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以通江县方山村为例论文

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以通江县方山村为例论文

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
——以通江县方山村为例

任 倩,尹德志

(西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 610039)

摘 要: 在乡村旅游扶贫中通过整合乡村资源来实现产业融合,是促进精准扶贫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通江县方山村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的路子,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以通江县方山村为例,探析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旅游扶贫的内涵、价值,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对策,对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意义重大。

关键词: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经验借鉴

引言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乡村旅游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是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为了实现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的工作目标,2016年,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五大任务”和“八大行动”被正式提上议程并实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

在国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祝衍军[3]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建设探究》中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更好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加强高职院校的兼职教师建设。费云生[4]在《高职教师能力素养培养策略探究》中认为,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教师应该依据高职教育学生的职业性特征,进行学生的培养工作,同时将教师的素质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通江县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核心区域和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也是秦巴山区沿山生态旅游核心区域,是中国节会旅游投资价值潜力县。2016年以来,通江县积极发展贫困村特色旅游,以实现脱贫致富。通江县瞄准自身致贫原因,构建了具有地域贫困特征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本文以通江县方山村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这一模式在精准扶贫视阈下如何实现真正的、根本上的脱贫摘帽,同时为其他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效的理论价值和实践经验。

一、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内在逻辑的契合点

(一)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一致

发展乡村旅游与实施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帮扶乡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贫困地区利用本区域内的资源、文化、地理优势发展当地特色乡村旅游以促进精准扶贫,一方面将带动本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资金、人力、资源的流动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村民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业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它不同于过去所采用的“输入式”传统扶贫方式,而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新型扶贫方式。

So we think the learner autonomy should be developed with the guide and controlled by the teacher.Without teachers’guide,it will bedifficult toachieve.

(二)乡村旅游是推进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

方山村以发展旅游观光和特色休闲农业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以新型的农业经营形式和消费业态来培育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现已完成600亩观光农业土地整理和土地流转。在产业发展上,方山村注重系统谋划,找准发展定位,从实际出发,坚持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突出特色,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效益链条。现如今,方山村已经焕然一新,蜕变成为了集休闲观光、果蔬采摘、生态养殖、体育运动于一体的“通江县后花园”。

(三)乡村旅游扶贫推动物质、精神双脱贫

方山村是秦巴山区的一个贫困村落,距离通江县城仅3.5公里,但经济发展依然落后。据2014年数据统计,方山村合计1296人,建卡贫困户57户,人均年收入仅有4400元,同年被评为贫困村。在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通江县委县政府结合方山村实际情况形成了“巴山新居+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的新思路,实施“1+6”扶贫工程,加快推进方山村扶贫开发建设进程。按照城市功能、农村风貌对方山村进行改造,现已将该村建设成集农业观光、休闲、运动于一体的名副其实的“通江县后花园”,2016年末已实现全面脱贫摘帽。方山村乡村旅游扶贫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二、精准扶贫视域下通江县方山村乡村旅游扶贫取得的成绩

乡村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交通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的山区,创新型人才相对缺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整合开发,就必定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同时,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必定引入各种技术型、创新型人才,不仅可以学习外来先进技术,还能帮助贫困地区人口开阔眼界。对乡村资源进行重整后,在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将逐渐转变为开放式、高水平循环。不仅将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能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程中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1.2.2 输卵管畸形 输卵管畸形包括:①输卵管缺如,较常见于单角子宫及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切除一侧或双侧的输卵管;②输卵管长度异常,输卵管长度改变可使伞端与卵巢的位置不协调,进而影响输卵管伞端拾卵;③输卵管副伞及开口异常也可影响拾卵过程;④输卵管系膜囊肿亦可影响输卵管的结构及功能,导致不孕。

(一)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过程出现融合水平不高、融合类型单调等问题。在贫困地区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极少,且辐射带动能力弱,这是由于贫困地区人才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和新兴技术缺乏等多种原因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农业生产仍全面处于小农自耕状态。利益联结机制决定收益分配的实现方式,同时也是农户参与三产融合追求收入的基本动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矛盾,其根源在于是否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过度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容易出现损害农户利益的现象。

(二)注重整体谋划,产业效益链条逐渐形成

乡村旅游具有浓厚地域色彩,具有民族历史特色的乡村人文加上特有的生态资源、自然风光、生产生活方式对城镇人群形成的吸引力,通过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使乡村旅游成为带动中国贫困农村全面发展的新动力。精准扶贫的核心“五个一批”中,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始终占据着重要席位,而“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正是落实好乡村旅游扶贫相关举措的行动指南。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能使当地村民从根本上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这一点是与精准扶贫中的激发内生动力是完全契合的。

(三)完善培训机制,村民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具体分析和科学评价,然而地方政府、居民和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在这两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对农业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创新价值缺乏深入探析。在资源保护方面,一些政府部门也只是片面盯着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完成当前的脱贫任务,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区域乡村旅游资源承载能力降低,最终必然导致发展乡村旅游失去良好的生态资源基础。因此,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开展扶贫工作时,要注重经济、环境、文化效益的平衡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强调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

高成山和高枝抄起扫帚、扁担,噼哩啪啦乱打,杨露露一把抢过高枝的扁担,狠性命地敲下去,鲜血从高木额头挂下来;他大吼一声,夺下母亲手中的扁担,发疯地横扫,将他们赶出房间。高木拉起梨花,自己在前,梨花在后,夺门而出;到了村道上,高木叫梨花快跑,自己挡住了父母和弟弟的去路,挥舞着家伙,扬言道:“谁敢上前一步,我就打断他的双腿!”杨露露见儿子这副吞头势,顿时跌坐在地上,拍手拍脚地干号道:“你个小死人呀,你被黄家害得还不够惨呀?你看看你现在,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

三、精准扶贫视域下通江县方山村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严复最早在《天演论》中“译例言”讲到了译事三难:信、达、雅。虽然简短三字,但却道出了翻译的要求与原则。之后各种翻译思想,如信、达、切,形似,神似等均是对其延伸与发展。

(一)认识资源不足,开发资源无序,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增长乏力

方山村为了使村民能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相继成立宣讲服务队,逐户宣传最新扶贫政策,量身定制脱贫计划。积极组织村民到优秀示范村参观,邀请致富能手讲敢干苦干致富故事。村里组织的培训涵盖面广、实操性高,不仅有适应当地需求的专业务农知识,还有其他示范村脱贫致富的经验传授。政府相继地开展乡村旅游服务、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以惠村民,在培训中,既邀请“洋专家”从理论知识层面进行培训,也请有经验的“田秀才”从实操层面进行培训,以村民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二)产业融合较差,利益机制不畅,乡村旅游扶贫内在矛盾待解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坚持作为通江县的控制区、功能区和统筹城乡示范区域来打造,加快推进交通、水利、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一步到位。到2016年年底,方山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聚居点和农民廉租房相继建成入住,并配套建设有健身、环卫、排污、停车、路灯等公用设施,对194户普通农房进行了改造;对曾经的“方山蚕丛路”也进行了彻底改建,最终建成长达15公里的6米多宽主干道,近7公里的4米多宽的次干道,以及集休闲运动、观光作用于一体的生态步游道10公里;新建运动场地2万多平方米,自行车道12公里,“1+N”公共服务主体已完成。

尽管方山村已经在2016年成功脱贫,但是目前方山村的乡村旅游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乡村旅游提高扶贫水平任务还比较艰巨。

(三)政府主导较强,社会参与较弱,乡村旅游扶贫依耐性难以消除

在政府主导下,方山村的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村民逐渐脱贫致富。但乡村旅游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是高度综合了经济、文化、社会的产业。乡村旅游扶贫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容易制约乡村旅游业的长期有效发展。另外,由于地处偏远地山区,大多数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知识水平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输血式”、“救济式”扶贫模式。另外,在当地乡村旅游行业中的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容易引发争端,这就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方山村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精准扶贫视域下促进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

(一)明确权利义务,在保护中开发

乡村旅游资源具有服务价值,要因地适宜地对每一区域的游客群体来源、可承载的旅游人数、可开发的旅游规模,以及对区域内旅游资源存在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根据地建立健全相关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系统脆弱地区的生态资源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对生态资源的立法保护十分有必要。在对乡村旅游资源用好开发和保护“两条腿”的同时,如何“拄”好有效监管的“拐杖”同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已经形成的相关法规基础之上,关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监管的法律法规应该建立起来并严格执行,逐渐将乡村旅游纳入到法制化轨道,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城镇工业企业以及居民生活中的污染向乡村蔓延,从而达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二)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体系、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具体举措,为农民群众关心的涉及根本利益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加快建立和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将企业与农民的关系转变为紧密的合作共赢关系,保证农民财产收入多渠道、持续性增加。更加有效发挥国家和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扶持资金的作用,乡镇龙头企业要起到积极引领作用,制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从而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政府对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加大扶持政策力度,可以先进行三产融合试点,建立信贷政策和技术咨询扶持上的激励机制,调动投资者、农户对三产融合发展的认知度和积极性。

(三)构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扶贫治理模式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在自治方面,健全完善完备的乡村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旅游村民自治机制是维护村民利益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形成一种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商议、实施和管理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企业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建立扶贫项目,不仅给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能盘活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给当地带来就业创业的生机活力。政府部门更应综合运用乡村旅游扶贫,把企业与贫困地区各自的优势有机整合、重组。在法治方面,要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乡村旅游业的相关法律体系,强化法律在乡村旅游扶贫中的权威地位。农村基层干部更要加强法律意识,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执法能力,对于在扶贫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严厉惩治并引以为戒。在德治方面,要强化贫困村民道德教化作用,建立道德激励机制以提高脱贫意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也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服务水平,因此,应建立对乡村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教育机制。

结语

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精准扶贫是一项见效快、可持续的扶贫方式,各地都在竞相探索。通江县方山村是众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成功案例中的一个,其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经验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同时,其存在的不足也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由于笔者占有的资料有限和调查研究的不深入,也许有些成功经验并有没总结出来,有些深层的问题也许还没有被发现。期待和同行一道,继续深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更好促进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罗章,王烁.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旅游内生脱贫机制——以重庆市“木根模式”为例[J].农村经济,2018,(1):51-55.

[2]韩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十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虞洪,林冬生.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分析——基于四川省通江县的实践[J].农村经济,2017,(9):63-69.

[4]邓维杰,何海燕,朱淑婷.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2017,(12):44-49.

[5]王颜齐,李玉琴.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实困境及模式选择——以黑龙江省6个贫困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8,(12):6-8.

[6]颜强,王国丽,陈加友.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对策——以贵州贫困农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8,(2):45-51.

[7]张红艳.乡村战略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索——以湘西十八洞村为例[J].农业经济,2018,(9):53-55.

[8]李小娟.创新乡村旅游扶贫的受益机制[J].开放导报,2018,(4):67-70.

Research on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Taking Fang Shan Village of Tongji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REN Qian,YIN De-zhi
(Marxism College ,Xihu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China)

Abstract: That realiz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resources in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s not only a long-term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promot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Fangshan Village in Tongjiang County has gone out of a way to develop rural tourism and promot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which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in other places.Taking Fangshan Village of Tongjiang Coun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sums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the promotion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rural tourism;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experience 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 F3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2019)26-0038-03

收稿日期: 2019-07-18

基金项目: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乡村特色旅游促进精准扶贫研究——以‘营-蓬-仪’为例”(LYC16-10);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地方治理中的乡规民约与法制融合研究”(SCXF201601)

作者简介: 任倩(1994-),女,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尹德志(1969-),男,四川南充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三农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 本 然]

标签:;  ;  ;  ;  

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旅游扶贫研究-以通江县方山村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