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6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上的不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择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这两年间于我院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为其先后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心电图的检测结果。结果:100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61%;100例患者中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17%。动态心电图检出率远远高于常规心电图,统计学有差异(P<0.01)。结论:对于确诊为冠心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检测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检出率。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无症状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and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October 2015 this two years in our hospital 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00 case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elects October 2013,respectively the has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and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detection.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ECG detection results. 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 of 100 patients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was 61%. The detection rate of 100 patients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was 17%. Dynamic ECG detection rate is much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ECG,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Conclusion:for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the use of dynamic ECG for 24 hours dete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detection rate.
[Key words]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routine ECG;coronary heart disease;myocardial ischemia;no symptoms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在无胸痛或其它心绞痛等同症状的情况下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包括心电图一过性ST段变化、心肌灌注缺损和可逆性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等。在县级医院心电图一过性ST段变化见于常规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故本文选择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检测方式,试探讨二者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方面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这两年间于笔者所在县级医院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其基本资料如下:①性别: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②年龄:最小者65岁,最大者85岁,平均(76.15±8.38)岁。分别为100例患者先后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为防止研究结果受到干扰,试验已将具有如下状况的患者排除在外:①电解质紊乱,有低钾血症症状;②有明确胸痛或心绞痛症状;③左心室与右心室具有明显的肥大;④严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或扑动,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首先为所有患者做常规心电图检查,统一使用日本光电9130P心电图机检测,医生对其进行人工分析,之后将数据全部收集、记录、汇总。随后,为所有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统一使用美国Mortara公司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检测时间为24小时,检测期间,患者可以正常饮食、作息,避免剧烈和扩胸运动,认真记录日志。检测结束后结合患者日志进行回放分析采集数据。
1.3 观察指标
对比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患者发作无症状心肌缺血时的心电图表现,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常规心电图:安静状态下描图,排除伪差及干扰,ST段下垂型、水平型下移≥0.05mv;连接点型ST段下移在J点后0.08s≥0.2mv[1]。
(2)动态心电图:排除伪差及干扰,排除患者有胸痛不适的时间段,ST段下移标准符合“1×1×1”法则,即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1mm,并持续≥1min,两次发作间隔时间≥1min[2]。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数据,行卡方值加以检验。两种方法操作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卡方=40.69,P<0.01,有极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率
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高达61%,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仅有17%,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距,统计学有差异(P<0.01)。
2.2 动态心电图的详细检查结果
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笔者共对6时~12时、12时~16时、16时~21时、21时~次日6时四个时间段(共24小时)进行了心肌缺血发作次数的调查。其中6时~12时、16时~21时两个时间段发作率最高。
3 讨论
临床实践中医生将心绞痛症状作为疾病活动的一个指标,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一概念不能准确反映冠心病人的疾病特点,在糖尿病人、老年人和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尤为明显,这些病人是无症状心肌缺血高敏感者,这些病人的心肌缺血缺乏相关症状并不意味着病情较轻或者预后相对较好,相反因患者发病时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其预后普遍不够理想。无症状心肌缺血作为一种特殊的冠心病,特指在临床上虽有心肌缺血等冠心病的客观依据,但在发作时通常不会出现心绞痛等主观症状,大多数发生在日间极轻体力活动或静息时[3]。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包括:缺血发作时未达到痛阈、缺血程度轻或持续时间短、疼痛阈值较高、全身疼痛刺激感知缺陷或心绞痛警示系统缺陷等[4]。因患者日常无症状表现,常规心电图检测无异常发现,医生与患者都对其忽视,故在发病后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患者突发心梗或猝死。因此,对于这种疾病,临床必须借助可行的方法或措施来提高其检出率,在县级以下的医院,动态心电图便是很好的选择。常规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查有明显的缺陷,即时间点过于片面,若检查时患者病情未发作便很难实现准确的检出目标;与之相比,动态心电图可以全天24小时对患者进行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5]。如表2中的“发作时间分布”,6时~12时、16时~21时两个高发时段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检出,而常规心电图若不在此时检测便无法检出。并且,表1中动态心电图高达61%的检出率也显示出该检查方式与常规心电图比较有高敏感性。
结语:
冠心病本身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对于患者生命健康有很大的威胁;而无症状心肌缺血,因其鲜明的隐匿性而很难被患者及医生给予重点关注,一旦发病,所造成的危险将比普通冠心病更高。心电图是有效检查方式,本文以无症状心肌缺血为检测目标,对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进行了诊断效果的对比,结论证明动态心电图更具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心电图学\郭继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9-163.
[2] 动态心电图学\郭继鸿.张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3-659.
[3] 王晓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85-86.
[4] 动态心电图学\郭继鸿.张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3-655.
[5] 李惠娟.使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8):62-63.
论文作者:张晓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心电图论文; 心肌论文; 患者论文; 动态论文; 常规论文; 检出论文; 无症状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