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企业为桥梁深化粤澳合作促进澳门产业结构调整_中资企业论文

以中国企业为桥梁深化粤澳合作促进澳门产业结构调整_中资企业论文

以中资企业为桥梁深化澳粤合作推动澳门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中资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桥梁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249(2000)12-0044-03

一、对澳门当前产业经济结构的评估

现代的澳门经济从60年代开始振兴,70年代出现转机,80年代起飞,到现在已形成了出口加工业、旅游博彩业、金融业和地产建筑业四大经济支柱。但是,其产业结构本身存在着诸多弊端,如产业单一,结构畸形,技术落后,发展连续性欠缺等。具体表现在:

1.产业结构的畸形。澳门的产业结构极为畸形,长期以来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建立完整的经济体系。除了有限的渔业外,第一产业在澳门微乎其微;第二产业主要是出口加工制造业,其中大多是生产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又需依赖配额而生存的产业;第三产业从澳门开埠时就是澳门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澳门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在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如今已达65%以上,在就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超过55%。

2.产业结构的单一。澳门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金融业由银行业和保险业构成,基本上是香港金融服务业的延伸,金融业的市场结构过于单一,没有包括同业拆息的资金市场,也没有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证券市场等资本市场;仅有单一的信用市场。澳门的出口加工品多是生产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又需依赖配额而生存的产品,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出口的70%集中在欧美,主要依赖欧美的免税配额和优惠关税。

3.产业技术落后。服务业作为澳门的主导产业,博彩业及其与博彩业有关的旅游业、商业、饮食等行业相对发达,而信息、科技、教育高层次的第三产业比较薄弱,属于商业服务业的新兴产业,如通讯传播、金融信贷等行业,因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未能获得较好的发展。产业技术的落后还体现在传统的出口加工业的主要的几个特点上,它们表现在以中小型工厂为主;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基本按接单方式安排生产,较少自己的设计创造,对外的依赖性大;分散经营。

4.发展的连续性欠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审视澳门的四大支柱产业;首先以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为主的出口加工业的竞争优势正逐渐丧失;其次,澳门的博彩业原本由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严厉禁赌而昌盛,现在也需要面对东南亚博彩业的兴起和外海无牌赌船的分流与挑战;再次是进入90年代后,由于缺乏外来资金,澳门建筑地产业逐渐衰退,给澳门经济带来了严重后果。最后是金融业。澳门金融业在信贷资产投向方向偏重于房地产业。1995年统计显示,澳门用于房地产业开发和购置的贷款占总贷款的42.7%,而且期限大多较长。楼宇空置带来资金积压、贷款无法回收等一系列的问题。

综上所述,澳门及时调整产业经济结构是适应新时代竞争的必然要求。然而澳门作为一个资源缺乏且市场微小的微型经济体系,本身并不能独立发展,也不具有完全自我调整经济结构的能力,只能利用地缘和贸易的便利寻求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来发展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1999年12月20日澳门的回归,无疑为深化澳粤两地的合作,推动澳门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中资企业在澳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中之战略地位的确定

在深化澳粤合作以推动澳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中之所以强调中资企业作为桥梁,这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

首先,中资企业所具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它能担当此一重任。目前在澳门的资本结构中,中资作为中坚力量,投资规模已超过港资、本地华资、葡资及英美资本而在澳门的外来资本中居第一位。中资在澳门开设的企业达二百多家,资产总额接近一千亿元澳币。中资企业从事的业务涉及贸易、银行、保险、旅游、运输、航空、建筑、房地产、制造业、商业零售等众多行业,在澳门绝大部分的产业的发展中着主导作用:目前中资企业在澳门进出口业务中占三成的比重;在澳门建筑房地产业中占50%的比重;在澳门金融保险业中占50%;而在澳门旅游酒店业中中资企业便是占60的份额;在澳门加工业中的比重达30%以上。

其次,中资企业的特殊背景决定了只有它才能担当此一重任。澳门回归后,其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构架于澳粤两地经济互补合作的基础上。从总体上看,过去澳粤经济合作大体属于民间自发进行的分散性合作,因此,合作层次不算高。回归以后,随着澳粤两地合作层次的深入,澳门工业生产结构改变和未来工业总体发展策略都更需要与广东、珠三角的企业互相配合。而在澳门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中资企业中,广东企业占逾三分之一。资产总额列前十位的澳门中资企业全部是珠三角的企业。这些中资企业源于广东珠三角地区,由该地区的国有资本控股,其特殊背景使它无可非议的成为联系澳粤两地的桥梁。

最后,中资还肩负维护澳门回归后的社会稳定的作用。长期以来,澳门社会经济得以稳定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仰赖中国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支援,其中,驻澳中资企业作为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各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澳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澳门回归后,我们将面临两个主要的任务:一是要实现澳门的平稳过渡;二是顺利推动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澳门的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资企业要继续发挥作为连接澳粤两地的桥梁的作用,它的继续存在和不断壮大发展正是保持澳门社会稳定的前提,也只有满足了这个前提才可能有步骤地实现澳门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澳门回归后中资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挑战主要表现在:

1.澳门回归后,驻澳中资企业的性质、任务作用以及外部环境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性质地位方面,企业已经从原本的驻境外企业变成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企业,但其国有企业的性质没有改变,在内地投资及开展经营活动等同外资的待遇不变,在澳门不谋求特权、参与平等竞争的地位不变。在任务与作用方面:中资企业为内地发展服务,为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服务并没有改变,而且随着澳门的回归,这一任务变得更为突出。此外,更强调中资企业同样要进一步落实“一国两制”,认真执行基本法,以求在澳门众多企业中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从外部环境看,澳门的境外市场已经变成中国整体市场的一部分,但其独立关税区的地位不变。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因为回归而趋向于缓和,商场依然如战场,然后的中资企业也随时有被淘汰出局的威胁。

2.随着内地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驻澳中资企业也要面对自身内部改革重组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中资企业,它是由来自内地的国有资本控股的,是国有企业的最直接外在表现,企业的最高领导实质上要由主管机构任命。因此,中资企业能否深化改革不仅要看自身的努力,也还需要得到内地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

机遇主要表现在:

1.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正预示着一场关键的转折,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春潮涌动,一个经济增长新世纪即将到来。随着发展,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已成为出口市场的主体。澳门要维持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必须把握时机,纳入全球经济的轨迹,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开拓技术知识密集型的外向模式。

2.国际环境提供了对于澳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必不可少的资源,如不断更新的理念、先进技术的专利、有价值的信息、人力资源和资本等等。澳门地处太平洋西岸经济发展带的“生长点”上,与周围国家和地区有密切关系。亚太经济区域是全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澳门身处这个区域的中心范围内,容易感染经济发展的气候,接受资金、技术、发展经验的辐射和支持,借助邻近地区特别是香港的外贸、金融、对外交通等条件来补充自身发展的不足。

3.澳门的回归,预示着澳粤两地的合作将向更深层次推进。

四、战略对策与具体措施

最近,澳粤两地专家、学者和商界人士纷纷就如何以澳门回归为契机,加强粤澳经济联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概括起来,澳粤两地未来经济合作发展策略有如下几方面意见:(1)澳门必须明确自身的产业发展思路及其在华南经济区的定位,有目的有步骤地与广东、珠三角企业进行产业协作,提高产业协作层次,并加强产业协作的统筹协调。(2)澳粤合作应向更高形式、层次转型,尤其是两地经济合作应抓住澳门回归的历史机遇,与香港“协同发展珠江三角洲”的施政方针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三地整合优势,坚持持续发展和共繁荣稳定。(3)以旅游业作为澳粤两地经济合作的切入点,以制造业升级转型为目标提升、创新两地的产业。(4)以跨境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合作为纽带,形成网络,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增强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5)中央政府已考虑鼓励可供出口的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向澳门出口,向澳门作高科技技术开发与转让,粤澳应抓紧两地科技交流合作,共同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

针对以上澳粤两地外来的经济合作发展策略,考察澳门目前产业经济结构的现状,驻澳中资企业应重点考虑以下对策措施:

1.加强两地技术合作。加强澳粤技术合作,是推动澳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据国家科委公布的全国科技进步综合评价显示,广东科技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三,科技产出和高科技产业均排第一位。澳门若将部分劳动力转移到生产旅游及服务配套产业,并利用传统的海外联系、销售经验、营销网络进入国际市场,将内地引进的高科技人才与澳门的管理经验结合,生产高科技产品,可促进两地产业升级。澳门回归以后,中央政府鼓励可供出口的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向澳门出口,向澳门作高科技技术开发与转让,这给两地技术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驻澳中资企业应把握时机,利用自身的优势,多渠道、多方式加强与内地理工高校、科研院以及处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里的企业的合作。同时,中资企业还可以在设立引进人才的专用基金,入股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等等方面推动澳门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推动两地制造业转型。澳府发展工业政策优惠,出口配额多,进入国际市场渠道通畅,融资方便,具有内地不可企及的外向发展优势,这些都是澳门工业转型的坚实的依托。相比之下,内地土地辽阔,劳动力充足,资源丰富,企业门类齐全,科技含量及层次较高,实力雄厚。两地企业互补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从传统工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转变过程中,澳门和内地的实业界均可大有作为。驻澳中资企业在里面所发挥的作用是:第一,透过澳门中资企业的中介作用,加速澳粤两地经济交流;第二,保留及引进部分传统和劳动密集性质的“夹缝工业”,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三,继续推动本地企业将部分工序及有关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内地;第四,积极探索与内地企业合作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值高的高技术、新技术、高产值的工业。

3.协调两地基础设施建设。澳门现有的国际比较优势是广东珠三角地区在短时间内难以具备的,而广东珠三角地区发展空间充足,土地、港口资源优越,并有作为澳门与内地陆地交往必经之地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此,通过澳粤两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互补与聚合,尤其是澳门国际比较优势与珠三角各项资源的充分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澳粤经济各自的综合竞争力。两地优势聚合,必将达到“双赢效应”的结果。

4.促进两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澳门的产业结构中旅游业占首要地位。澳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西方风情,旅游景观独具特色,可以以“文化盛世之都”申办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随着澳门回归,内地来澳门旅游人数剧增。借此契机,经营旅游酒店业等的驻澳中资企业在向内地推介澳门的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源于内地的中资企业在中国内陆有着深厚的根基,便利其展开推广宣传活动,并寻求内地同行的合作。例如:珠海旅游资源丰富,但对自然景观开发缺乏资金管理经验。中资企业可与珠海旅游业同行合作利用各自不同特色的旅游资源,构造一个有机统一的旅游区域,澳门发展小而新的特殊项目,珠海致力于规模大、占地多的项目。此外,驻澳中资企业相对于其它的澳门同行来说,更熟悉内地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在吸引内地旅游者、服务内地旅游者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

5.拓展两地贸易。随着中国四化建设的发展与澳门的回归,澳门与内地的贸易关系必将日益加强,同时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将更为合理和实用,这将有力地推动澳门进出口贸易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一个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广大的中国市场,对于澳门工业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澳门对内地贸易的商品构成也将有大改变。与此同时,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澳门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其自由港的地位不变,所享受的国际贸易的优惠及当地各项相关政策不变,澳门完全可以成为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尤其是通向欧盟和拉丁语系国家市场的“理想”的桥梁。

标签:;  ;  ;  ;  ;  ;  

以中国企业为桥梁深化粤澳合作促进澳门产业结构调整_中资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