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栏减少了国内品牌在国外结婚的冲动_外嫁论文

第35栏减少了国内品牌在国外结婚的冲动_外嫁论文

专栏35 减少民族品牌“外嫁”冲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动论文,民族论文,专栏论文,品牌论文,外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跨国并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近年来,外资一直觊觎中国市场,并通过收购行业“排头兵”快速扩大市场势力。譬如达能集团,目前在中国饮料行业10强企业中,除已收购娃哈哈的39家企业和乐百氏92%的股权,还收购了深圳益力矿泉水公司、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汇源果汁、蒙牛以及光明乳业等企业的部分股权。此外,外资在中国还上演了凯雷并购徐工、舍弗勒并购洛轴、阿赛勒收购莱钢、高盛间接收购双汇等并购大戏。

一个企业,寻求发展永远天经地义,出售给外资作为一个选项也无可厚非。然而,在本就不多的民族品牌中,若有太多选择了“外嫁”,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恐怕就是个阴影——一个缺少品牌的经济体是危险的。这些民族品牌背后,是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成本;即使以后中国经济足够强大,再用这么长时间塑造民族品牌也要付出巨大代价。

不过话说回来,外资并购作为一种企业行为,在没有任何外力干涉的情况下,一方愿打、一方愿挨,自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民族品牌仍应该有意识预防恶意并购的发生,并利用国家出台的反垄断政策阻挠并购行为的进行,从而保证民族品牌不被打倒。应对外资并购,需要重擎保护民族品牌旗帜,但一味强调产业安全,或将跨国并购行为泛政治化或泛道德化,过分强调外资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并购威胁,有时会错失商机。

的确,阻止外资企业的并购,很多人会想到政府的行政力量。但这种依靠非市场手段阻止民族品牌“外嫁”的做法并不足取。像娃哈哈所在的饮料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型行业,单靠行政力量阻止民族品牌“外嫁”不是出路。阻止一些民族品牌不必要的“外嫁”,首先应该考虑或看清的是企业是不是有100%的必要“外嫁”。很多民族品牌被收购的背后,都能看到某些企业高管个人利益的影子。假若能建立一个切断利益输送的制度,如“外嫁”后对高管股份的长期锁定,无疑就能很大程度上减轻一些民族品牌来自企业高管的“外嫁”冲动。

应该看到,许多民族品牌“外嫁”,企业希望的只是获得做大做强的资金。其实,在国内资金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解决民族品牌资金饥渴的办法很多,譬如,公开上市“圈钱”。尽管这需要对我们企业上市标准的重估和更加具有创新性的资本市场安排。但如能让民族品牌面临更多的融资选择,自然就可以减少其“外嫁”冲动。还有一些民族品牌“外嫁”的原因是品牌和管理因素。在这方面,民族品牌的经营管理者们不妨对自己的品牌估值再高一点。同样是获得管理经验,多使用参股而非控股方式,同样也是获取管理经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捷径。

总而言之,民族品牌对自己的信心多一点,轻易卖给别人的冲动就会少一些。

标签:;  ;  

第35栏减少了国内品牌在国外结婚的冲动_外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