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点布局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局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学科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研究生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仍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21世纪采取何种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研究生学科点的布局结构模式,对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结构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20世纪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反思
中国近代经济最先是以沿海和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海河流域以及京广铁路线和京哈铁路线各大中城市为中心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尤其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点低,高等教育起步亦较晚。如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发端的话,1909年成立的甘肃法政学堂(兰州大学前身,是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学校),比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整整晚了11年。到1949年,西部的青海、宁夏和西藏三省区连一所高等学校都没有。西部除陕西和四川(包括重庆)两省外,其余各省区高等学校数不到1949年全国205所(未计台湾省)的10%。
1.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的实施与成效
为了改变各地区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从发展战略高度考虑,在前三个五年计划,采取了区域均衡发展和区域重点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模式,首先在经济布局上实行全国一盘棋,大幅度向西部倾斜。同时,在科技教育方面,国家亦以此战略思想进行了战略布局与调整。在科技方面,建立了中科院兰州分院、成都分院,并在西安、昆明、乌鲁木齐等地都建立了高水平科研机构。在高等教育布局方面,经过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调整,在国家布局的6个高等教育中心中,西部占2个(西安、成都),中部为1个(武汉),这几个中心在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中仍居重要地位。同时中西部各省会城市都集聚了一批高等学校,不仅西部各省区都建有了高等学校,而且东、西部高等教育差距有所缩小。
这种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终止于70年代末的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缩小了东、中、西部在许多方面的差距。可以说,均衡发展战略思想达到了预期效果,初步缩小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历史和实践证明了这种战略思想的正确性。
2.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的实施与问题
20世纪50~70年代的均衡发展战略,没有完全从根本上改变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原因有二,一是各区域之间基础条件差异太大,二是均衡发展战略持续的时间和强度不够。
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了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国家采取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与梯度发展战略。这种战略思想的实施,首先带来了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但同时亦造成了东、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差距之大已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在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国家在科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方面,加大了向东部倾斜的力度。尤其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指导下,承认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在政策上给东部以优惠,大力度支持东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强度支援东部研究生教育跨越式发展。自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开始执行以后,在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布局采取了向东部大幅度倾斜的政策。
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国家发展战略思想的转移,即由非均衡发展战略向地区协调发展战略过渡。自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导向性政策措施,并加大向西部投资力度,国务院各部委亦制定了向西部倾斜的相关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三年多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竞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就教育而言,仍令人担忧,尤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现在依然贯彻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东、中、西部在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拉大。从表1可以看到,截至2002年月,东、中、西部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分别为63.78%、18.91%、17.31%,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见表2),分别为57.16%、20.39%、22.45%,与1994年的数据相比,东部为63.78:60.89,中部为18.91:21.40,西部为22.45:17.71,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数在东部持续增高;在新增设的一级学科授权点中,这种差距就更突出,东部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占到全国的2/3,而西部连东部的1/4(22.24%)都不到;博士学位授权点数与1994年相比,东部61.67:70.14,中部为22.05:17.56,西部为16.28:12.30。从这个比例来看,中、西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2002年的统计方法与1994年相比有了很大区别,即从第六批学位授审核以后,国家开始实施一级学科学位授权,例如某一学位授权单位原来只有2个或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旦获得一级学科学位授权后,便使这一学科所有二级学科同时获得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权。这一方案的实施,使一级学科授权多的单位,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权点成倍增长,而有关部门在统计时,只算1个点数。这种表面上看似平等的统计数据,却隐含着极大的可塑性,即一级学科授权点数目前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衡量学科建设质量与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权点水平的主要标志。这也就意味着单纯的博士与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已失去了原有的数量参考价值,同时也表明2002年东部拥有的占全国2/3的一级学科授权点数,如果以二级学科展开计算的话,会远远高于目前这个比例。直到今天,西部的贵州、青海、西藏、广西、宁夏、新疆六省区没有一级学科授权点,青海、宁夏、西藏连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都没有。同时,中部地区学位授权点数亦处于相对下降状态。到目前为止,国家批准建立和试办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共55所,其中东部有35所,中部有11所,面部有9所,中、西部的数字相加,只是东部地区的57.14%。
表1 全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表(截至2002年6月)
数据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表2 全国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统计表(截至2002年6月)
硕士学位
占全国的
硕士学位授
占全国的
授予单位数
比例(%)权点数比例(%)
东部
41557.16 4848 50.02
中部
14820.39 2602 26.84
西部
16322.45 2243 23.14
总计
726100.00 9693 100.00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进行战略调整,目的就是为了从非均衡发展转向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别,全面实现小康。因此,在未来数十年中,无论是从国家安全需要来讲,还是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来看,西部都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同时,加强中部地区发展,亦是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二、21世纪协调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点的战略思考
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到2020年在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进行战略思想的调整。因此,在21世纪研究生教育发展中,一定要解放思想,突破原有思维定势,全面贯彻国家地区协调发展战略思想。
(一)建立全新的地区协调发展战略思想理念
1.地区协调发展战略思想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国际学术界通常只采用“均衡发展战略”与“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由于我国地区间特殊的地缘关系、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如果由非均衡发展战略直接转向均衡发展战略,就会破坏地区间原有的发展状态,导致新一轮的发展失衡。“地区协调发展战略”思想是针对我国各地区目前实际发展状况,而采取的一种过渡性发展战略思想。这种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协调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联系,优势互补,进行地区间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对欠发达地区在政策上、资金上、智力上给予倾斜与支持,逐步缩小地区间差距,最终过渡到均衡发展战略上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从1999年以来所采取的诸多方针政策,均是以此战略思想为指导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其所取得的成效证明了这种战略思想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地区协调发展战略思想在研究生教育学科布点上的体现
地区协调发展战略体现在研究生教育学科布点上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体现国家长远战略利益的需要。这一层次学科布点,以国家需求为最高原则,不考虑其它因素。对此类学科,国家要进行指令性布点,重点投资建设,只观长远战略需求,不追求近期效益。布点地区与数量由国家控制。
第二个层次体现国防战略利益需求。学科布点主要在军事院校,但部分基础性、理论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还需要由地方院校来承担。在此类学科布点方面,一是要考虑战略安全因素,二是要适应国防工业布局的需要。
第三个层次是体现国家长期安全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少数民族居住地大都分布在西部边疆,战略地位和对国家安全的作用十分重要。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尤其高等教育更是落后,学科竞争力弱,布点条件缺乏。但从国家安全与边疆稳定以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应较少考虑其学科现有基础,多着眼于长远,加大布点力度。此类布点应该由国家来调控,首先要填补空白,然后再增加点数。
(二)坚决贯彻可持续的地区协调发展模式
如果说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转折点与发端,那么21世纪头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为这种战略思想的推进确定了目标。体现在研究生学科学位布点上,亦有三个层面。
1.在学科布点上全面体现地区协调发展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东部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学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引进了西部的人才,目前,随着西部地区的人才优惠政策逐步出台和力度加大,西部不仅能稳住绝大部分人才,而且有望从东部吸引人才。同时,东部目前该建有的和有条件布点的各类学科点基本都有了。这种社会背景为实施21世纪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与机遇。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稳定与提高东部研究生教育学科点质量,加快中部研究生教育学科点建设,大力发展和支持西部研究生教育学科布点。要点面结合,尤其要加大对西部一级学科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点的倾斜力度,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差距。
2.实行国家标准与区域标准相结合的学科点评价办法
自1981年我国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基本遵循的是以“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评价标准。2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在一定时期内利大于弊,但不能长期坚持,因为教育除受自身规律制约外,主要受制于上层建筑,教育的公平性在阶级社会是由统治阶级来评价与衡量的。所以,研究生教育学科点的审核,一方面由效益与公平性所决定,这是国家统一标准;另一方面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国家的战略利益与地区间的平衡,亦可制定相关的指令性规定,主要体现为下达指令性指标、计划等,但这种形式又会造成地区内的不平衡与不公平。
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鼓励强者,扶持弱者,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在研究生教育学科点评审与布点时,应实行国家标准与区域标准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即对于那些代表国家水平并与国际接轨的学科采取国家标准,对其他学科均采取东、中、西部三个区域标准。国家依据各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教育、人才需求以及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将每批次各类学科点数,直接下达到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由各地区以区域标准去竞争,实现区域内“效益优先,相对公平”。这一方面能体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可避免目前愈演愈烈的以非正常手段竞争而引发的学科点申报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发生。尤其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评审中一律采取区域标准,国家主管部门只需从宏观上进行战略性调整并下达计划指标。这对主管部门来说是一种解脱,对评审者和被评审者来说可谓是一种解放。
3.实施扶贫战略措施
我国不仅各大区域之间差距很大,而且每大区域内各省区之间差距亦很大。有些省区即使按区域标准来看,短期内仍很难成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或获得一级学科授权及博士学位授权点。为了使这类省区能看到希望,加倍努力赶上来,国家只有采取扶贫的办法,直接将指标下达到此类省区,当然数量要有所控制。同时,国家亦要加强对此类学科点的投资力度,以点带面,争取使区域内各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得到共同发展。
标签:研究生论文; 研究生教育论文; 中国东部论文; 大学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一级学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