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建设要有长远观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有论文,长远论文,特区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办珠海经济特区16年来,我们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特区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紧紧把握住改革开放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奋力开拓,推动特区建设向前发展。1990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并跻身于“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24个基本实现小康城市的前4名。1994年珠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倍,在全国19个超万元城市中位居第4。16年来,通过财政、银行、邮电、海关等渠道,上缴国家119.5亿元,支援国家有关部门建设和扶持贫困地区6亿多元。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珠海已从一个封闭落后、荒凉沉寂的边防小县,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花园式海滨城市和经济特区。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特区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重申特区要坚持三个不变,并要求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我们以此为契机,组织广大干部大学习、大讨论,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党员干部联系特区建设历程,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形势,分析特区优势,寻找自身差距,拓展发展视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特区的党员和干部都认识到,随着特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普遍实行,国家对特区政策作某些调整,乃是大局所系,要丢掉幻想,放下包袱,振作精神,下决心把增创新优势的立足点从依赖优惠政策转到依靠自身的素质和实力上来,进一步发扬过去那种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力投入新一轮的“功能开发”中去,以促进特区建设的长远发展。
从特区开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上不去,综合国力不提高,人民生活不改善,国家政权就难以维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难以维护和体现,也难以有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经济特区的任务既是重大的经济任务,又是重大的政治任务。经济特区充当着“试验田”的角色,要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路,要求我们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建设两个文明等方面走在前面,真正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经济特区还充当了“窗口”的角色,不仅是国内的窗口,而且是海外认识中国的窗口。特区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的形象。特区建设好了,就能以良好的特区形象,去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珠海特区创办初期,由于主攻方向不明确,产业重点不突出,发展不尽如人意。失误和挫折使我们认识到,中央赋予特区的任务,是要有效地实现四个引进,发挥四个窗口的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道路。只有选准发展战略目标,明确主攻方向,突出产业重点,才能劲往一处使,钱向重点投。在总结经验教训,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方针,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使用到起关键作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大办工业,并带动各业的发展。
以工业为主,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起步阶段,我们根据珠海的客观实际,决定以发展劳动密集的“三来一补”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局限性和弊端便日趋明显。首先是效益不高,光收工缴费,市与国家所得无几,而且人口难以控制,城市负担难以承受,社会包袱越背越重。其次是难以对国家多做贡献。为长远计,我们适时提出经济工作要实现“五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就是产业结构要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并实行有选择地审批项目。进入90年代,我们开始了第三阶段的建设,目标是用1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实施了科教兴市战略,一方面,致力于把引进外资和发展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在不断提高干部科技意识的同时,实行了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通过各种渠道招揽人才,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9.26%,在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超过40%,位于西区的9.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起步,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项目正在兴建之中。
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的关系。一切投资活动都有赖于投资环境的完善。良好的投资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珠海经济特区是在落后的农业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基础设施落后,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在发展方针确定后,我们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起点和突破口,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按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抓好城市规划。规划是建设的基础和依据。规划搞得好,不仅有利于生产,而且有利于生活,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珠海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兴城市,国家的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要求我们摆脱过去城市建设的模式,把能否在世界特别是东南亚赢得主动权和竞争力作为考虑城市规划的立足点,把珠海建设成基础设施标准高,功能相对分开、产业布局合理、人口密度小、社会负担轻、发展空间广阔、体现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城市和经济特区。因此,我们把城市建设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大格局中去筹划,把“面向世界,立足未来”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根据通盘考虑、整体规划、适度超前、一步到位、50年管用的要求,先后两次对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现场调查、调整和设计。把1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具体划分为5大功能区,严格按规划要求去安排建设项目,任何人不能随意改变,体现了规划的权威。
其次,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经济发展经验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与之配套的完善的基础设施。“七五”中期,随着我市和特区建设的发展,珠海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国外一些大财团开始前来考察和洽谈投资,但往往是乘兴而来,失望而去,原因是我们没有适应国际交往所需要的大型能源、交通设施,缺乏发展大工业所需要的投资环境。严峻的事实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交通要先行。谁拥有大型的现代化能源、交通基础设施,谁就拥有发展现代经济的主动权。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和经济特区,要参与国际交往与合作,必须加快现代化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真想搞建设,就要搞点骨干项目,不管怎么困难,也要下决心搞。”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吸取中外大都市发展的经验,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跳出珠海框框,从区域经济的高度,建设大交通,抢占发展经济的制高点,增创新优势的发展思路,规划和分期实施多项关系特区前途命运的大工程,集中力量把大港口、大机场等大型能源交通设施“抢”上去。我们用不到两年时间,基本建成了作为珠海港起步工程的两个2万吨级码头,并对外开港通航。其它大吨位码头也在施工或加紧前期工作。按国际标准建设的珠海机场也仅用2年3个月的时间就建成投入营运,广珠铁路即将动工,连接香港的伶仃洋大桥和与我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配套的黄茅海大桥的前期工作也在加紧进行。珠海经济特区作为全国的特区,其建设必须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不仅考虑珠海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仅为本届政府的经济目标服务,更重要的是要为未来几届政府乃至下世纪的发展打基础。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世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我们的双重任务。经济发展固然是办一切事情的基础,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去进行。但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人口、资源、环境的支持。保持好环境,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好的环境是一笔难以估量的社会财富,是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一个城市的投资环境,对于投资者来说,除自然条件、环境保护、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等等外,还要有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我们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城市规划、经济规划和环境规划同时进行。城市设计强调“绿化、美化、净化”,城市建设强调个性化、艺术化,以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并注意控制人口,保护资源,使之协调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强调各级领导要以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去推动环保工作。
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依靠政府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实行统一领导。实践证明,要统一规划,首先要统一土地管理。只有把土地统一规划,环境保护才能落实,才有保障。特区创办初期曾一度出现乱占滥用土地,到处滥开石场,乱挖滥采砂土现象,环境资源遭到破坏。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实行“五个统一”的土地管理制度,提出城市建设实行“八个统一”的要求。城市建设坚持合理利用资源,尽量少占用或不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地、坡地、河滩及新垦土地安排项目,做到“节流”与“开源”并举。移山填海,造地近30万亩。40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都是围垦出来的土地。对城市管理,我们通过总结制订了“八个不准”。所有建设项目要严格根据规划安排,不按规划要求乱建乱盖的,则坚决清理,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把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使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在的珠海,市容整洁、空气清新、人口适度、交通顺畅、恬静安居、秩序井然,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肯定和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宽松环境与法制建设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特区的发展,离不开特区人当家作主的觉悟,离不开全市人民的艰苦创业,奋力开拓。我们十分注意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价值得以实现的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重视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社会关系,逐步形成上下左右协调融洽、领导群众和谐配合,同事之间坦诚布公、互相理解的良好氛围。我们提倡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人们积极探索、大胆试验,致力于建立一个灵活的用人机制,宽松的用人环境,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机会和舞台。
但是,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维护市场秩序,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实现国家对市场的调控,保证公平竞争,规范人们的行为等,都有赖于法制的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都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保证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为此,我们把加强法制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法制宣传,抓好普法教育,并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同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比如投资管理、财政管理、金融管理、市场管理、人才管理、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资源管理等规章以及社会保险、廉政建设管理等条例。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有效地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做到反腐保廉,既勤政,又廉政,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防止和杜绝了各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行为和不顾大局的分散主义现象,对加快我市和特区现代化建设起了保障作用。
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一直把保持社会安定作为优化社会环境、保障改革开放大业的重要因素来抓。首先,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员的素质如何,关系到特区能否坚持和实现党的领导。因此,我们根据特区党员应具备特别好的思想、特别高的觉悟、特别好的作风、特别严的纪律的要求,切实抓好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使党组织成为领导特区建设的核心力量。其次,配合反腐纠风工作,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干部职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警惕腐朽思想的侵蚀,不忘工人阶级本色;正确处理钱、权关系,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不忘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实现远大理想的立足点。同时针对行业特点,制订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对社会存在的“三乱”现象,坚决清理。对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坚决惩处。再次,要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各级综治机构,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巩固群防群治体系;搞好双拥工作,抓好军警民共建活动,增强干警力量,加大防范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黄色”文化和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使特区呈现出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人心稳定的大好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
目前,在珠海特区,生产力快速发展,城乡一片繁荣。面对未来,我们决不能自我陶醉,小富则安,满足现状。尤其是特区要实现从政策优势向功能优势转变,这是比第一次创业难度更大的探索。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发展视野,更新发展思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更好地完成特区肩负的重任。特区建设的实践表明,观念的更新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第一道工序,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影响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特区建设的进程。因此,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求我们的发展观念要变,发展谋略要变。要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跨世纪的历史责任感,振作精神,迎接挑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政策型向功能型转变;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坚定不移地实施“大港口带动大工业,发展大经济,实现大繁荣”的发展战略,继续搞好带战略性的“命运工程”的配套建设,营造适应国际交往的良好投资环境,为今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创造条件;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我市和经济特区新的发展动力机制;坚持走科教兴市之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国内外两个市场结合部的优势,以港澳回归为契机,加深经济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充分运用全国人大授予珠海经济特区的立法权,加强法制建设,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