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理工大学医院中医科 江苏 南京 210024)
(2尤松鑫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江苏 南京 210024)
(3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尤松鑫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常见肝脾不调证,因脾失健运可致土壅侮木而影响肝气疏泄,治当从脾入手,常分别采用健脾法、温脾法、醒脾法、升脾法、燥脾法、泻脾法六法从脾论治慢性乙型肝炎,既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亦可有效地保护肝功能、恢复肝酶的正常代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学习。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6-0205-02
在我国约有930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超过1/5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或者肝功能损伤,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证实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密切相关[1]。吾师尤松鑫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尤松鑫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基于中医藏象学对肝脾相关性的认识,从脾论治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1.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常见肝脾不调证
HBV按照中医学理论,邪气缠绵难除,类似湿邪之性,湿邪最易困遏脾气,脾失健运,故见食欲不振,恶心或者厌油;脾主四肢,在体合于肌肉,故见肢体倦怠;湿阻气滞,影响肝主疏泄功能,肝气郁结,不通而痛,故见肝区或是上腹部不适。从五行归属而言,脾属土,肝属木,生理上木克土,病变时可出现木横犯土,或是土壅侮木,是造成病情加重的重要机制。
2.常用六法从脾论治慢性乙型肝炎
2.1 健脾法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日三餐,人体所摄入的水谷食物均有赖于脾气运化,不断充养机体,若因先天体质脾气虚弱,或是后天调养失当,脾气受损,运化失职,则水谷不得及时运化,反致停滞而成为宿食痰湿之邪,影响全身气机,壅滞中焦,枢机不利,导致肝失疏泄,此为土壅侮木。临床多见胃脘、两胁作胀,嗳气频频,食欲不振,舌苔腻,脉细弱;日久则见肢体倦怠,面色萎黄。此时当从健脾入手,采用健脾助运治法,基础方用六君子汤。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燥湿化痰,陈皮利气行痰,诸药配合以益气补中,健脾养胃,行气化滞,燥湿除痰,理气降逆。
2.2 温脾法
阳气不足之体,中焦无火,水谷不化,停积于中,阳虚阴盛,本虚标实,正愈虚而邪愈盛,邪愈盛而正愈虚。临床多见胃脘冷痛,进食量少,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畏寒肢冷,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此时当温运脾阳,攻下寒实,使邪去而正安,腑气通畅,基础方用温脾汤。药用附子、干姜温阳祛寒,人参、甘草益气补脾,大黄荡涤积滞,诸药配合以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2.3 醒脾法
外湿内湿相召,湿浊弥漫三焦,脾受湿困,运化失常,湿性重浊粘腻,湿性趋下,清浊相混,清者不升,浊者不降。临床多见头重昏蒙,痰多胸闷,脘痞腹胀,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混浊,舌苔厚腻,脉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当醒脾助运,即以芳香之品推动气机走窜,祛除湿邪,恢复脾气运化,基础方用不换金正气散。药用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配以木香、砂仁加强芳香化湿之力,陈皮、半夏理气化痰,和胃降逆,苍术、厚朴苦温燥湿,共奏醒脾助运,化湿和胃之效。
2.4 升脾法
脾与胃互为表里,纳运结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脾主升清,若脾气不升,清气不能上荣头面及全身,则见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肢体消瘦,面色萎黄;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则见腹部坠胀,久泻脱肛等症。此时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基础方用补中益气汤。药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故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2.5 燥脾法
脾五行属土,功能上主运化水液,脾失健运,土不制水,水液泛滥。水液泛滥肌肤,可见水肿;水液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可见痰饮;水液不归正化,但走肠间,可见小便量少而大便溏泄。此时当燥湿利水,基础方用实脾饮。药用附子、干姜辛热温阳,配合草果、木香、厚朴辛香燥脾,茯苓、白术、大枣、甘草、木瓜健脾助运,大腹皮行气利水,共奏温脾暖肾,利水消肿之功。
2.6 泻脾法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不调,火热蕴结于脾,伏而不散,可见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此时当清降与升散并进,基础方用泻黄散。药用石膏、山栀泻脾胃积热为君;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
3.典型病案介绍
患者吴某,慢性乙型肝炎病史6年,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已经服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1mg/日,目前HBV-DNA数值略高于正常值。患者自觉肢体沉重,倦怠乏力,胸闷脘痞,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混浊,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2周前查肝功能示:ALT:338U/L,AST:107 U/L,GGT:117 U/L。辨证属湿蕴中焦,脾气受困,治法拟芳香化湿,醒脾助运,方选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药用:藿香10g,陈皮6g,半夏10g,苍术10g,厚朴6g,木香10g,砂仁3g,猪苓10g,茯苓10g,郁金10g,鸡内金6g,车前子15g(包煎),六一散15g(包煎)。14剂,水煎服,日1剂。复诊时患者诉药后食欲好转,肢体亦觉较轻快,大便已经成形,但有时口干,查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前法化湿已经见效,恐邪有化热趋势,故前方去厚朴、木香、砂仁,加夏枯草10g,黄芩10g,路路通10g,小通草6g,再予14剂,水煎服,日1剂。2月后复查肝功能示:ALT:51U/L,AST:36 U/L,GGT:48 U/L。
4.体会
乙型肝炎病毒嗜肝,易黏附于肝细胞表面,难以被清除,此特性类似中医所论湿邪,患者感染病毒后病情多呈慢性化,病程较长[2]。按照中医病机理论,当属湿邪困遏脾气,脾不健运,湿蕴中焦,影响肝胆疏泄,肝气郁滞,属土壅侮木证候。尤老师治疗此类患者时抓住中焦肝脾不调的关键病机,从脾入手,化湿运脾,使中焦升降有序,清浊得分,促进肝主疏泄复常,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既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亦可有效地保护肝功能、恢复肝酶的正常代谢。不换金正气散具有燥湿运脾和胃之功,其方含有平胃散、二陈汤之意,并且方中选用藿香为主药,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的功效,其嫩叶每被作为时鲜野菜,可健脾开胃,尤其是暑湿季节,常选其治疗湿阻脾胃所致诸症。在此基础上,更加郁金、鸡内金,为二金汤之意,促进胆汁排泄,鸡内金为鸡沙囊内壁,最善消食积。王焘言:“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内生之湿当从小便排出,故又加车前子、六一散利水除湿,给邪以出路。
【参考文献】
[1]赵爽,谢青.治愈乙型肝炎的全球战略[J].肝脏,2019,24(8):847-850.
[2]彭海燕,王文林.从“治中焦如衡”治疗原发性肝癌[J].中医杂志,2019,60(03):253-255+258.
论文作者:王文林1、2,彭海燕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乙型肝炎论文; 中焦论文; 燥湿论文; 肝功能论文; 健脾论文; 甘草论文; 金正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