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制糖业与西部大开发--兼谈广西制糖业的发展_企业经济论文

广西制糖业与西部大开发--兼谈广西制糖业的发展_企业经济论文

广西糖业与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对广西糖业发展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糖业论文,广西论文,西部地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一是西部地区原有的支柱产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碰到一些新的难题,使本来就很困难的西部地区经济显得更加步履蹒跚。广西的蔗糖业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这一事实启示我们,研究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要研究如何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异问题,同时也要研究西部地区原有支柱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是保证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健康发展的两个侧面。本文根据调查,着重对广西的支柱产业糖业作一初步的探讨。

一、糖业是广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988年,国务院在《关于研究广西发展糖业生产问题的会议纪要》中明确指出:“广西要很好利用发展糖业生产的优越自然资源和较强的加工能力,在保持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以及巩固和发展现有糖料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新的糖料生产基地,使广西糖业生产有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成为全国重点糖业生产基地之一。”同年,国务院负责同志到广西进行视察时再次指出,广西发展糖业生产条件优越,潜力很大,希望尽快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为全国提供更多的食糖,中央将在资金、信贷、税收、价格、物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这一决定,从1988年开始,广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糖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截止1998年,广西共有糖厂110家,其中大、中型糖厂70家,小型40家,日榨甘蔗能力24.8万吨。1997/1998年榨季,全区食糖总产量为323万吨, 比上个榨季增产88万吨,分别占全国食糖总产量和甘蔗总产量的40%和47.8%,总产量相当于世界蔗糖生产国的第9位。 广西糖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1992年到1998年,广西食糖产量已连续6个榨季居全国各省区首位。1997年,全国制糖工业总产值71.35亿元(1990年不变价),占同期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的8.5%。1998年, 食糖工业总产值又上升到86.5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10亿元,分别比上个榨季增长35.45%和14.37%。糖业是广西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1997年,广西糖业上交地方财政收入的税金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1.2%,有不少县,如崇左、龙州等,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糖业。有相当一部分县、乡靠糖业增加收入。糖业也是广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八五”期间,全区有450万贫困人口依靠种蔗实现了脱贫。1997/1998年榨季,我区农民出售甘蔗收入73.85亿元,比上个年度增加21.42亿元,蔗农人均甘蔗收入369元。从经济上看,糖不只是一种产品,同时也是一种原料,它可以带动酒精、纸张、中密度纤维板、糠荃、柠檬酸、甘油等数十种产品的生产。糖业的发展还联系着2600多万蔗农和10万产业工人的切身利益。由此可见,食糖工业对广西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广西名符其实、潜力具大、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二、广西糖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广西糖业的规模有所扩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1.经济效益不好。从1995/1996年榨季开始,已连续四个榨季全行业亏损。1995/1996年榨季,全区糖业亏损3.1亿元,亏损面占71.2 %;1996/1997年榨季亏损1.46亿元,亏损面占62.3%;1997/1998年榨季104家糖厂开榨,有96家亏损,亏损面达92.31%;1998/1999年榨季亏损也已成为事实。造成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除了全社会市场疲软的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成本过高而食糖价格一降再降所致。比如1997/1998年榨季,广西平均吨糖含税成本3677.01元, 而当时广西食糖区内售价仅3385.8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亏损是必然的。另外,前几年进口糖、走私糖对国内市场形成的冲击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大多数糖厂规模偏小,形不成规模经营。目前,全区单个糖厂日榨甘蔗能力为2500吨,比发达国家和重要产糖国相比有较大差距。如澳大利亚糖厂平均日榨能力为9655吨,泰国也达到8100吨,而广西规模最大的糖厂贵糖集团日榨能力1万吨,最小的糖厂日榨能力仅150吨。糖厂布局也不合理,有的县一个县就建有四、五个糖厂,造成互相争夺原料的现象。广西糖业综合利用能力差,产品单一,一遇市场波动,企业就面临亏损。多数糖厂设备、生产工艺都比较落后。目前,广西糖业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2.8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18%,达到国内一般水平的占68.35%,属国内落后水平的占10.8%。换言之, 属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需淘汰的设备占到近80%。

3.企业负债率高,不少企业频临破产。据统计,1997/1998年榨季,全区糖厂负债总额达到144.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78.21%。其中大型糖厂的负债率为72.05%,中型糖厂为82.42%;小型糖厂为92.77%。1998年,又有14家糖厂负债率超过100%。从中可见,糖厂规模越小,负债率就越高。这是一个规律性现象。

4.企业改革滞后。广西糖厂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习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运行,在企业改革、整顿中难以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进行三项制度改革的难度较大。一些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但不尽规范。广西糖业连续四个榨季亏损,除了食糖买方市场的形成、进口糖冲击、高成本等原因外,制糖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内部管理不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糖业是广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广西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食糖、建材、机械、有色金属,糖列首位),糖业的亏损必然对广西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以1999年为例。首先,糖业亏损造成全区工业品销售率下降。如今年一季度,广西工业品产销率仅79.25%, 全国倒数第一。1~6月份,工业品产销率88.74%,其中食糖产销率仅66%, 而全国工业品标准产销率为96%;其次,糖业的亏损还造成广西工业经济指标恶化。如1~6月份,广西工业净亏11亿元,其中糖业亏损9.45亿元,占86.11%。糖业的亏损还影响到蔗农种蔗的积极性,据资料介绍, 由于糖厂亏损,大多数糖厂亏损,大多数糖厂都有“打白条”现象。由此可见,糖业不振对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已产生不利影响。

广西糖业产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产量近全国产量的一半。 因此,广西糖业的亏损也必然会影响到未来我国食糖的供应。解决广西糖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三、关于加快广西糖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控制食糖供给总量。我国食糖工业要获得健康的发展,必须对我国食糖工业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制定比较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从宏观上促进糖业的布局合理化,促进糖业结构调整。当前,要特别防止进一步扩大糖厂的数量和规模。对于已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地区,如广东、福建等省,要鼓励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已有的糖厂也要走规范化、大型化、现代化、集团化的生产道路,提高经济效益。只有这样,广西的糖业才能走出困境。

其次,要完善食糖储备制度,稳定糖价。食糖储备制度是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项重要的宏观政策,对稳定糖价,解决食糖季产销资金短缺问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广西近几年在建立食糖储备制度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并深感受益。如食糖储量从15万吨增加到25万吨。但是,由于国家贷款规模过小,储存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影响了对食糖价格的调节力度。建议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广西工业储备糖贷款的规模,使储备糖的收储和投放真正能起到遏制糖价大幅度波动的作用。

第三,进一步限制进口,打击走私,维护国内食糖供应的稳定。前几年我国食粮市场尚有缺口,每年适当进口一些食糖是允许的。但是,现在我国食糖市场已经饱和,再进口食糖,只能对国内食糖市场产生冲击。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限制食糖的进口,对一些地区、部门以各种形式走私食糖的行为要坚决打击,以维护国内食糖市场的稳定。

第四,实行合理赋税,支持糖业企业走出困境。我国糖业赋税高,这无形中加大了糖的成本,降低了国际竞争力。建议将蔗糖增值税由原来的17%调整为13%。

2.扩大投资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广西糖业加工技术弱,同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提高糖厂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必须走技术创新的路子。技术创新至少从两个方面有利于糖业走出困境:首先,实行技术创新,产品就有了市场,而有了市场,食糖需求不足状况就会有所好转;其次,实行技术创新后,产品的质量将有所提高,而价格会下降,这也有利于食糖成本下降,市场好转。实行技术创新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即企业缺乏资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个办法:第一,建立国家糖业发展基金,用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第二,允许和鼓励地方政府卖掉一部分经营不良的国有企业,用所筹集到的资金支持糖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行技术创新还应解决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加分配的问题,要建立技术市场,否则,技术创新的政策仍难以落到实处。

3.加大价格改革力度,完善价格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最有效调控器,没有健全的价格机制,就谈不上市场经济。我国糖业在80年代以前基本上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食糖的价格由政府部门根据成本等因素决定。进入90年代以后,政府对食糖价格已经放开,实行国家指导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结合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些价格改革对我国糖业的发展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但是,由于价格改革的复杂性,目前食糖价格在管理上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一是价格改革不彻底,造成企业成本过高。表现在食糖价格已实行市场价,但甘蔗价格仍普遍实行政府保护价,进而导致糖业大面积亏损。比如,1995年以来,广西食糖价格直线下降,但甘蔗收购价格维持政府作价的方式,价格不变,或虽有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导致糖厂亏损,而糖厂亏损无力支付蔗农蔗款,反过来又打击了农民种蔗的积极性;二是国家指导价格缺乏权威性,降价竞销十分普遍。如,为了保护糖价的稳定,政府每年都发布蔗粮“指导价”、“自解价”,今年的指导价是一级蔗糖出厂作为每吨3700元,二级糖按每吨不低于一级糖50元制定,但竞相降低的现象并没有得到遏制,价格管理混乱的现象仍然存在。由此可见,必须对糖业价格作进一步改革。首先,应允许地方政府对食糖价格作进一步的调整,实行蔗、糖联动价。就是说,甘蔗价格和食糖价格实行互动,放弃食糖实行市场价格、甘蔗实行计划价格的做法,用市场价格调节甘蔗的种植面积。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糖厂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利润,而且可以避免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即食糖生产要控制总量,而一些地区仍在扩大甘蔗的种植,最终导致食糖供给过剩,有利于食糖市场的稳定。其次,应加大国家调控食糖价格的能力。今后,对凡不按国家规定的浮动价格出售食糖的地区和企业,应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以规范企业的行为。

4.切实改变糖业管理体制改革落后局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广西糖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是和企业管理体制落后有密切关系的。比如国有企业的比重过大,经营机制不活,债务和社会负担沉重,等等。因此,要克服糖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归根结底,要从切实转变糖业管理体制入手。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阐明了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方针和政策,是指导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糖业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加以贯彻执行。特别要鼓励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大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实行产权多元化,鼓励企业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要允许产权流动。当前,糖业企业管理体制方面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还体现在糖厂与蔗农的关系没有理顺上。糖厂只负责甘蔗的收购,没有起到糖业行业的“龙头”作用。要鼓励企业搞好利益重组,积极探索新的利益机制。可以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等新型生产体制,逐步建立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济管理体制,以适应我国糖业发展的需要。

标签:;  ;  ;  

广西制糖业与西部大开发--兼谈广西制糖业的发展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