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红脂大小蠹;油松;火烧迹地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又名强大小蠹,属鞘翅目(C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小蠹亚科(Scolytinae),大小蠹属(Dendroctonus),在我国为一新记录的外来入侵种(杨星科,2005)。红脂大小蠹原产北美,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西海岸经未处理的原木传入我国山西(Yan et al.,2005),于1998年在我国山西林区大规模暴发成灾。 到目前为止,红脂大小蠹在我国已经扩散到邻近的陕西、河北、河南、北京、内蒙和辽宁区(Sun et al.,2004;潘杰等,2010;魏建荣等,2010;任海鹏等,2018;蔺丹丹,2018)。在我国,目前已知主要寄主树种为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现发生面积930万亩,致死松树达1000万株(Qiu,2013),给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红脂大小蠹2016年入侵我林区(任海鹏等, 2018),严重威胁我林区。
对红脂大小蠹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脂大小蠹本身及其与寄主植物的关系(苗振旺等,2001;杨忠岐,2004;魏建荣等,2010)。在防治方面,研究了红脂大小蠹的化学通讯系统,发展了以信息素诱捕防治的新技术(Sun et al. 2004; Zhang et al., 2009; Liu et al. 2013)。红脂大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和野外危害规律有过报道(苗振旺,2002;苗振旺等2002; Liu et al., 2008;高浩洁,2012;王霞和郝映春,2016)。森林失火是威胁我区林业的一个重要因子,火烧迹地易感染病虫害,严重扰动林业生态系统。本文调查研究火烧迹地红脂大小蠹的发生情况,总结发生危害规律,将对我区红脂大小蠹的防治方向提供建议。
1 试验方法
1.1 火烧迹地概况
于2018年6月在喀喇沁旗王爷府林场辖区罗家营子火烧迹地(地处北纬41°46′56.1″, 东经118°34′27.9″ , 平均海拔1040 m)[经纬度信息请林场核实。]进行了调查。该火烧迹地于2018年[林场补充]3月失火,火烧面积约30亩。
1.2 调查方法
在火烧迹地内,按油松胸径(DBH)大小,分为大(DBH > 20cm)、中(15 cm < DBH < 20 cm)、小(DBH > 15 cm)三类,踏查大、中、小油松各50株的被害情况(是否被红脂大小蠹危害和侵入孔数量),统计油松被害率、侵入孔。
1.3 危害型分析方法
参考苗振旺(2002)方法,计算聚集强度指标。
扩散系数C:C=S2(侵入孔方差)/ X(侵入孔平均值),C=1为随机分布,C > 1为聚集分布,C < 1为均匀分布。
David和Moore聚集度指标I:I = S2(侵入孔方差)/ X(侵入孔平均值)- 1, I =1为随机分布,I > 1为聚集分布,I < 1为均匀分布。
Cassie 和Kuno David和Moore聚集度指标CA:CA= (S2(侵入孔方差)- X(平均值))/ X2(侵入孔平均值的平方),CA = 0为随机分布,CA > 0位聚集分布,CA < 0为均匀分布。
平均拥挤度与密度的比值:X*(平均拥挤度) / X(侵入孔平均值),其中X*=X+(S2/X - 1):X * / X = 1 为随机分布,X*/X > 1为聚集分布,X*/X<1为均匀分布。
1.4 统计方法
不同大小油松危害情况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以百分数呈现。侵入孔数采用SPSS软件单因素方法分析 (ANOVA),并进Duncan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火烧基地不同大小油松危害率
林间调查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对不同大小油松危害率没有显著差异,危害率分别为82%、82%和90%(图1:χ2= 1.643,P= 0.440)。侵入孔数在从小到大油松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图2:F2= 1.262,P= 0.286)。
2.2 火烧迹地侵入孔分布型
采用的四种分布型指数结果见表1,在不同大小的油松上,四种分布型指数一直证实红脂大小蠹的危害为聚集型分布,油松一旦开始受害,将会吸引红脂大小蠹聚集危害。
3.小结和讨论
火烧迹地是红脂大小蠹危害的典型区域,油松受害率高达80%以上。本研究证实火烧迹地内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对不同大小的油松没有表现出选择危害的偏好,侵入孔的分布为聚集型分布。
有研究证实红脂大小蠹在林缘的危害,相对于山腰和山顶,危害更严重(Liu et al., 2008; 王一陶, 2019)。本研究我们发现红脂大小蠹没有对大中小油松表现出差异,有四个原因值得探讨。 其一是,红脂大小蠹的入侵能力进一步增强,导致危害所有大小的油松,近年来红脂大小蠹的危害的新趋势验证了这点,2017年红脂大小蠹在赤峰危害,指粗的小树也被危害致死。其二,火烧迹地,松树被烧灼,松香味浓烈,招引大量红脂大小蠹。同时,每棵松树释放大量油脂类挥发物,强烈吸引红脂大小蠹。其三,可能与红脂大小蠹的林间种群密度相关,由于烧灼的油松大量招引红脂大小蠹,致使红脂大小蠹虫口高密度,在高密度下红脂大小蠹为了找到寄主,可能失去对寄主精准判断和选择。其四,火烧迹地的每株油松处于濒死状态,抗性差,适合红脂大小蠹入侵危害。
本研究将对我林区火烧迹地红脂大小蠹的治理指导科学建议和依据。鉴于红脂大小蠹在火烧迹地发生的富集特点和我区林火发生高危特点,建议将火烧迹地红脂大小蠹的治理作为未来重点。首先,火烧迹地作为诱杀红脂大小蠹的基地,待红脂大小蠹扬飞结束后集中清,消灭虫源地。其次,重点保护火烧迹地,在火烧迹地内油松上挂置驱避剂,同时在周边高密度挂置诱捕器集中诱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Liu, Z.D., Xu B.B., Miao, Z.W., Sun, J.H. 2013. The pheromone frontalin and its dual function in the invasive bark beetle Dendroctonusvalens. Chemical Senses 38: 485-495.
Liu, Z.D., Zhang, L.W., Shi, Z.H., Wang, B., Tang, W.Q., Sun, J.H. 2008.Colonization patterns of the red turpentine beetle, Dendroctonusvalen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Scolytinae), in the Luliang Mountains, China. Insect Science 15: 349 – 354.
Qiu, J. 2013. China battles army of invaders. Nature 503: 450 – 451.
Smith RH, 1971. Red turpentine beetle. USDA Forest Pest Leaflet. 55. 9.
Sun JH, Miao ZW, Zhang Z, Zhang ZN, Gillette NE, 2004. Red turpentine beetle,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Coleoptera:Scolytidae), response to host semiochemicals in China. Environ. Entomol., 33(2):206–212.
Yan ZL, Sun JH, Owen D, Zhang ZN, 2005. The red turpentine beetle,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 (Scolytidae):an exotic invasive pest of pine in China. Biodiv. Conserv., 14(7):1735–1760.
Zhang, L.W., Clarke, S., Sun, J.H. 2009.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Dendroctonusvalen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Scolytinae) to four Bark beetle pheromones.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8: 472 – 477.
高浩洁. 2012. 关帝山林区红脂大小蠹发生与坡向坡度关系. 研究山西林业,218: 47-48.
蔺丹丹 2018. 辽西地区红脂大小蠹防控技术. 江西农业, (10): 8.
苗振旺, 周维民, 范俊秀, 王晓丽, 赵明梅, 卢学林. 2002. 红脂大小蠹卵和用的发育及预测.林业实用技术, 2: 7-9.
苗振旺, 周维民, 霍履远, 王晓丽, 范俊秀, 赵明梅, 2001. 强大小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山西林业科技, (1): 34–37.
苗振旺. 2002. 红脂大小蠹成虫侵入空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山西林业科技, 3: 11-13.
潘杰, 王涛, 宗世祥, 温俊宝, 骆有庆, 2010. 北京地区红脂大小蠹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 昆虫知识, 47(6): 1189–1193.
任海鹏, 王靖屹, 张翼麒, 张海波, 李维东, 徐延雄, 王兴武, 2018. 喀喇沁旗红脂大小蠹虫害的发生与防控情况. 内蒙古林业, (8) : 38-40.
王霞, 郝映春. 2016. 关帝林区红脂大小蠹生物学调查初报. 山西农业科学. 44(7): 1011-1014.
王一陶. 2019. 诱捕器的空间位置对红脂大小蠹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 防护林科技, 191: 33-34.
魏建荣, 丁保福, 唐艳龙, 赵建兴, 杨忠岐, 2010. 红脂大小蠹的捕食性天敌—— 大唼蜡甲发育和温度的关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23(3): 478–480.
杨星科, 2005. 外来入侵种———强大小蠹.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06.
杨忠岐, 2004.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研究进展.中国生物防治, 20(4):221–227.
表
论文作者:徐延雄1,张海龙1,孙立军1,林海峰1,任海鹏2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大小论文; 迹地论文; 油松论文; 火烧论文; 喀喇沁旗论文; 林业论文; 林区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