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巧”治邺县及其鉴示
王新利
(新乡学院 历史与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其“巧”治邺县的光辉事迹在历史上广为传颂。西门豹到邺县后,从调查询问民间疾苦入手,在认清祝巫和官绅狼狈为奸给当地百姓造成严重后果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巧妙设计,既严惩了祝巫与官绅,又使邺县民众深受教育。西门豹治邺之“巧”对今天官员施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与启发意义。
关键词: 西门豹;治邺;鉴示
西门豹,姓西门,名豹,战国时期魏国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无神论者与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专家。魏文侯时,他曾一度任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县令,因措施得力,成效显著,邺县出现了“民人以给足富”[1]3213“而河内称治”[2]的良好局面,深受当地百姓称许。其政绩不但于当时颇有名声,在历史上也广为传颂。著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在《韩非子·难言》中称赞西门豹为“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而史学家司马迁对其评价更为中肯:“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1]3213为表彰西门豹的丰功伟绩,自汉代始,百姓在今河北临漳一带修祠建庙以示纪念。其中立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的著名碑刻《西门大夫庙记》中用“煌煌于传记,而籍籍于人口”来赞扬西门豹,足见他在历史上影响之深远。其相关事迹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滑稽列传》中。
一、西门豹治邺背景
了解西门豹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我们充分认识西门豹治邺的前题。
战国初期,封建社会在各诸侯国逐渐形成,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逐步取代奴隶主贵族掌握国家大权。此时,魏文侯任用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在魏国积极推行“法治”,魏国开始走向富强;吴起被任命为西河太守,屡建战功。法家为巩固地主阶级新生政权,实现国富兵强之目的,倡导奖励耕战,主张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魏国后来能一跃而成为战国前期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与法家路线得到彻底贯彻是分不开的。正当魏国新兴政权逐步得到巩固之时,魏国东北地区的邺县仍是一个黑暗角落,这里尚盘据着大大小小的奴隶主残余势力。代表奴隶主利益的三老、祝巫与廷掾等三股势力以儒家“仁义”“天命”观为基础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反动说教,妄图从思想上蒙蔽残害邺县百姓,以达到经济掠夺之目的。三老作为地方豪强的代言人,把持着邺县的文化教育事业;“祝巫”是神职官员,掌握着神权;“廷掾”作为县府的主管,掌管钱粮赋税。他们都是奴隶主吮吸人民血汗的帮凶。这三股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狠狈为奸,以“河伯娶妇”为名,不断敲诈勒索人民。他们作为反动势力的代表,阻挠法家路线的贯彻执行,破坏封建经济的发展。魏文侯出于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权、发展农业经济、加强边防建设之目的,委派法家代表人物西门豹前往邺县任县令。
二、西门豹治邺经过
西门豹初到邺县,看到当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一片萧条的景象,即刻召集当地百姓中年长者,询问民间疾苦。经充分调查,他知道了邺县屡遭水患,百姓深为“河伯娶妇”所困的事实。西门豹进一步了解到,造成当地贫困的原因是:邺县的三老、祝巫与廷掾等地方官员相互勾结,借“河伯娶妇”之名常年向邺县百姓搜刮钱财,“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1]3211,余下部分共同私分。每当“河伯娶妇”时节,祝巫就走遍当地大街小巷物色穷苦人家漂亮女儿充作神妇投入漳河,好多女子因此丧命。因害怕被祝巫选中,那些有漂亮女子的家庭带着女儿纷纷逃亡,尤其是那些有女无钱之家更是如此。此事弄得邺县百姓民穷财尽,人口越来越少。当时百姓中流传着“若不给河伯娶妇,洪水就会淹没农田,百姓都会淹死”的传说。
由式(1)和式(2)计算得出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类别下的地震影响系数,再根据地震影响系数α与加速度反应谱Sa之间的关系α=Sa/g,即可得出加速度反应谱.
③ 玛雅人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纳华尔,即自己的保护动物,并且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变成保护动物,变成他们自己的纳华尔.
邺县广大百姓深受教育,已逃亡的百姓得以重返家园。随后,西门豹在派人勘察地形的基础上,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在漳河周围开掘了十二条河渠,使漳河化害为利。他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发展了农业生产,使大片土地变为良田沃野,邺县很快实现了民富兵强,巩固了这一边防要地,使邺县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三、西门豹治邺之“巧”
其次,西门豹富于政治智慧,做事果断干练。听了长老的控诉,西门豹心中自然有无限感慨,他马上想出了一整套如何惩治恶势力的办法。起初,他装出一副十分拥护的样子,并未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立即暴露出来。祝巫、三老等听后必定会十分高兴。这体现了西门豹遇事机智沉着而又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度。后来,他通过一系列的巧妙设计,利用祝巫、三老与地方官吏为河伯娶妇的机会,果断、坚决而有针对性地对这三股反动势力进行有条不紊又有理、有利、有节的猛烈进攻。通过投祝巫及其众弟子和三老先后投下水,西门豹最终以铁的事实揭穿了河伯娶妇的骗局,破除了百姓对河伯的迷信,戳穿了敬鬼神可以消灾赐福的无耻谎言。事后,他在移风易俗方面进行了一番改革,如颁布律令、禁止巫风等,当地人民在思想上深受教育。以此为契机,西门豹带领邺县人民积极投身于治理漳河、修渠灌田的战斗,即“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3]。当地百姓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开渠引水,恢复了农业生产,发展了封建经济,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专政。
西门豹在充分了解这一情况后表示,在河伯娶妇之日要亲自前往看个究竟。至为河伯娶妇之日,西门豹亲自带领兵丁一同前往,当时河边已聚集了两三千人,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巫婆将自己打扮得七分像鬼、三分像人。她与众徒十余人都穿着丝织品衣服,一字排开。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西门豹“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意即把新娘领来让西门豹看看长相如何。西门豹看后,故意说:“此女子长得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烦请大巫进入河里面禀报河神,等求到更好的女子,后天再送过来。”趁机救下该女子。老巫婆因此脸色大变,西门豹在她尚未来得及开口之时,令兵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老巫婆抱起投入漳河。接着西门豹以老巫婆久不回来让徒弟催促快回为由,又将巫婆的一个徒弟投到河里。随后西门豹以此为由连续将三个徒弟及三老投入河中。这时,站在河边观看的廷掾与众官吏等都早已吓得魂不附体,“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1]3212。西门豹显出十分从容平静的样子在河边静待了一阵子,然后借口河伯留客太久离开了。此事使邺县吏民非常害怕,自此,当地官员再也不敢提为河伯娶妇的事了。
西门豹正是这么做的。他到邺县之后,第一件事便是“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可见,西门豹能做一个好官,与魏文侯重用人才与倾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战国初期的魏国,出现像西门豹这样的好官,并非偶然现象。除西门豹外,魏文侯还起用选拔了一大批人才,如李悝、乐羊、吴起等。由此可知,西门豹的出现与当时魏国重人才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
四、西门豹治邺之鉴示
他们出身各异,经历不同,但“英雄不问出处”,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在市场经济竞争里撑起场面,绝非等闲之辈。
首先,魏文侯对西门豹的重用与支持。西门豹赴任邺县县令,离不开魏文侯的大力支持。魏文侯是一代明君,他在位时期,能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既注重改善吏治,又能做到知人善任。据刘向《说苑》记载:“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文侯曰:“子往矣……往必问豪贤者,因而亲之;其辩博者,因而师之……不可以特闻从事。”魏文侯将西门豹派至邺县任县令前勉励他一定要成就大功业,广施仁义于百姓,立志做一个名扬天下的好官。告诫他至邺县后,一定要访问并多亲近那些贤智豪杰之流,多向那些善辩博识之人请教。要全方位听取意见,不能只按照个别人反映的情况办事。
一妙“问”。西门豹初到邺县,看到当地田园荒芜、民生凋敝、百业待兴、一片凄凉,于是立志改善现状。他充分调查,巧妙发“问”,即“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渐贫。”西门豹的“问”是为了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邺县“把脉”。二妙“夸”。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乍听起来像是对巫婆与官绅给河伯娶妇的行为表示支持与赞同,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西门豹早已识破其阴谋,并想出了将计就计、揭穿巫婆与官绅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西门豹故意这样说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以防止既定计划过早地泄露出去。三妙“救”。“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把新娘领来让我(西门豹)看看。西门豹看后,故意说该女子不漂亮,趁机将她救下。四妙“烦”。一是“麻烦”巫婆向河伯禀报一下,二是“麻烦”官绅头子催促一下。西门豹就用这两个“麻烦”,不动声色、客客气气地处死了两个罪大恶极的家伙,而且让人感到是那么合情合理。五妙“惩”。巫婆和官绅头子是谋财害命的罪魁祸首,也是西门豹要重点惩处的两个大坏蛋。西门豹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用既幽默又客气的话语,把他们顺理成章地“请”进了漳河。六妙“警”。西门豹处理此事区别对待,讲究方法与策略。他让兵丁先将巫婆和官绅头子投下漳河,是为了达到杀一儆百之目的,接着非常客气地“请”众官绅下河去催一下巫婆和官绅头子。官绅们吓得大惊失色,个个磕头求饶。一向作恶多端的坏人在正义面前丑态暴露。这时,西门豹没有立即让众官绅回去,而是故意让他们等了很长时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吓唬那些官绅,警告这些坏蛋不许再为害当地百姓。七妙“教”。当时人们愚昧无知,加之科学不发达,许多人对如不给河伯娶妇,漳河将泛滥成灾、淹没农田的说法深信不疑。西门豹巧妙解决此事,可谓“一箭双雕”,达到了惩治坏人与教育百姓的双重目的,迷信自然而然地被破除了,这自然比劝说、命令的效果好得多!
西门豹在认清祝巫和官绅狼狈为奸,给当地百姓造成严重后果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巧妙设计,既严惩了巫婆与官绅,又使邺县民众深受教育。此举可谓发人深省。西门豹用计之“巧”,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西门豹治邺收到了明显的成效,邺县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史记·滑稽列传》评价西门豹为政:“君任刑,则臣畏罪而不敢欺。”[1]3213西门豹兴修水利之举受到了后人的赞扬,西门豹治邺之举,为今天地方官如何为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再次,以西门豹为代表的法家是进步的一方。法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革命的意义。法家在政治上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经济上代表着新型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其要求变革的思想本质上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西门豹作为法家路线的坚决支持者与执行者,深知封建迷信思想与发展生产力是相悖的。迷信思想不破除,势必会影响人们与自然界作斗争力量的充分发挥。西门豹投巫修渠正是法家思想实践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对法家路线执行彻底的最有力的证明。当时各国实践业已证实,哪里执行法家路线,实施变法,哪里就能实现富国强兵。
最后,西门豹所做之事是泽被后世的伟业,人们对其顶礼膜拜也是自然的。西门豹在破除迷信的基础上带领人民开掘了十二条水渠,引水灌田,实现了“水不为患,而田益饶沃”的目的。这十二条水渠是当时著名的水利工程,此举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切实利益,在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三国曹魏时,在西门豹十二渠旧址(西门渠遗迹有一段至今尚存)上修天井堰引漳水灌田,水所溉处均名曰堰陵泽,邺城周围百姓深受其益。至东魏时期,在西门渠、天井堰基础上又修天平渠,经历代重修,直至近代仍沿用天平渠名称。西门豹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既有政治远见,又能带领百姓发展生产的好官。在汉代时,人们就开始为纪念其功德修祠建庙。这一方面反映了百姓对自己爱戴的官员的深切怀念;另一方面表现了在黑暗吏治中痛苦呻吟的百姓对西门豹这样的好官的期盼。
记载西门豹事迹的史料留存后世的并不多,但仅通过西门豹投巫漳河与带领民众修渠这两件事,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西门豹嫉恶如仇、机智果敢而又勇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与求真务实、爱民如子及为民造福的光辉形象,还可以看出西门豹光辉的无神论思想与法家变法的一个侧面。认真总结西门豹治邺所升华出来的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对于我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期中国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画院知道,远大的目标是要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达到的,他们说:“画院的地位是要靠大家的积极作为争取来的,有作为才会有地位,有了地位就能有更大的作为。扎扎实实抓创作研究,不要急于求成、谋取名利,更不能贪图金钱、迎合市场。”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司马迁.史记·魏世家[M].北京:中华书局,1963:1389.
[3]司马迁.史记·河渠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3:1408.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017(2019)06-0058-04
基金项目: 教育部2016年度一般规划项目(16YJA710001)
作者简介: 王新利(1972—),河南开封人,新乡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中国古代政治史与文化史等。
责任编辑 郭华敏
标签:西门豹论文; 治邺论文; 鉴示论文; 新乡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