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当前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于工程高效率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今高质量建设工程建设下,一旦技术操作应用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项目质量高效建设。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建设标准,针对当前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管理优化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1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新技术引进管理不到位
建筑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理念需要与市场经济实现有效协调,符合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在面对当前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当下,建筑市场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实际发展目标,符合建筑工程质量高效建设的要求,必须积极实现技术的更新,只有技术应用到位,才能够为建筑市场的整体推进创新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建筑工程项目技术交替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则是新旧技术未能有效衔接,新旧技术交替、出现较大的偏差,不但促使新技术的价值无法全面发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作用,而且原先技术应用同样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在新技术引进中,管理人员要立足工程项目技术应用现状,制定引进计划,循序渐进的实现新旧技术交替。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未能针对新技术制定引进落实规划,与新技术相协调的技术人员未能准备到位、技术操作设备未能及时更新等问题的出现,不但导致新技术引进成本上升,而且影响了技术效果的有效发挥。此外,管理人员同样还应认识到新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事物,需要积极号召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对新技术和旧技术的应用条件、应用优势、应用缺点等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在各方面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切实制定新技术引进使用的计划和方案,为技术引进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与旧技术实现准确的衔接,共同贡献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基于以上分析,现实管理工作中技术管理人员可能过度注重新技术引进成本的管控,忽视了对技术本身引进过程的管理。
当前工程管理单位在新技术引进过程中,为了保证成本投入的最小化,技术引进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再加上部分管理人员缺乏长远性的技术引进理念,未能立足长远发展的层面上,因此导致技术引进不但与原先技术应用无法实现顺利的过渡,而且同样造成了一系列不良问题的出现,深刻影响工程质量的高效率建设。
1.2 施工技术队伍管理不完善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则是高效率、专业化水平高施工队伍的存在。在现代化施工建设理念下,只有技术队伍操作水平高,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观创造性、技术研发性、团队协作性,将技术价值贡献于工程建设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基于以上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施工技术队伍未能有效创新建设。具体而言,首先缺乏专业水平操作高的人员队伍。某些工程单位为了降低人力资本投入,大量选择未经过系统化培训的、缺乏经验的人员参与到技术队伍中。特别是选择进城务工的、未经受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农民工,对于工程项目而言,农民工施工理念未能有效跟随时代和社会发展,技术应用还停留在以前的认知层面上,技术操作水平低下。且这部分人员队伍流动性大,有的工程单位想要投入资金和机会进行培训,人员的不固定导致培训工作无法有效开展,阻碍了高效化基础施工人员队伍的建设。其次,技术队伍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当前,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队伍建设结构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部分工程技术队伍,一方面年龄结构存在不合理:施工技术中年龄较大的人员较多,其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技术更新速度慢;另一方面,施工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存在不合理:缺乏高学历的技术人员,因此在新技术研发中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一支高效的、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队伍,必然从结构上需要完善建设,从而能够有效应对技术操作出现的紧急问题,提升技术操作水平。但是,当前管理队伍未能就施工技术人员结构改进创新完善,未能立足长远层面上,从经验和知识、资历和学历之间有效权衡,导致人员队伍建设水平低下,无法有效满足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建设。
1.3 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施工技术应用是否到位,不但取决于技术本身与工程项目是否符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技术操作应用过程是否满足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当前,施工技术操作应用中,由于缺乏科学化的监督管理体系,导致部分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中,主观随意性大,未能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实施,影响技术操作应用价值的发挥,给建筑工程项目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缺乏及时的、相适应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工作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导致想要对问题处理已经到了不可挽回或者损失更大的地步。此外,虽然当前某些工程单位并不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但是监督工作出现严重的形式化倾向,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监督体系尚未形成,动态化追踪监督利用效率低下,对技术高效应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2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2.1 制定新技术引进规划,提升技术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工作的进行,需要正确分析,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新技术合理引进基础上,立足于工程项目本身,制定合理的新技术引进规划。具体而言,首先,在新技术引进之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新技术,确定新技术引进是否具有较大的可能性,是否能够与工程本身相适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引进规划。如,防水施工新技术的引进使用。在引进使用最新的防水新技术之前,技术人员应明确此种新技术主要是通过聚合物水泥基复合膜涂膜施工建设的,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且涂层厚度必须合理控制。只有明确防水施工新技术要求和规范,才能提升新技术的操作价值。其次,为了促使新旧技术实现衔接,需要通过信息化技术,尤其是建立在BIM基础之上的三维模拟的实现,可视化、直观化的发现新旧技术衔接之间是否存在问题(如下图1所示)。且为技术人员改进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新旧技术衔接需要管理人员做好科学的规划引导,创建完善的管理环境,对于新旧技术衔接出具规范性强的规章制度,一切工作按照章法开展,有效降低了新旧技术衔接存在的误差。最后,新技术引进以及新旧技术衔接必须以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等为基础标准,在“质量第一”的理念下,技术引进规划的制定要保证技术引进科学化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新技术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建筑工程引进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成为一项趋势,在此种新技术引进中,技术人员要根据工程具体施工情况确定大体积浇筑是通过分段浇筑还是整体浇筑的方式展开,然后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混凝土运输线路、运输量、浇筑设备和振捣机械设备。通过观察施工环境,如果施工环境较为潮湿,那么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如果混凝土中添加缓凝型外加剂,那么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2.2 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提升技术施工队伍管理水平
一方面,对现有技术人员输送到外部进行技术的交流和学习,管理队伍要主动投入资金,提供平台和机会,组织人员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模拟技术操作使用,提升现有技术人员操作水平;另一方面,施工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中,需要积极引进全新的技术人员,为整个施工技术人员队伍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新引进的技术人员知识应用,同时加强本单位内部技术的研发。此外,施工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中,积极优化当前技术人员结构,从年龄和学历结构上优化改进,立足长远角度,细致化分析,以此整体上提升整个施工技术人员队伍施工水平。
2.3 建设动态化的、追踪性强的监督管理体系
就当前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工程项目建设更加注重细致化的处理,技术操作应用类型多、操作要求高。因此,为了保证技术的高效应用,切实需要建设动态化、追踪性强的监督管理体系,只有监督管理工作到位,才能针对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为工程实现稳定化、顺利建设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在建设动态化、追踪性强的监督管理体系中,一方面,积极强化信息化技术的使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在线追踪、在线反馈的监督平台,通过数据库的更新,发现技术操作应用存在问题。如,基于BIM技术基础上监督体系的建设,便可以实现在线监督和在线交流(如下图2所示)。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第三方监理机构。通过公平合理的招投标工作的进行,选择经验丰富、市场声望高的监理机构深入到工程单位中,参与到实际监理工作中,为工程质量高效建设发挥有效的促进作用。
3 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优化需要注重的问题
3.1 注重施工技术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工作进行中,需要注重施工技术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创建良好的制度化环境,为技术的优化使用发挥有效的制约引导作用。首先,健全完善安全保证体系。工程项目在项目经理带领下,形成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并且分设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其次,明确安全人员管理职责范围。项目经理作为安全管理的第一人,各个管理部门人员参与到项目安全管理中,实施全方面监督管理。且项目安全管理机构作为专门的安全处理单位,需要严格遵循规范标准,对技术操作违法违规问题专门化处理。最后,技术人员安全管理到位。专职安全员检查工作到位,如,对于施工操作未能科学佩戴相关设备,以及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等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还要做好专门的爆破、拆除、混凝土及土方施工中相关设备维护处理工作。
3.2 注重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科学化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科学化应用也是保证技术高效应用的基础。一方面,注重施工材料应用的高性能、高质量,尤其是新技术使用更加注重对绿色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施工设备及时维护保养,对于老化设备做好淘汰更换准备,保证设备应用功能性完整,在设备应用到位基础上,与技术发挥有效的协作作用,提升技术操作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工作进行中,针对当前技术操作应用存在的问题,能够从实现强化新技术合理引进、高水平施工人员队伍建设以及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科学化应用等方面创新改进,在注重施工技术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以及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科学化应用基础上,实现技术的优化使用,提升技术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吴艳.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6).
[2]徐刘宝.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 2018(17).
[3]汪建工.试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优化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 2016, 14(9):91-92.
论文作者:林灿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技术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新技术论文; 操作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队伍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