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论文_赵云鹏

试议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论文_赵云鹏

齐齐哈尔市站前广场地下工程维护管理处

摘 要: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施工行业,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安全管理的滞后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条例在我国相继出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情况下依然是混乱的局面。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隐患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蓬勃进行,有利于社会和谐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主要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和措施,充分发挥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强化施工的安全监管,最终达到促进建筑施工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发展方向

引言

我们国家建筑施工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确保建筑施工安全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相差较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加快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对安全生产抱着科学化、正规化、国际化的信心跟态度,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建筑施工过程是各类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多发场所之一,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作用也日益凸现。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势必将会有利于国家建设事业和国家经济持续的健康发展,凸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将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使行业得到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历史的一些原因,我国的建筑行业管理水平不高,而对于生产安全的科学管理相比发达国家则起步更晚。而工程建设的投资巨大以及从业人员众多,也使得安全事故的后果异常严重和巨大。通过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特点的了解和研究,并针对这些特点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也就将会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使行业得到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施工材料质量把关不严。

质量上乘的施工材料是维护建筑施工安全的首要因素。每一个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数量极大。施工方在施工之前并不能做到事无巨细的检查每一种材料。此外,同种材料还存在生产批次、进货渠道、供货商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对于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把关上而言,大部分还是采取随时抽查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会让一部分劣质材料鱼龙混珠,导致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被用于工程建设中。

2.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

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里集中的最为典型的群体就是农民工,由于施工这一工种需要知识和专业水平不高,农民工没有高学历和高技能,进城务工只能选择这样的行业。也正是由于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建筑施工的安全认识也有限,在生产活动中极易发生事故。

3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某些企业虽然普遍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不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而使管理薄弱化,对文明工地标准敷衍、应付,特别是对分包和靠挂工程,建设单位的指定分包商存在着只收管理费而疏于管理的现象,项目部安全员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制止违章、消除隐患的作用。这必然会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隐患多多。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停工、罚款、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加以解决,并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原材料进场及施工机械的管理

原材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而采购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原材料和施工机械的安全标准。因此,在采购员选择中应该以具备专业知识和责任心为标准和核心,并鼓励采购员选择有质量保证的原材料。其中,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是衡量原材料质量优劣的一个主要标准,在选购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并通过考核、市场调查等方式选择具备一定资质水平的供货厂家。将原材料送入施工现场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和规范化要求进行验货,避免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工地,可实行由工地负责人、业主方、监理方组成的检测小组进行考察,并明确划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出现的事故追究相关个人的责任。根据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施工机械的管理规则,避免设备的“带病”作业,在使用前进行设备的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使用,如果存在不合格状况应及时进行检修并进行故障的排除。在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后要进行保养,包括日常保养和施工完成后保养,避免生锈、防护装置不安全、螺栓松动等情况的出现。

2.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建筑施工的施工人员是安全管理的对象,也是确保安全的责任主体,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促使他们在生产施工中更加注意安全,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整个建筑施工队伍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定期、不断的组织对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注意培训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教育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性,要形成连贯性,要以发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积极性为目标,提高建筑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3.加大对各方责任主体的监管力度

建立新的激励机制行业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及其他单位的监管力度,使相关责任单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对存在的违法行为,严格按法律法规规定加大处罚力度,如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一律不予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书,在日常监管时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书,进行严厉处罚,经过整顿,如果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可以重新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书。这样促使施工单位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1.企业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

就施工企业来说,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就是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从而变企业被动安全管理为主动安全管理。由于安全带来的效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企业往往觉察不到,隐含的包括人的健康、生命在内的间接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2.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期型管理的方法,这是生产实践证实的科学真理。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施工生产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技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静态的被动管理为动态的主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化。这些都是安全生产的科学观。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施工条件恶劣、施工工序繁杂等因素的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比较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的将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产生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将安全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荣兵.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2] 李淼 李福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若干研究[J]建设科技.2012,(24).

[3] 庞远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及重要性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05).

论文作者:赵云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试议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论文_赵云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