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防护上的应用论文_任少鹏

浅谈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防护上的应用论文_任少鹏

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察院

摘要: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使遥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其在社会各行业都得到普遍应用。作为威胁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事件,在地质灾害中运用遥感技术能够实现有效监测与防治。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对地质数据进行收集,从而分析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提出有效应对措施,降低地质灾害对社会的影响,给人们生活安全提供保障。本文针对遥感技术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对其监测防护措施进行探讨,促进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应用水平提升,为人们生活与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质灾害;防治

受人类活动或自然活动影响而出现的灾害性地质事件被称为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有着极大危害。遥感技术是利用电磁辐射与各类探测仪器的结合而形成的环境识别技术,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探测范围广,有利于实现环境探测的立体化,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环境信息数据,在地质灾害中应用遥感技术,能够促进监测效率提升,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条件。当接受到遥感数据后,利用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具体需求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地质环境预测,使遥感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其防护效果,使防灾避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总的运用要最早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最开始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有日本、美国、欧共体等。日本利用遥感图编制了1∶500000的地质灾害分布图;欧共体国家则在大量滑坡、泥石流遥感应用基础上对遥感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了识别不同规模、不同亮度或对比度的滑坡和泥石流所需的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分类方法,可以用GPS测量及雷达数据,监测到地质灾害可以达到的程度。

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旦发生将给会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对环境、资源也有很大的破坏性。我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的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灾害损失大,而如何预防和治理自然灾害问题就成为我国地质工作者要面临的重要工作,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风险区划,为国土规划、减灾救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对危害性严重的地域要加强调查监督,以便避免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遥感技术将在这一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2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作为地质现象的一种,在其发生过程中常常会向外界发送特定信号,通过遥感技术能够对这些特殊信号进行有效捕捉。在遥感图像中,其信号根据将发生地质灾害不同,所呈现形态也有所不同,而地质灾害发生程度不同,在图像中会显示出不同影纹结构、不同色调。因此通过遥感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能够及时而准确地获得有效数据信息,为了更好地利用遥感数据信息,需要促进信息数据的解译水平提升,从而使判断更加准确。

2.1影像处理

通过数字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影响清晰度,将影像中影响数据判断的噪声消除,使目标区域更加突出。在地质灾害监测中,GPS是常用定位技术,能够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反应,对灾害多发地区发展变化进行监控,校正遥感影像,从而建立具有较高准确性的地质图像模型,有利于判断地质灾害严重程度,并提出有针对性救灾措施,尽量降低灾害造成的影响。

2.2多源影像融合

通过不同传感器将来自同一场景的图像进行融合并处理,最终得到处理后图像,这种多个图像的融合技术被称作多源影像融合。应用多源影像融合能够使所接收到的数据更加准确而清晰,能够使图像更加立体,与单源影像相比更具有可靠性。利用多源传感器进行遥感图像建立,有利于提高图像数据判断能力,使图像准确性得到提升,对地质灾害有立体性了解,从而使灾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为救灾效率提高提供有利条件。

2.3微波遥感

通过微波波段的应用能够将地质灾害遥感深入到其他遥感技术不能涉及到的地方,其波长通常在1mm~1m之间,因此被称为微波遥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全天候工作、要求具有较强地质穿透力、或者应用光学遥感无法获得所需信息时,可以使用微波遥感对地质运动信息进行及时获取,从而实现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

2.4无人机技术

根据地质运动状态不同,其影像特征也有所不同,根据影像特征的判断能够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辨别。无人机技术在遥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扩大监测范围,具有体积小、运行灵活等特点。应用无人机技术,能够在空中获得地质环境的高清图像,专业人员通过无人机技术可以从颜色、阴影、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纹理几个方面快速的判断地质灾害发生的范围与发展趋势。这种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运载方便、作业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强等优点,已成为新时期载人航空遥感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3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磁波信息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也进一步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工作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准确性高的信息,也为相关人员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主要论述了遥感技术在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火山灾害中的应用。

3.1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

地震是地壳断裂活动的一种表现,往往伴随着强烈的地下水活动。专业人员利用远红外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地壳活动(水流量)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同时结合其他基础资料,捕捉地震灾害发生的前兆,对地震进行预报,防止大灾难的发生。

3.2遥感技术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中的应用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专业人员利用定期遥感航空摄影的方式结合地面观测系统调查滑坡多发区域的动态,标记滑坡的数量,将正射图像与DEM及数字地理底图配合使用,估算相关重点地区,建立地表与深部相结合的立体监测网,进而达到预防滑坡灾害的目的。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3.3遥感技术在火山灾害中的应用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穿过地壳喷出地表的一种直观现象,其爆发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专业人员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于火山的热分布进行监测,再与以前的火山活动记录相比较,可以预测出火山未来的活动情况,进而降低火山灾害的危害。

4结语

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对国家的发展以及人们的人身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其中,遥感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部门加强了对遥感技术的深入研究,并在遥感技术领域中探索出了很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利的内容,所以遥感技术给未来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带来了不容小觑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琦. 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J]. 城市地理. 2017(02)

[2]本刊讯. 探工所研发系列地质灾害监测仪器[J]. 地质装备. 2014(02)

[3]刘淑梅,杨培奇,张建华,丛日盛,丁丽娜. 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治措施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3)

[4]马士彪. 浅谈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5(06)

[5]罗美芳. 温州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分析与探讨[J]. 浙江国土资源. 2014(01)

论文作者:任少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  ;  ;  ;  ;  ;  ;  ;  

浅谈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防护上的应用论文_任少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