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铁鞭小学,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颜色、位置等相关元素的加入,使得思维导图的呈现变得更加鲜活和丰富,由此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与价值。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如下探究。
关键词:学科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不仅是一种典型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来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框架和结果的表达,进而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对于学生的逻辑培养以及思维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比如,在进行“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就采取了思维导图这一教学策略,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角的知识”的全面认识,如下图所示:
另外,在当今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要关注到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保证数学课堂教学人性化管理的顺利落实,努力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数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合理利用思维导图,从而向学生全面系统地展示数学知识,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直观、严谨的知识体系。
二、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主动与被动的区别更大的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把教学回归于儿童,将课堂还给学生,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其中,思维导图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示数学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构建起严谨、通俗和直观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经常以课为单位进行,忽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孤立了一个个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很好地揭示这种内在的联系。比如,在进行“百分数”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中涉及小数、分数、百分数及其应用,还有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新授内容,新旧知识联系非常突出。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确定思维导图的分支;学生翻阅书本后普遍确定“认识百分数”“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与“解决实际问题”三个知识点作为第一层分支;接着,根据教材和相关知识,找出第一层分支包含的内容,把掌握的知识点勾画出来,并用线条把知识点之间进行联系,用简短的文字补充关键,画出相应的图像,形成思维导图,这个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然后,小组之间交流添加上遗漏的细节。整个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解决疑问,我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引导。
数学的教学是一个思维传授、碰撞、激发的过程,教学中我利用思维导图揭示知识纵向与横向联系,把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了清晰认识,既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构成知识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学数学复习课其实就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形成块、构成网,最后构建知识体系。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些老师在复习时只是把知识从头到尾,按照新授课一样过一篇,没有加工,一直炒冷饭,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而且根据人的记忆遗忘规律学生复习完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熟悉知识模块,建立知识网路,借助思维导图完成这一项教学任务。
在数学课备课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把课程的内容、重难点、解题思路、知识点的联系进行梳理和整理,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的呈现出来,甚至可以把有关联的知识通过思维导图架起桥梁,使得知识点之间相通,容易区分,不易混淆。
四、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1.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整体复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育学生学习新知识外,还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复习,使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巩固,方便日后运用。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复习手段的不合理,使得复习工作无法达到预期中的效果。传统模式中,教师通常都会通过“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复习知识,即无休止地要求学生做习题或是背诵理论知识。但是,数学是一门思维性以及活跃性较强的学科,单靠强硬地背诵理论知识是无法达到巩固作用的。此外,小学生正处于具有强烈好动心理的阶段,因此,传统的复习方式对其并不适用。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合学生接受的复习方式。
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绘制自己的复习计划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纪较小,没有成熟的思维模式以及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不会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帮助小学生培养自主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数学教学的难度较大,所以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学生在此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故会出现溜号走神等情况。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进行一定的管理。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模式帮助学生构建复习知识系统的大纲,然后将学生分组,使其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属于自己的复习计划,比如A同学的运算能力不好,那么他的复习计划可以偏重于运算知识;B同学具有较强的几何思维,那么他就可以相对减少对几何知识的复习,将时间分给其他知识[1]。
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切忌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是应该将课堂最大化地交还给学生,自己在一旁起到辅助作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可以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可以制定出属于自己的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此外,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间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其自身难度较大,就需要学生能够经常练习,并养成一定习惯。除此之外,广大数学教师也应该随时观察学生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引入思维导图复习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习周刊,2014,04(34):122-124.
[2]修焕然.以图导教,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西藏教育,2016.03(26):23-25.
论文作者:何开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知识点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