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农村建设的改造与发展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融合,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在科学化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发展目标和建设水平的需要,对建筑风貌进行科学改造。从而有效的促进乡村建筑风貌的继承,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风貌;城乡改造
新农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对建筑风貌的改造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改造过程中,必须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符合历史真实性的原则、坚持多样化风貌的原则,坚持长期利用的原则。本文以杭州市江干区笕桥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一期工程为案例,简要介绍在新农村改造过程中建筑风貌改造应当采用的方法。
1、建筑概况
1.1 现状建筑风貌评估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街区内部建筑风貌整体较差;没有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沿路两侧主要是以传统风貌和协调性建筑为主,街区内部多数建筑风貌不协调。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对现存建筑分为三类进行评定:
(1)传统风貌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多为近些年重新修建、改造、翻新的街面建筑物。其建筑形式保持完好,布局完整,具有鲜明的特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占有重要的地位,维护工作比较好,但是在街区中分布比较分散。
(2)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建筑
此类建筑大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新建的石头房住宅,主要建筑材料为混凝土和石块,建筑空间和布局上对传统风貌不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3)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
这类建筑多分布于沿街内侧或者街道两端稍偏远地区,主要是以三层以上建筑物为主,其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和建筑高度等方面,与传统建筑风貌极不协调。
1.2 建筑质量评估
依照建筑结构和质量状况,将建筑质量整体分为“较好”、“一般”、“较差”三个类别。根据调查街区内的建筑质量在整体上保持一般水平,传统风貌建筑的质量相对较差、新建不协调建筑的质量相对较好。
(1)质量较好:建筑主体结构完好
在规划区内,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结构保存较好的多是以混合结构、砖石结构和钢混结构为主。
(2)质量一般:建筑主体结构一般
这类建筑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进行简单的日常维护,其结构主要是传统的砖木结构,能够保留原有的建筑风貌,但是门窗部分会有所破损,墙体出现老化。还有少部分由于无人居住,缺乏日常维护,整体破损情况较为严重。
(3)质量较差:建筑主体结构较差
这类建筑多为建国前后的建筑,墙体已经出现严重倾斜,屋顶破损较为严重,结构大部分被损坏,存在随时倾倒的可能性,大多已经被废弃。
通过对现状进行调查,结合新农村建设和街区整体改造计划,对主体结构相对完好的建筑进行统一改造,特别注重临街、临河面的立面效果,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
2、建筑风貌改造方法
2.1 改造原则
(1)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原则。在进行新农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风貌的改造必须与当地的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传统工艺和地方习俗等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规划,起到整体保护的作用。
(2)符合历史真实性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建筑是历史信息的物质载体,其一旦被摧毁就无法被复原,在新农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建筑物,要在坚持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做好保护工作[1]。
(3)坚持风貌多样化。在新农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方面就是格局和风貌的重复规划,采用千篇一律的设计和施工方式,无法体现风貌多样化的特点。
(4)坚持长期利用。新农村建筑风貌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基础上,展现建筑特色,要使建筑风貌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保障长时期发展的需要。
2.2 建筑形式与风格控制
在建筑形式的控制上,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日照等条件,采用与当地文化传统相一致的色调,做到深浅有度,搭配协调,既要能呈现现代建筑节能化、简约化的特点,又能体现当地乡土民居情节。
对于整体建筑群落,要对重点区域内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进行科学控制,通过多种不同的建筑形式给予居民和游人以美的感受。在总体建筑风格上,体现出时代要求,展现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对于不符合整体建筑风貌的建筑,不能采取一拆了之的强制性措施,而是应当加以合理引导,在细节上做好相应的调整[2]。此外,还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整体环境,利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创造出符合建筑风貌定位的建筑外观。
2.3 对建筑主体的要求
本案例的新农村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建筑主体类型较多,对于建筑主体的改造要求相对较高。在屋顶的组合过程中,要采用单坡、双坡和大小坡组合的方式,在营造村落历史的特殊视觉效果的同时,不断强化对地域特色的表达。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必须摒弃现代城市建筑中采用单一涂料的做法,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特点,采用粗石地坪、块石墙面和木材等建筑材料,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本色。
2.4 对建筑外立面的要求
建筑外立面的造型是本案例中改造的重点,这将为下一步改造打下基础。在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规划时,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不仅能显示传统建筑特色,并要能和周边的环境达到协调一致,主要通过建筑风格,外墙和屋顶的颜色,各种建筑构件和细节的设计等这些方面来综合体现。
3、做好建筑防火设计
传统农村建筑中,对于防火防灾设计几乎没有涉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改造后人口密度相对加大,新型建筑材料使用过多,必须做好防火设计。因改造项目街区内建筑群较为集中,建筑单体之间距离较近,对于不符合建筑防火间距的或拆除,或使用防火墙进行隔断。对于单体内的防火分区和疏散距离必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在街区的合理位置增加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消防水箱、消控中心,配置必要的消防设备。在材料上,对于不符合防火要求的木材,可以修补的就涂刷防火漆,使它达到耐火极限要求。对于不可修补的就要摒弃原木材,替换新的经过加工处理具备防火性能的木材,使它们都能符合规范要求。此外,还要对村民加强建筑防火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其防火意识。
4、加强对外部空间的改造
外部空间的改造包括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景观和环境方面的整治、基础设施的增补。目前的新农村改造过程中,对于公共空间的设置比较重视,要在保持整体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体育锻炼设施,为村民的公共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3]。在绿化和环境整治方面,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对已有的绿色植物进行整合和改造,增加与当地气候相适宜的植物,并加强在细节方面的设计。基础设施的增补需要在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增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停车场等原来没有的公共设施和其他市政基础设施。
5、结束语
建立在地域基础上的新农村建筑风貌改造,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治理和重复,而是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把握,在提升现有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同时,极力塑造呈现地方特色的建筑形象。在改造的过程中,要在做好调查和规划的基础上,引导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贾晓芳,张雨.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风貌变化问题[J].广东蚕业,2018,52(05):17.
[2]董向平.新农村视域下的村庄风貌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11-13013.
[3]韩荣锦,高本山.新农村建设应注意保持现代农业田园风貌[J].中国财政,2009(02):57-58.
论文作者:应金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建筑论文; 风貌论文; 新农村论文; 基础上论文; 过程中论文; 街区论文; 传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