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实施_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及实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课程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它是以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为目的,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课程。校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将拥有更多主动发展的空间,因而更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同时,它尊重差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必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国家课程改革相关文件及政策的出台,营造了课程开发的大气候,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所做的大量工作,更为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基于以上认识,通过分析学校的自身状况,我们发现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家长的大力支持、学生的良好素质和师资力量的保证,都为我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于是,我校围绕于2000年提出的“立美健体、全面发展、育有特长”的办学目标,进行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开设了综合实践、动画制作、刮画与软陶、形体、民俗文化和轻松作文等六种实验课,在实验课基础上,现已编写出四种校本教材,并正式在学校投入使用。在两年多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我们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建设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学校不同于企业、机关,它是知识、文化的传播场所,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文化的沟通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营造一种独具特色的课程开发的文化氛围的过程。为此,我们特别注意营造校本课程开发的大气候,那就是在重视对实验教师进行培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加强全体教师的培训,使每个一线教师都了解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产生共识,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几位老师和领导的事情,而是全体教师共同的事业与追求。同时注意发挥各个教研组的作用,提倡组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课改的机会。其次,课题组设计、制作科研通讯类的小型报纸,使最新的校本课程开发信息与教师的实践经验定期在报上得到交流与共享。此外,还举办校本课程开发交流会,为教师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读教师们设计的独具特色的报纸,听他们在交流会上理论联系实际的阐述,看他们在课堂上对新的教学理念的运用,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新旧教育思想在教师们头脑中的碰撞与交流,更让人惊喜的是教师们从关注学生成绩到关注学生发展的改变。

为了创设良好的外部开发环境,不断推进实验研究,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1)购置设备。为了上好校本课程的实验课,先后购买优耐美机床、乐高机器人及各种工具。(2)购买学习资料。学校不仅为教师专门购买参考书籍,还鼓励教师根据个人需求,自主购买学习资料。(3)为每个教研组配备专项研究经费,组长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行支配,充分调动各教研组参与研究的热情。(4)奖励编写教材的教师。按一定标准,以奖金的形式奖励完成教材编写任务的教师。教材投入使用后,每学期按照使用情况再次奖励编写者,以体现对编写者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

实验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与追求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获得成功的关键。为此,学校努力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开发条件,帮助他们制定理论学习与开发计划,营造个人开发环境。同时注意以人为本,采取统一和机动相结合的方式,允许他们利用不同的时间自主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内容上,鼓励创新、求异、个性化,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关心实验教师的生活,关心他们的个人成长与精神追求,把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列入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激励他们自我超越,自我发展。

现在,不仅我校骨干教师在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而且学校领导也主动承担实验课,校园里到处充盈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改革之风。这种全校性的良好氛围和环境的形成,使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推进。

二、构建民主、开放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

建立一支自上而下、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渠道顺畅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一支由专家、学校领导、年级组长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根据学科的不同,结成一对一的具体帮助支持小组(见图1)。

图1 培星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组织结构图

为保证组织机构的民主、顺畅,我们提出增强三个意识,即校长的协调意识、领导的服务意识、实验教师的精品意识。两年多来,在校本课程开发支持领导小组与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顺畅、民主、互动的课程开发氛围。

三、由下自上、持续动态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任何一种课程的实验与开发都需要经历一个“由点及面”的过程,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也经历了从单科、单项、单班开始,然后再向年级、全校逐步推广的过程。例如,我校最初在三年级开设科技活动课,而后又在四年级开设电子课,随之又把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等学科进行整合,开设综合实践课,现已在三至六年级全面铺开;形体课从一年级开始试点,逐步扩展到三年级;刮画与软陶课的雏形只是几个兴趣小组,而现在已在全校铺开。这种由下自上,遍地生根的持续动态的开发过程,也使我校的校本课程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生发出更多更新的内容。

四、以课题为支撑,通过校本科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进行校本课程实验和开发的关键在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新课程的热情与能力是当务之急。为此,我校注重以课题做支撑,通过校本科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先后参加了两个全国重点课题,并承担其中的子课题“主体教育视野下小学校本课程的实验与开发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到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立项,同时,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因为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是研究者,而课堂就是实验室。教师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具体而独特的,只有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研究,才能切实解决它们。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注意课题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能解决实际问题,每学期还要写相关的论文与案例。在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后,教师内心深处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逐步形成了校本科研的氛围。科研意识的形成,也同样提升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五、加强监控与反思

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在课堂,要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就要从优化教学过程抓起。为此,我们在听课、评课中始终用教学评价表来指导和监控教学过程。评价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技能以及能力的发展;教学形式上要适当采取小组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搜集、交流信息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结果上,要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生成。在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同时,我们也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做好课后小结。

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来自学生、家长的反馈,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校本课程学生评价活动,并向家长发放有关的调查问卷,从学生、家长的角度,进一步监控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效果,不断调整研究内容,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

通过实施以上策略,我们认为:(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必须遵循课程开发的科学规律,特别是在目标的设定上要与国家、地区的目标相一致,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实际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这样才能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2)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以课题为支撑,依靠专家、区教科研部门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与支持。这样,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持续发展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3)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必须建立在上实验课,开展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有了量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产生科学的教材。而教材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得到检验和完善。最后,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材内容,使之趋于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实验——研发——实施——评价”一体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策略是校本课程开发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同时我们也希望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一条绿色通道:放宽政策,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比例上,适当增加校本课程的比例,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与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在物质、财力上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自上而下疏通研究渠道,为学校配备、提供相关的专家、科研机构,带着课题、深入基层学校做具体的指导,使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避免低效。

标签:;  ;  ;  

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实施_校本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