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旭 十堰高级职业学校 442000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72-01
常言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动力”是行动的力量,没有驱动力,就无法实施行为。在学习行为中,动力是一种正能量,它与行为的结果成正比例关系。美国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将“动机原则”列在四大原则之首。该理论进一步认为,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到长效作用。而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强调学生形成诸多能力,必备的前提都是学生必需一定量的学习动力。
在现实教育和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缺失。而且这种情况日趋严重,学生厌学、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令教育陷入新的被动境地。根据实际经验,本文对学习动机缺失的问题作一点探讨。
一、动力缺失的原因
这种不良现象产生,有学生内在的因素,也有一些外在的因素。两方面彼此交合,形成了强大的负面动力源。
1、学习的畏难情绪
学习效果不理想,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导致这种情况的学习因素多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同时,多年的应试教育将分数作为人才的唯一标准,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习上存在困惑时,学生便产生了畏难心理,对待这种情形,不是采取积极的心态,兴奋地去迎接挑战,而是恐慌、自卑、茫然不知所措。
2、学习缺乏自信心
一部分学生,主要是学困生,没有多少学习的成功经历,也就没有多少成功的喜悦感。于是对自己产生怀疑,该想的不敢去想,该尝试的不敢去尝试,裹足不前。自然产生不出内在的动力,客观上丧失了动力的诱因。
3、读书无用论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这种用人制度使中低端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倍增。当下,大学生就业难仍然是一个很严峻的社会问题。这样的情形就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二难选择。与其花掉十几万元读大学还找不到如意的工作,不如投资十几万元到商海,早创业,早盈利。这样的想法和做法的人已经不在少数!对那些家境本来并不富足的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就理所当然了。
4、父母的消极教育
这里的消极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缺乏必需的学习目标要求。他们对孩子学习要求度很低,导致学生学习的随意性,自然就没有学习压力。一部分农村家庭的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们对孩子没有发展规划,一部分家境优越的父母,疏于对孩子学习的监管,使得孩子养尊处优。这样的环境,学生无法从学习上找到兴趣和动力,他们的学习犹如大海上无舵的舟,随波逐流,漫无目的。
二、动力缺失的补救
治标不如治本。缺失动力来源于学习主体即学生本人缺乏必需的品质和能力。结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因此,矫正这种不良心理和行为,本质上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胜任感和互助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赏识教育培养自信心
列宁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应当学会赏识学生,学困生应当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马斯洛也说过:“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社会的尊重、赏识和承认,即使是最顽皮的孩子也希望饿到老师和同学的心上和赞扬。”因此,鼓励学生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将在很大程度上绝顶孩子的未来。基于这种认识,具体的做法是:①教师应当注意自我形象,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公平教育,对那些学困生要做到“三不弃”:不抛弃、不放弃、 不嫌弃。②教师应当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困生药多花时间,多下功夫,做好补差和个别辅导工作。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从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心里距离,并且努力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积极创设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想方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功,受到应有的尊重。有时考虑用学习以外的成功可以改变学生的自卑心态,使学生心理健康,进而对学习充满热情。
2、挫折教育形成坚韧的品格
苏轼有句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可见,坚韧的意志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品质。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挫折,直面坚强,是形成学生个体内在品质最重要的方式。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采取的教育方式是:①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成绩不理想,受到批评时,教师应当多找学生沟通,让他们明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道理,不能“破罐子破摔”,而要迎难而上,敢于“碰钉子”。②创设挫折情景。前些年,孙云晓的《夏令营的较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坚持完成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农村孩子上山干农活,暑期打工等等,既能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又能让他们接近社会,坚持就是胜利,让他们具有独立行事的果敢勇气。具有这样的勇气,便会增强其信心,也才会有敢为天下先、舍我其谁的锐气和眼光,才敢于迎接挑战。
3、理想教育具有目标意识
记得斯大林曾说,只有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热情。学习上的目标激励,不仅有助于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还能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充实,提高学习效率。具体的做法是:①宣讲目标的重要意义。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生命观,没有理想的人生就是平庸的人生,将一事无成。没有学习目标的学习,就是无的放矢,如同前行失去方向,也没有检验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②确定专一的学习目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订好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目标要切实际,又要远大。古人曰:“欲取其中,必求其上;欲取其上,必求其上上。”讲的就是个人追求要适当高于自己的目标。③建立成长记录。检查内个阶段每个学科的学习达成度,给自己施压,保持竞技状态,同时戒骄戒躁,用目标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4、感恩教育寻求心灵支撑
据调查统计,当前来自学生父母的感恩是学生最大的动力源。父母的呵护和对父母的孝道,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植入血脉的传统美德,因此,教育者努力挖掘这方面的素材进行教育,是激励学生上进的很好的突破口。具体做法:①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理解父母的辛苦,反思自己的行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②每年 5月母亲节和6月父亲节,为父母做一件事。组织感恩一类的演讲、表演、朗诵等活动。③父母与孩子沟通,给学生动力,为学生加油。当今社会,离异家庭增多,学生与父母的和谐关系受到挑战;留守学生增多,学生享受父母温馨也告急。教师应当重视与家长沟通,为学生创设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学生有感恩心态,才能安心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人乐学的基础。在实际的教育中,还有其他的激发动力的方法。教学过程,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始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只有不断地培养和激发,努力改变学习动机缺乏的现状,才能遵循教育规律,让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论文作者:孙小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学生论文; 动力论文; 父母论文; 目标论文; 孩子论文; 他们的论文; 缺失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