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西部旅游开发热潮下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潮论文,旅游开发论文,西部论文,冷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今年年初中央正式作出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决策后,如何开发,包括优先发展什么产业,成了各方讨论的焦点所在。大多数省份都提倡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和发展。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必然的,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促成。其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稳定,势头强劲,呈国际、国内两翼齐飞的态势;其二,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很多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密集度都相当高,具有潜在的巨大旅游吸引力,是我国21世纪旅游业发展潜力主要后劲所在;其三,旅游业是公认的具有强大联动性的产业,能有效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并能有效拉动内需;其四,中央近年来十分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强调要大力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西部大开发的决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导向。这一选择不仅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切合实际的。不过,在为西部大力发展旅游业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应当保持一份应有的清醒与冷静,理智而审慎地对西部应如何发展旅游业这一问题作出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
1.坚持并正确理解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由于经济和社会开放的程度较低,西部地区在很多方面不可避免地较东部地区更多地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特征,市场经济的观念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决策者的头脑里。一段时间内,这将不同程度地影响西部大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有一些人可能会在旅游业发展热潮的冲击下失去清醒和理智;也有些人可能因对旅游业的作用认识不足而坐失发展良机;投资项目的性质不同有可能导致建设资金的不合理流动;小集体利益的驱动导致各市县各自为政,盲目开发。因此,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来引导旅游业健康顺利的成长。政府主导并不等于政府经营或政府包办,旅游业的发展主要还是要靠市场的形成和成熟;政府所要做的是制定各种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和规范市场行为,利用“看得见的手”来举起“看不见的手”。具体到建设资金的筹集问题,各部门和各企业不能持“等、靠、要”的老思想,而是要采取“五个一起上”的方针,尤其要注重吸引区外资金,包括外资和国内其它地区的资金。
2.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联合开发工作。行政壁垒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广泛存在着的现象,由此出现的问题很多,例如河南小浪底水库南北两岸各市县争先恐后地上旅游项目的现象。这里主要强调一点,即区域是一个宽泛抽象的概念,大可以指整个西部地区,甚至包括东西部之间的省市集合,小可以指两个市县。行政壁垒不仅存在于省际,也存在于省内,这一点尤其应当引起注意,因为它往往容易被忽视或掩盖住。正如钱其琛副总理所说,西部各地区应树立“大旅游”观念,把地方的旅游景点纳入全国旅游网,把本地的旅游线路延伸到周边省市区。
3.具体到各个市县,是否发展旅游业以及将旅游业置于何种地位应视自身情况而定,切不可搞一刀切,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力发展。要纠正这样一种肤浅而片面的看法:旅游投资少,利润高,赚钱快,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核心就是旅游资源。我们都知道,旅游资源可以大致划分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两大类,也就是说,旅游资源是由人文景物和自然景物组成,但并非任何人文和自然景物都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根本是能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如果某个事物存在着旅游吸引力,我们还要具体分析这种吸引力有多大,是否值得对其进行开发以及建设相配套的旅游接待设施。判断吸引力大小不能只看该项资源本身,而应将它同国内其它地区,尤其是相邻地区的同类旅游资源做比较,如果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那么它就有大力开发的必要,否则就无此必要。西部地区总体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各省市的资源情况不尽相同,在发展旅游业时应量力而行。
4.当前,西部应重点发展国内旅游业,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按照通常的看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业,因为接待入境旅游者可以给国家创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发展国际旅游业还可给当地带来更多的与国外交流的机会,进而增加吸引外商投资额。但目前,就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而论,西部地区尚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条件,如果不顾现实条件强行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其结果必然会因各方面的接待条件无法同步达到国际旅游者的要求,而使接待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且影响我国作为旅游目的国的整体形象。国内旅游这两年的蓬勃兴起是西部地区的机遇,甚至可以说现在提出大力发展西部旅游业正逢其时。国内旅游市场的容量和潜力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希望和目标所在。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西部地区的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应当主要围绕着国内旅游这个市场进行;当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发展国际旅游业也是可行不悖的。
5.注意优化旅游产品结构,防止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出现。按照消费经济学观点,一套产品的总体价值取决于其最低水平要素,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会导致总体价值的下降,并导致其它环节的效益下降。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是我国旅游业长期存在着的一个突出问题。90年代中叶以前,长途交通运力不足是最突出的制约因素,而现在,许多地区饭店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正日趋明显。对于西部旅游业的发展,重要的是做到食、宿、行、游、娱、购等旅游业各相关要素的协调发展,统筹安排,而不能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缺什么就建什么。这就要求各地要事先作出切实可行的旅游业总体规划,规划的制定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科学的态度,并要提交各有关方面反复论证,而不是长官意志、纸上谈兵的产物。在目前的情况下,最重要和最紧迫的是完善各旅游资源地的内外交通设施,提高其可进入程度。
6.西部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应放在观光旅游、民俗旅游及生态旅游等项目上,而不应盲目跟风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及度假旅游等项目。西部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是其相对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许多资源至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甚至尚不为人所知,并且,对于国内其它地区的旅游者来说,西部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概念本身就带着神秘和异域的色彩;从黄土高原和边塞风光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沧桑和厚重。与之形成反差的是,西部目前发展旅游业最大的劣势是其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匮乏落后,自身的旅游开发资金筹集能力相对不足。认清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是西部走正确和健康的旅游发展道路的前提条件。
7.西部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和满足于“初级观光旅游产品”模式,靠接待规模的扩张来支撑旅游收入的增长,而要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吃现有资源饭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要注意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不能追求帐面上的经济收入和统计数字上的接待人次而置旅游资源的客观容量于不顾,从而给当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应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眼界要尽可能地开阔一些,一些当地人熟视无睹的东西经过开发都有可能成为上佳的旅游产品。
8.加强在当地居民中的宣传工作,促使社区对于旅游业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社区对旅游者的热情友好程度。西部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激发当地社区居民对旅游业的参与程度,例如可在旅游旺季时鼓励他们开设家庭旅馆,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旅游业所带来的利益;同时也让他们对旅游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恰当的认识。
西部旅游业开发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以上敷陈几点看法仅代表个人的观点,或有错漏,但希望能引起各有关方面的注意和思考,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西部旅游业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