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心脾阴虚型慢性心力衰竭199例的临床研究论文_骆秀英,黄士杰

郴州市中医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心脾阴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脾阴虚型慢性心力衰竭19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予以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药治疗,通过症状、心功能、治疗前和治疗后血脑钠肽(NT-proBNP)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判断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脾阴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的效果,且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药;心脾阴虚型;慢性心力衰竭;199例;临床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慢性心脏病变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以致心肌收缩力减损,因心血液排出困难,静脉系统瘀血,而动脉系统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心脏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在西医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差,再住院率高,死亡率高,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4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心力衰竭1年死亡率高达50%。在二十一世纪初,美国心脏病学会就已经针对减缓心衰过程做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方案[1]。但是目前对于西药治疗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其次,长期服用会导致患者出现洋地黄中毒;在这,患者长期服用会产生抗药性;最后,长期服用西药导致患者的机体受到侵害[2]。中药研究慢性心力衰竭的时间也很长了,也出现了很多的研究结果,但是关于心脾阴虚型的慢性心力衰竭还比较少,或者说还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以中医药为切入点,通过我院收治的199例次患者,研究治疗心脾阴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下面是具体的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在2013年6月期间-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被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共计199例次,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为对照组,第二组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人数为97例次,其中男性患者57例次,女性患者40例次,患者的年龄在41-73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6岁,患者的病程在3个月至3.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6.2月;治疗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2例次,女性患者50例次,患者的年龄在43-7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2岁,患者的病程在3个月至3.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6.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在统计学上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入院时根据诊断标准均诊断为心脾阴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经患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另外两组患者在体重、身高方面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用于本次研究。

1.2纳入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

1.21纳入标准:1、根据慢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1]、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标准(即心功能 NYHA 分级法)[2]、2、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气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药新药治疗阴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3、心衰病程在 3 个月以上;4、年龄在 40~75 岁之间;5、知情同意,志愿参加试验。来选择患者。

1.22疗效评定标准:对比治疗前后症状(症状分级量化表)、体征、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标准(即心功能 NYHA 分级法)、MODS 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Lee 氏心衰计分系统及《中药新药治疗痞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血脑钠肽(NT-proBNP)测定;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判断疗效,及安全性。

1.23分组(临床试验的随机方法):严格采用病例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根据证型进行分层,再将每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02例,对照组97例,共199例。

1.24方法:根据诊断标准选择心脾阴虚型慢性心衰患者。按单盲随机化的原则,随机分组(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2例(心脾阴虚组,用加味补中益气丸,其主要的成分是:黄芪30g、人参15g、茯苓15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6g、柴胡6g、丹参15g、当归15g、山药20g、桑寄生15g、枳实10g、厚朴10g、葶苈子10g、龟板15g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0g

等药物。将这些用药指导患者煎服,每天两次+常规西医抗心衰治疗);对照组97例,予以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各组予以治疗处理之后进行随访3个月,以观察疗效,作出统计,分析,总结。

l1.3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观察下面的几个指标:(1)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2)患者的脑钠利尿因子值对比;(3)六分钟步行试验观察结果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用SPSS统计软件(版本为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对于遵循正态分布的临床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研究结果P<0.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

2.结果

经过治疗后我们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劣于对照组患者;其次我们对患者实施了脑钠利尿因子检测对照组患者的效果也要劣于观察组;再者,对照组患者的6分钟步行实验结果也比观察组患者低。首先,我们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具体的情况见表一:

表一 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n(%)]

备注:两组BNP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分析可知:Z=-2.875, P=0.0032<0.05,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试验治疗前治疗组平均坚持1分钟22秒,平均行走58米,对照组平均坚持1分30秒,平均行走68米,两组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后对比结果显示:治疗组55人行走可坚持6分钟,平均497.2米,43人行走坚持6分钟,平均行走426米,4人行走坚持3.5分钟以上,平均223米。 对照组 20人行走可坚持6分钟,平均399.2米,58人行走坚持6分钟,平均行走354米,19人行走坚持3分钟以上,平均199.9米,经统计学统计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米,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对比:(1)治疗组洋地黄类、利尿剂类停减率61.5%,较对照组37.8%高;(2)抗生素使用对比:治疗组抗生素使用率9.8%;对照组:抗生素使用率28.3%,且对照组出现真菌感染者7人;(3)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对照组不良反应多,包括洋地黄中毒3人,电解质紊乱8人,头痛、头晕9人。

3.讨论

目前慢性心衰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4]。人口老年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慢性心衰已成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祖国医学“喘证、水肿、痰饮、阴水、惊悸、怔忡”等范畴[5]。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显著,心脾阴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以阴虚为主,多兼有气虚,标实以血瘀、水停、痰浊为主,早期多为心脾气虚,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动则喘促汗出;气虚血运不畅,久病瘀血阻滞心脉,耗伤心阴,以后逐渐影响脾与肾,后期以心脾肾阴虚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痰、血、瘀的郁滞”、《灵枢·本藏篇》说:“心藏脉,脉舍神。”气属阳,血属阴,是机体内两种对立统一的物质,血无气不行,气非血不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的理论正确性以及中药 使用“滋阴益气,行水化瘀”,重视调理脾胃和培补元气,重视阴阳调和,扶正以驱邪疗效的显著性提供真实、可靠的临床依据。本次研究证明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其基本的机理是:本方剂中的黄芪能够达到补中益气的目的,根据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显示[6],黄芪可以强化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达到强心的目的。其还能够促进心肌内部的血压灌注;其次,本方剂中的人参还能够大补元气。人参和本方剂中的山药能够相互之间促进,起到补气、益精的作用,根据现代的药理学研究,人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体的心功能,促使心功能运动,能够治疗心衰,而且有关的资料还显示人参可以扩张血管[7]。本方剂中的茯苓能够起到安神的作用,根据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茯苓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神,可以起到宁镇的作用;本方剂中白术可以起到免疫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促进患者的肠胃运动,实现利尿的功能,而且白术还能够有效的防止血小板的凝结。就整方药剂来看,可以起到补气健脾的作用,还能够提升患者的中气。茯苓具有利尿作用,丹参、当归具有活血通络作用,与西医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不谋而合,升麻、柴胡补中益气,枳实、厚朴消除痞满、改善不欲饮食的作用,桑寄生补益肝肾,葶苈子化痰,龟板、沙参、麦冬、玉竹滋阴生津,濡养心肌,祛邪而不伤正,滋阴而不伤阳,本方重视心脾肾阴虚,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8],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娟.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生物学诊断模式及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黄峻.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2012:现状和进步[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01:1-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35-36.

[4]邹旭,潘光明,盛小刚,赖仁奎,吴瑜.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7:903-908.

[5]周诗晶,黄磊,邹本勤.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J].河南中医,2015,06:0401-02.

[6]顾小琼.黄芪合生脉散治疗充血性心衰32例.中医急症[J],.2007.12.010.

[7]张书生.人参三七琥珀胶囊治疗难治性心衰60例.陕西中医,2006.07.003.

[8]吴忠. 慢性心力衰竭诊治进展[J]. 海南医学,2011,03:20-24.

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003)中医药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论文作者:骆秀英,黄士杰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心脾阴虚型慢性心力衰竭199例的临床研究论文_骆秀英,黄士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