖组织,这些恐怖组织间时而互相勾结,时而互相内斗,但总体处于一种弥散状态。因此,恐怖组织弥散结构的含义应当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

(二)狭义与广义的恐怖组织弥散结构

1.狭义上的恐怖组织弥散结构。狭义上的弥散结构是指某个恐怖组织内部的人员设置、部门划分、资源配置等的运作形式,主要包括两类:全通结构和辐射结构(如图1)。全通结构各点之间彼此连接,并不存在可以连接全部的中心点。这种结构的恐怖组织在打击过程中难以通过一点来攻克剩余点。而辐射结构存在一个中心点,并能联系到周边的所有点。其中心点起着枢纽作用,也是最致命的一点,只要攻克中心点即可将该结构一网打尽。但是弥散结构的特点就在于,不论是全通结构还是辐射结构,弥散结构是以细胞分裂散布的状态存在着的。组织结构完备的恐怖组织内部只存在一种等级结构,但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狭义上的弥散结构。例如有的恐怖组织会存在两个以上的辐射结构,这些辐射结构之间并不依靠中心点联系,而是依靠周边节点联系。因此打掉一个辐射结构的中心点难以再接着打掉另一个辐射结构的中心点。“动物解放针线(Animal Liberation Front)”就是一个遍布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跨国恐怖组织,其在组织结构上就属于这种弥散结构。还有极端组织“博科圣地(Boko Haram)”也属于一种细胞式分裂结构的恐怖组织。[2]

图1 辐射结构与全通结构

2.广义上的恐怖组织弥散结构。学术界常将恐怖组织的结构划分为等级结构与弥散结构。但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概括和理想,现实中的等级结构与弥散结构存在着耦合关系。等级结构一般分为链条结构和金字塔结构(如图2)。在集合圈内如果只存在一个链条结构或者金字塔结构的恐怖组织,这种恐怖组织的结构就属于等级结构。但是,如果在集合圈内存在多个链条结构或者金字塔结构甚至狭义上的弥散结构的恐怖组织,那整个集合圈都属于恐怖组织的弥散结构(如图2),这种由多个等级结构组成的或者等级结构与狭义弥散结构共同组成的结构被称之为广义上的弥散结构。在链条结构或者金字塔结构的节点中,能延伸出狭义上的弥散结构,形成复合式结构。例如链条结构与辐射结构的组合(如图2)。具体如“基地组织”就是在有明显的等级结构下,外延出了许多的辐射结构。还有塔利班组织对这种复合式结构的运用十分典型。塔利班组织可以在链条结构下通过网络在全球进行洗钱和募集活动,在全通结构下互换信息,在辐射结构下组织、监控和指挥某一具体的恐怖主义行动。其模式灵活多变,多个独立的极端组织宣布加入,它们之间既互相分工,又可接受链条顶端的直接领导,具备十分强大的更新与恢复能力,很难一次性全部攻克。

图2 等级结构与广义上的弥散结构

二、恐怖组织弥散结构的演变原理

广义上的弥散结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恐怖主义组织的结构,在历史问题、宗教派别、政治想象等综合因素的长期影响下,结构相对稳定。狭义上的弥散结构则辐射结构与全通结构则有较多的变化,要么是在等级结构中延伸而出,要么是弥散结构内部互相分裂组合,形成复合式结构。反恐部门打击这种广泛分裂的弥散结构恐怖组织有较大难度。因此,研究狭义上的恐怖组织弥散结构(如无特殊说明,下文所提均为狭义上的弥散结构)的演变原理对打击像塔利班这样的灵活多变的恐怖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实地观察的方法对受访学生在与外教交流时遇到的问题以及采用的交际策略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7级贯通培养项目基础阶段的学生,学生数量为27名。将Dornyei和Scott(1997)的交际策略概念作为理论框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一)外部因素在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演变中的作用

1.反恐力度在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反恐力度在恐怖组织向弥散结构演变的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国家反恐力度与其经济水平和对反恐的重视程度、资源投入度等密切相关。恐怖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行动模式的选择都与国家反恐力度的强弱有着直接联系,反恐力度增强,恐怖组织的结构稳定性和行动有效性就会相应地被削弱。因此,在反恐力度较弱的情况下,恐怖组织往往呈现出等级结构;在反恐力度较强的情况下,恐怖组织则会采取弥散结构来以求自保和继续开展恐怖行动。

2.恐怖组织所在国的政体结构在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演变中的作用。不论是等级结构还是弥散结构,它们都是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恐怖组织结构的外部环境就是其所在国的政体结构,主要有整体开放和整体封闭两大类。处于整体封闭的国家,其内部的恐怖组织往往更加极端,随着共同极端思想偏好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多,就很容易形成非常封闭的等级结构。而在整体开放的国家,就比较容易形成弥散结构的恐怖组织结构。“基地”组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请求沙特当局由他来发起家园保卫圣战。沙特当局由于种种原因,拒绝了本·拉登的请求,并向美国求助。在美国的操作下,本·拉登被赶出家园,被迫流亡到了苏丹。苏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接纳了本·拉登。于是本·拉登在苏丹建立了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1996年,苏丹遭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本·拉登被迫离开苏丹,来到了阿富汗。很快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与本·拉登达成了合作,在此期间,本·拉登借助阿富汗的战乱环境,使“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实现了急剧的扩张。此后,“基地”组织的弥散结构愈发壮大,多个独立的极端组织宣布加入“基地”组织,并于1998年,本·拉登等人正式成立了 “讨伐犹太人和十字军的世界伊斯兰圣战阵 线 (the World Islamic Front for Jihad against the Jews and the Crusaders)”。 “基地”组织正是在其流亡途径的苏丹和阿富汗开放政策的环境下逐步发展壮大的,因此,所在国开放还是封闭的政体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恐怖组织结构的演变。

恐怖组织弥散结构的演变原理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即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反恐力度,所在国的政体结构及其政权的稳定性等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目标范围、领土诉求及控制力和攻击目标等因素。

1.弥散结构对恐怖组织行动能力的影响体现在对组织能力的影响上。组织能力包括领导核心、意识形态、宣传机器等。相较于等级结构,弥散结构领导核心较弱。但弥散结构中的辐射结构和全通结构的非中心节点相比等级结构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为弥散结构的意识形态和宣传机器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内部环境。而等级结构中的非中心节点之间一旦有等级上的跨越,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十分地薄弱。而且弥散结构节点之间的联系并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关系,通讯工具也以匿名性十分强大的网络为主,因此尽管弥散结构领导核心的控制能力较弱,但它具有分散性和隐匿强的特点,在预防和打击上的难度较大。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条件下,日平均水温、平均最高水温、水温平均日较差按高低排列,均表现为单层薄膜覆盖、对照、双层薄膜覆盖的变化规律,其中水温平均日较差的差别最为明显;而对照条件下,小龙虾幼苗存活率和蜕壳率均为最高,说明对照条件下,水温环境最有利于幼虾适应新环境,成活率最高,生长发育也最快。

(二)内部因素在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演变中的作用

恐怖组织的外部环境是其赖以生存和进行信息、资源交换的场所,同时也包含着阻碍它发展的要素。恐怖组织的行动能力是其在所在环境中挣扎生存的核心能力,即恐怖组织的行动能力集中体现着系统的适应功能。弥散结构正是在恐怖组织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形成的,对恐怖组织的行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fabricated passive house

2.领土诉求及控制力在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演变中的作用。领土诉求是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演变中的关键因素。领土诉求催生弥散结构恐怖主义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基地”组织。“基地”组织在发展初期有被迫从其所在国辗转苏丹、阿富汗等国家的经历,使其领导人本·拉登对领土有着十分热衷的诉求,以实现其“哈里发国家”的计划。在这种领土诉求下,本·拉登在中东、西非等地广建分支和接受其它独立恐怖组织的加入。随着分支和宣布加入的其它恐怖组织数量的增多,其控制力也逐渐下降,“基地”组织也逐渐发展成了弥散结构。与之对应的恐怖组织是“伊斯兰国”。“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一样对领土有着狂热的追求,以维护其在支持者们中的权威。与“基地”组织不同的是,“伊斯兰国”通过冠以其征服领土相应的行政级别的方法来加强控制力,逐步构建出了等级结构。“哈马斯”对领土诉求的追求来自于其政治想象中的外来侵略,也是一个具备等级结构的恐怖主义组织,没有演变出弥散结构的特征。

2.弥散结构对恐怖组织行动能力的影响体现在它对恐怖活动实施能力的影响。一次恐怖活动的实施至少要有指挥环节、事前技术培训环节、情报收集环节、资金募集环节、事中控制环节和事后逃避环节。在等级结构的恐怖主义活动中,每一项环节都十分明确,且从头到尾都十分的严密与谨慎。弥散结构相对于等级结构,这些环节之间界线比较模糊,因此在传统恐怖主义活动中其行动能力和危害性也相对较差。但弥散结构真正的破坏力并不在于传统恐怖主义硬目标和软目标中实体场所和人员的侵害上,而在于对网络工具的利用和以网络空间为攻击对象上,即弥散结构真正发挥威力的地方在网络恐怖主义。弥散结构通过便利、廉价、快捷、隐蔽的网络,正在大步地从传统恐怖主义向网络恐怖主义发展,使网络恐怖主义具备了不弱于传统恐怖主义的活动实施能力。网络恐怖主义不追求杀伤力,追求的是对经济、社会稳定和群众情绪的破坏,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威胁,需要引起警惕。

3.目标选择在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演变中的作用。恐怖组织的行动目标选择可以分为两大类:硬目标和软目标。硬目标是指政治、军事等标志性目标。软目标是指商场、车站、饭店等公共场所或者网络空间和由计算机、网络控制的基础设施等。[4]以硬目标为攻击对象的恐怖组织往往需要事前精密的策划和严格的演习与训练,对恐怖组织成员的控制力和配合程度要求较高,此类的恐怖组织往往会形成等级结构。而以软目标为攻击对象的恐怖组织对控制力和配合程度要求不如硬目标高,往往容易形成弥散结构的恐怖主义。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软目标为攻击对象的弥散结构恐怖组织越来越多。一方面,网络为其提供了更加廉价和便利的条件,无论是事前策划还是事中交流,都能满足弥散结构的沟通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网民数量和公共基础设施对网络和计算机的依赖程度增加,网络空间逐渐成为恐怖组织犯罪的空间。恐怖分子在网络空间里扩大成员、扩散极端思想、募集资金、宣扬恐怖氛围,或者以网络服务器和相关基础设施为攻击对象,使其瘫痪、盗取关键信息等,危害极大。这种以网络为工具或者攻击对象的恐怖主义被称为网络恐怖主义。而网络恐怖主义正是当前弥散结构应用最广的一种新型恐怖主义形式。

三、弥散结构对恐怖主义的影响

弥散结构是恐怖组织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以及持续不断的恐怖行动,在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演变并形成,对恐怖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认为系统除通过配置资源和组建社会群体来维持自身发展外,还具备适应功能、整合功能和维系共同价值观的功能。[5]恐怖组织作为社会系统,也具备这三种功能。具体而言,恐怖组织的行动能力体现了适应功能,恐怖组织的整合能力体现了整合功能,恐怖组织的叙事架构体现了维系共同价值观的功能。而弥散结构正是在三个方面对恐怖主义产生影响的。

(一)弥散结构对恐怖组织行动能力的影响

1.目标范围在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在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演变过程中,有两个政治想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分别为恐怖组织自身的目标范围和领土诉求。就目标范围而言,不同的恐怖组织有不同的目标范围,主要涵盖国内、多国和全球三个等级。恐怖主义有“国内恐怖主义”和“全球恐怖主义”之分。[3]一般而言,国内恐怖组织的目标范围涵盖在其所在国之内,不论是政治的还是极端宗教的诉求比较集中,针对的对象也十分明确,因此在目标范围限于恐怖组织所在国之内的恐怖组织往往容易形成等级结构。而目标范围涵盖多国甚至全球的恐怖组织,其组织结构要服务于其目标的追求,因此其分支结构遍布世界各地的角落,也就形成了空间上主导的弥散结构。全球性的恐怖组织如“地球解放阵线(Earth Liberation Front)”及其兄弟组织“动物解放阵线(Animal Liberation Front)”的政治想象就是要保护全球的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其手段就是直接攻击遍布全球的各大工厂和企业,以阻止他们继续破坏环境。“地球解放阵线”和“动物解放阵线”的目标范围遍布全球,因此这两个兄弟恐怖组织在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活动比较活跃的区域呈现出了弥散结构的特征。

3.恐怖组织所在国的政权稳定性在恐怖组织弥散结构演变中的作用。在政权不稳、社会混乱、上下动荡的国家,其对社会的控制力往往非常有限,缺乏对有组织力量的管控能力,恐怖组织往往趁机招兵买马,大肆发展,形成结构稳固的等级结构。中东地区的恐怖组织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在政权稳定的国家,其社会控制能力往往较强,恐怖组织为了逃避打击和继续实施恐怖主义活动,就会采取相对等级结构联系不是那么紧密的弥散结构。因此,恐怖组织所在国的政权稳定性在恐怖主义组织结构的演变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新资产管理新规定的出台,不仅打破了刚兑与净值化管理、收紧了相应的通道业务,对存在的资管乱象进行有效的整顿,同时对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与行业外的投资人员也带来的了一定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投资者已经不能够向以往一样按手买入能获得确定性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同时在购买其他资管产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史来看,这种资产管理新规定能够将系统性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降低,对人们辛苦积攒的财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也能够使人们的理财观念逐渐走向成熟,更加喜爱长期投资、分散投资、价值投资等形式的投资方式,从而使中国的金融市场真正的走向正轨,并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

弥散结构的整合能力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弥散结构在内部整合能力方面,主要体现在它的快速恢复能力。弥散结构作为一种网状的结构,任何一个节点的攻破都不会影响整个结构功能的正常运行。“基地”组织一直拼命地在世界世界范围内发展分支机构,甚至发展出了“恐怖主义产业”的先兆。911事件后,“基地”组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就在这种全球反恐形势的打击下,继“基地”组织之后,其分支机构“伊斯兰国”迅速发展起来,弥散结构的快速恢复能力不言而喻。弥散结构的外部整合能力体现在其对外部组织的开放性上。恐怖组织之间基于不同宗教派别和政治目的,时而摩擦时而合作,这种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是广义上恐怖组织弥散结构的常态。而弥散结构的恐怖组织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一旦组织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的思想偏好,就有可能将彼此纳入到组织结构中。例如 “基地”组织在1998年联合多个极端组织组建的 “讨伐犹太人和十字军圣战国际阵线(Jihad Against Jews and Crusaders World Islamic Front)”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二)弥散结构对恐怖组织整合能力的影响

5.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信息化工作围绕企业核心价值,企业具有强大的信息化领导力与执行力,较高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和信息化战略与评估水平,以及先进的系统架构和技术路线。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并且涉及到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难以逐一地全面地去寻找信息化影响的每一个指标。当然,把每一个产生效益的环节都认为是企业信息化作用的结果,也会使最终的指标偏离评价目的,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不准确。

(三)弥散结构对恐怖组织叙事架构的影响

恐怖组织的组织结构并不能直接决定其自身属性,但在恐怖组织属性的塑造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这种对自身属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对恐怖组织叙事架构的影响上。恐怖组织的叙事架构是一系列符合恐怖组织自身政治需求、发展方向和组织理念的意识系统。恐怖组织在构建自身的叙事架构时要精心选择能够表达自身理念和诉求的话语体系,将其信念、想象等以看似合理、合法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不同的组织结构有明显不同的叙事架构,也反映了它们自身属性的区别。等级结构的恐怖主义组织的叙事架构通常采用“限制性框架(the restricted frame)”来展现自身的理念。[6]所谓“限制性”是指等级结构采用的叙事架构在话语体系上更加清晰明确,有明显的界定范围,常使用比较排外的话语来传达自身信念。弥散结构的恐怖主义组织通常采用“周全性框架(the elaborated frame)”。 [6]弥散结构在话语表达上更加包容和灵活,不像等级结构那样有清晰明确的界限,甚至可以让其它的组织挪用,使得弥散结构能够呈网络状快速地扩散。

四、应对弥散结构恐怖主义的策略

(一)加强情报系统建设,开辟广泛的信息来源

在我国的反恐斗争中,情报收集能力相对匮乏。而弥散结构恐怖主义信息交流通畅与否是其高效实施恐怖活动的关键。因此,掌握大量的情报是分析恐怖组织与组织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动态的关键。在网络恐怖主义盛行的时代,尤其要重视网络情报能力的建设,组建专门机构,加强专门人才培养,配套相关法律制度等。其次要开拓情报搜集渠道。除了公开搜集外,还应加强秘密渠道搜集。美国等国家在从互联网通信数据电子信号中挖掘情报信息方面十分重视,我国反恐怖主义法也授权了专门部门可以使用相关技术手段收集情报。还应通过国际合作搜集情报。针对弥散结构恐怖主义,不可能单靠某一个国家就能完成对其的反恐任务,要加强与国外相关部门的合作,广泛开辟情报信息来源。

(二)加强互联网治理和网络安全防范

如上文所提到的,弥散结构真正发挥威力的地方在网络恐怖主义。因此,互联网治理和网络安全防范是应对弥散结构恐怖主义的重要策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公开谈话中指出:“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网络空间的治理有了明确要求和方向。一是要加强网络阵地控制,推出“虚拟警察”在网上公开巡查执法;二是要向网络企业增设派出人员和机构,加强警企合作;三是要建立快速联动反应机制,依靠群众举报、网络快速反应平台等,形成“线索+查处+行动”的快速联动反应机制。

(三)加强反恐国际合作

弥散结构恐怖主义借助信息网络向全球伸展触手,成为信息化时代人类的公敌、全球的公害。弥散结构下网络恐怖主义已是全球性问题,其活动范围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其危害范围和破坏力更大、更严重,不论是防范、发现还是打击的难度都相较于等级结构的传统恐怖主义要大,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更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单枪匹马地面对弥散结构恐怖主义。因此要高度重视反恐国际合作,在联合国框架下积极与联合国、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加强合作,积极宣传我国的反恐政策和理念,争取在反恐方面达成共识,促成长期有效的合作。

五、结语

弥散结构恐怖主义在目前的研究现状中,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随着网络恐怖主义的兴起、国际反恐力度的增强,弥散结构恐怖主义已经暗流涌动,将会是国际和国家安全、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严重威胁。因此必须深刻剖析弥散结构的各种类别、演变原理以及它对恐怖主义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以此来提出一系列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对待恐怖主义,不论其结构如何,预防的意义永远胜过打击的意义。一旦发生恐怖事件,不论打击力度有多强,损失都难以挽回。应对弥散结构这类型的恐怖主义更要注重提前研究、提前准备和提前防范,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雨后空蒙的湖光,依稀可见的湖岸线,照片中的夏小凡留下一个侧影,头微扬,目视远方,抿着嘴,神情倔强。照片送达夏小凡手中时,高志明清楚地看到她眼中的惊喜,抬头瞟他一眼时,似乎还含了几分——爱恋之意?

参考文献:

[1] 曾向红,陈亚州.恐怖主义的组织结构:类型辨析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08):80-103,159.

[2] 李希若.尼日利亚恐怖组织博科圣地[J].国际研究参考,2014,(01):32-35,40.

[3] 王伟光.恐怖主义·国家安全与反恐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66.

[4] 朱素梅.恐怖主义加强“软目标”袭击现象评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4,(04):35-39,64.

[5] 何健.帕森斯社会理论的时间维度 [J].社会学研究,2015,30(02):1-20,242.

[6] 戴维·A.斯诺,罗伯特·D.本福德.“主框架”和抗议周期[M].刘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59-160.

中图分类号: D815.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2031(2019)01-0024-05

收稿日期: 2018-12-19

作者简介 :郭丰(1995-),男,山西晋中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犯罪侦查系2017级公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侦查学研究。

责任编辑:黄晓玲

标签:;  ;  ;  ;  

论恐怖组织的弥散结构及其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