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办公优或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也许你拥有铺着木板、摆满书籍的私人办公室,双脚翘在凯迪拉克般宽大的办公桌上,有私人助理负责接听办公电话,未经允许别人不敢进你的门。但或许这只是梦境,如今,你更有可能是在庞大的公共空间里埋头苦干,同事们排排坐,或乒乒乓乓敲打键盘,或对着电话喋喋不休,或大声擤着鼻涕,或大口嚼着味道熏天的午餐。对某些人而言,这是神奇的进步——方便沟通协作、保证顺畅的工作流程。对其他人来说,它标志着个人隐私、专注工作与自我尊严的终结。究竟孰是孰非?两位杂志编辑各执一词。 Jason Feifer:我们俩同在宽敞的开放式空间办公,但却在房间的两边遥相对望,我都看到了什么:离我最近的同事戴着耳机,很安静,我也是。如果我摘下耳机,肯定会被6米开外一段不相关的对话打扰走神。我觉得精神难以集中、缺乏个人隐私和归属感,这有些麻烦,毕竟这里是我的工作大本营。但商界坚持认为,此举好处多多。据说,放弃享受私人办公室,让所有人窝在一起,能形成良好的协作。然而,共处的我们却在努力营造独处的感觉。在我工作的每分每秒里,开放式办公运动发挥的作用与预期恰恰相反,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开放式办公或许省了钱,却损害了员工利益。商界是时候承认这一点,让员工免受屈尊之苦。 Anjali Mullany:我认为,开放式办公室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工作类型。虽然我们俩都是编辑,但工作内容不同。同样的办公室布局未必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在我所处的位置,同事们不常戴耳机,团队频繁互动。我们发现办公桌之间的隔板其实是一个障碍,说话时看不到彼此,所以最近把它们拆除了。这是我们共同的决定,团队成员的反馈也很积极。与其互发消息,不如当面谈话。比起看着Gchat图标一整天闪不停,这样效率更高、也没那么令人抓狂,毕竟邮件、Yammer企业社交平台、Campfire群聊工具、各种社交媒体和无数个浏览器页面的狂轰滥炸已经够让人崩溃了。如果有人戴上耳机,我们就默认除非有急事,否则他/她不希望被打扰。这套体系很有用。 JF:我们虽然工作内容不同,但和大部分员工一样,都是以小团队为工作单位。区别在于团队协作时间的长短。所谓工作,就是在团队合作与个人探索两种模式之间来回切换,缺一不可。你的团队时间显然更长,这就意味着,更多时候你是团队的一分子。我参与到团队之中的时间很短,我们是相对无组织的小团队,因项目而聚在一起,有需要才见面,持续时间很短。接着又回到独立工作的状态,此时才能完成工作。但开放式布局无法像私人办公室一样,可开门关门。它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的时间彼此交融。即便戴着耳机,我也常常被打断。没有人给我配助理,这倒是好事,因为我不知道助理该坐在哪里。但我还是想要个屏障,向他人宣布:“很乐意和你聊天,但我现在很忙。”我热爱团队合作,同事问我是否有时间时,我也几乎从不拒绝,但我也需要时间独自工作。无结构办公空间适合你,但对我这样的人却是一种伤害。私人隔间难道不应该是默认布局吗?我个人可以占用一个小房间,而你的团队可以合用一间大办公室,让开放式办公室灭绝吧。 如何改造开放办公室 设计顾问约翰·费里根协助硅谷大小公司(包括谷歌)重塑工作环境。以下是他为消除办公隔阂给出的建议。 多样化是关键 不仅要抛弃隔墙:为了提高效率,开放式布局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区域。“依我之见,必须采用多层次的方法。”费里根说道。“为需要安静环境集中精神的人分设空间,无论他们是认为这样更方便工作还是本身性格内向。我们必须为公司里每一个人提供适宜空间,令他们不分性格或角色,都能感觉舒适自在。” 费里根设计团队创造了协同工作的“聚居地”,同时确保这些空间不会干扰到旁边的同事。如果要提供私人空间(这是必需的!),切勿安置得太远,免得要一路跋涉着实不便。“我们设计了比邻空间。”费里根说道。“电话间或聚居地都在3米范围内。” 有目标的设计 贵公司需要自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促进协作”是一个开始,但“促进产品组和销售组之间的协作”才是实实在在可以放开手设计的目标。“我常听客户说,‘我们想跟谷歌一样。’”费里根说道。“我倾向于跟他们叫板,‘这真的是你们想要的吗,或者你是希望了解实体空间如何表达公司个性?” 光创造空间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强制执行界限。费里根为某些客户制定了区域使用规则。“如果要走进某个区域工作,”费里根说道。“你就不能接电话,不能与任何人交谈。听起来颇有企业专制作风和老大哥独裁的感觉,但身处开放式布局之中,制订协议是非常重要的。” 老板也不能例外 有时管理者确实需要关起门来专心办公,但是让高层躲在传统办公室、而普通员工开放办公的区别待遇会传达出负面的信息,同时也会使他们孤立于开放式办公的福利之外。“不止一次,”费里根说道。“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的高管都跟我们说,‘哇,这过去三周,我对自己公司的了解比过去三年还多。’” AM:大部分开放式办公室功能不佳,主要是因为设计拙劣。我们的办公室确实存在小问题,有时我需要在安静的环境里,潜心钻研某篇文章的编辑或某个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使用更为私人的小角落或会议室,争取一些独处时间。这套系统有效,但不够完美。开放式办公室必须包含各种经过仔细推敲而设计的办公空间,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应有作用。这些空间应该专门定制,以满足个人需求。我不需要私人办公室,不过指定某个房间为“安静区”,没有电话、没有会议,也是挺不错的。我还希望在工作区域附近设一个私人电话间,用于拨打私密电话。我们的办公室里倒是有个电话间,但却是个没有窗户的压抑小房间,距离我们的办公桌都很远。而且,我的手机在那里收不到任何信号!优化设计的开放式办公室还需要考虑谁在谁附近的问题。我被团队成员所包围,这似乎不太有必要。我们还需要超越“开放”与“私人”的对抗。假如办公桌周围是组合式的屏障,可以在办公室里四处轻松滑动,随时按需要重塑办公空间,会很实用的。 JF:那肯定很有意思!我不相信所谓的机缘巧合、意外所获,就是说近在咫尺的人会突然加入彼此的谈话,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新创意。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当我们窝在一起时,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避免彼此交谈,这是职业礼节。即使有活动屏障,除非这些屏障可以隔音并且高及天花板,我想它们也克服不了这一缺陷。否则大家会忘了隔墙有耳,于是嗓门提得更高!交谈与安静之间的冲突,对我来说确实是开放式办公室存在的问题。在办公室以外,我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是绝对的外向性格。但在这里,两年半多了,我几乎对同事们一无所知。因为每一次张开嘴,我都怕干扰到别人。过去,我拥有自己的办公室,同事会偶尔进来问个问题,我们不知不觉就讨论了30分钟。其实,真正的创意往往来源于这样的谈话,新朋友也是如此结交的。开放式办公室却妨碍了这一点。鉴于此,我不知道你的“安静区”比例是否得当。难道不应该反过来,抛弃安静的小空间加宽敞的对话空间,设置大范围的安静区和团队会面交谈的小空间?尽管现在我们说的是复杂的分隔式办公室,配备活动屏障、特定活动的指定区域和多个电话亭,但既然来到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奥卡姆剃刀”时刻,那么简单的就是最好的,还有什么比设立私人办公室更简单呢? AM:我不认为单纯靠近其他同事就能激发大家的创造力和协作精神。但我认为很多办公室,包括我们的办公室,都缺乏沟通交流,而在我的工作中,接近对的人有利于推动沟通流程。我们一整天彼此离得很近,互相分享创意,这绝对提高了团队的协作性,并且让我在工作上感觉更愉悦,减少了孤立感。也许你身边坐的不是对的人。个人而言,工作时敲别人的门常常让我有点害怕,好像打扰了别人的工作。我很少这么做,除非是特别熟识的人。但如果他们就坐在我附近,在走近前我就能知道他们只是在刷微博而已,焦虑感就少了些。鉴于我们改变了编辑部的办公桌布局,我了解了几位此前没有机会交谈的同事。我们甚至还开始就新的项目进行合作。但我确实赞同,开放式办公空间并不完美。因此,归根结底,我坚信工作空间必须是尽可能多样化的环境,因人制宜,满足特定公司不同员工的需求。这需要大量深谋远虑和工作流程的规划,颇具难度。随着各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发生,从远程办公的兴起到“工作”这一概念的进化,亲历办公环境与时俱进想必很有意思。 即便戴着耳机,我也常常被打断。我想要个屏障,向他人宣布:“很乐意和你聊天,但我现在很忙。”开放的办公室是好的还是低劣的_办公环境论文
开放的办公室是好的还是低劣的_办公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