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认真默读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小学生默读能力的现状如何?如何循序渐进培养小学生的默读能力?首先要明确小学阶段默读能力的训练目标,教给学生正确的默读方法,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关键词:默读能力;训练目标;默读方法;默读习惯
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活动,一个人一辈子可以不写作,却不可以不阅读。如今,知识世界的日新月异、学习的终身化、生活节奏的日趋加快,使人们必然越来越强化阅读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也必然导致阅读方式的变革:必须坚持以精读为主,以略读、浏览等默读为辅的阅读方式,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默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是粗粗地读,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在默读过程中,学生能静悄悄地、真正独立地感悟、积累语言。在小学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并对各年级的默读提出了如下要求:低年级: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中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高年级: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由此可见,大纲对各年段提出的默读要求是有层次的,而且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默读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对各年段的课外阅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以说大量的课外阅读主要采用的形式是默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刻不容缓。
二、小学生默读能力的现状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默读能力却不尽人意。目前有的课堂上虽然经常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但是基本上看不到学生静悄悄地读书、思考,以至于有的学生到了六年级还不会默读文章。经过低年级的学习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常规,初步学到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简单的学习方法,如掌握了汉语拼音,学会了查字典,掌握了1000左右的常用字,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和初步的理解能力。但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几乎没有默读能力的训练,课外阅读量也相当少。因此,在学生升入中年级时,有的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语文教学的坡度较大,主要体现在读和写两方面,尤其在写的方面差距较大,三年级要求写300字左右的文章,不少学生不适应。这应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应该在低年级训练的学习常规没打好扎实的基础;应该具备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和简单的学习方法等,没有很好的形成;没有打好写句子、写片段的基础。二是到三年级后,没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默读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差,阅读量不够,书面积蓄不足。最后是读写结合不够理想,学生小练笔太少,因此作文就会有困难。
三、如何循序渐地培养小学生默读能力
1.明确默读能力的训练目标
默读能力的基本标准:(1)理解。包括对读物内容、思想情感和文字表达(字、词、句、段)诸因素的理解及编写读书提高。(2)速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阅读速度:学生在一定单位时间内阅读文字所能达到的数量;或一定数量的文字所要阅读的最短时间。(3)记忆。在理解基础上,在一定速度下,默读一篇文章之后,能较好地复述、回答问题、背诵。(4)评价。在理解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和语言能鉴别正误,做出有情、有理的判断和欣赏。从阅读效率来讲,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构成阅读效率的两个基本要素,而阅读速度又是指阅读理解不低于70%时的速度,在理解基础上才能求速度。
2.教给学生正确的“默读”方法
叶老先生曾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就是凭借国文教本”。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默读能力呢?
所谓“默读”,是指大脑的语言中枢以及相关的发音器官都处于强烈的冲动之中,会出现内听现象或情不自禁地发出很轻,不易察觉的声音。从小学语文第四册开始要求学生默读,要求教给默读的方法,逐步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一边读,一边思考。但是一开始就要求学生默读,大部分学生做不到。
首先,指导学生“轻声读”,并鼓励学生读得越轻越好,读的时候还要提出“边读边想”或“边读边作标记”等要求,为“默读”做铺垫。
其次,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默读训练的要求,直到学生达到“三不”、“三到”。“三不”,即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还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开始学习默读时,我找到人们在图书馆读书的录像,让他们观察人们是怎样默读的。注意观看人家默读时的姿势。如怎样持书?眼睛和书保持怎样的距离以及怎样的坐姿?大家一起议一议,做一做,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默读方法应该是只转动眼球,依靠视觉运动进行,而不能借助“唇动”辅助的多余动作。依靠视觉运动进行的“眼动”式默读速度要比借助“唇动”的默读速度快得多,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默读的感性认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方面许多项目多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学生默读习惯的养成,也要经过不断地练习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眼动”的方式进行默读,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运用默读。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读物上,不受外界干扰,由词到句,由句到行,由行到段地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同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划(如划出重点词,中心句等),体会如何在默读时捕捉重要信息。稍加熟练时,可要求学生经常性地对阅读材料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和批判。写读书笔记:如摘抄秒词佳句,写写读书感受,写写主要内容等。在学生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与技巧后,笔者就着手让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在课外阅读中不断进行默读实践。久之,学生便会养成正确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自可逐渐得到提高。
总之,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循序渐进,经常训练,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就会养成,其默读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莲塘小学 362300)
论文作者:陈春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速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习惯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