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身现象的合理性根据论文

论文身现象的合理性根据

文/杜今

摘要: 作为考古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文身现象的存在是有其重要的合理性根据的。而从古到今,文身的象征意义和存在意义也在发生着改变。第一,获得认同感的心理需要。它包括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文身不仅是一种自我接受和肯定的表现,还是被某一群体或社会认同接受的标志。第二,逃避心理的影响。为了规避某种危险或逃避某些压力,文身成了保护自己、释放自己的一种方式。第三,美化自我的一种手段。追求美丽是人的天性,文身作为身体装饰的艺术有美化的作用。第四,作为一种精神期待与纪念。通过文身图案来表达对平安、好远、健康等的追求或表示对某人某事的纪念和祝福。本文运用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增加对文身现象的阐释力度,力图较全面的分析文身现象的合理性根据。

关键词: 文身 认同 逃避心理 美化自我 期待与纪念

自原始社会以来,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就与文身有着密切的关系。近来文身常现身于体坛、影坛的明星身上,引发媒体大众的广泛关注。文身是考古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文身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也被赋予了愈来愈多的形式和意义。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更是社会建构中的一种“变相”的反映。另外由于文身从开始的刺刻制作到完成后的表现形式的独特性,不可忽视的一点便是文身的污名化始终存在,这种以文化进化论的观点对文身的评析,也在文身的演变发展研究中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然而,按照进化论的说法,在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文身现象应该是逐渐消失的,这显然与当下文身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又转向时尚潮流发展之势是相违背的。这也表明将文身的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盖其他特征是失之偏颇的。

其中早期的文身曾被做为一种刑法,在中国和日本等都一度视为处罚手段,鉴于文身作为刑法的存在已消失,本文将摒去文身的该历史作用,同时力图改变固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偏见。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发现相关文献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深刻理解文身这一艺术形式存在和传承发展的内在根据。

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每组母羊中随机选取6只母羊禁食24 h、禁水2 h后进行屠宰。在颈静脉处放血处死、立即打开腹腔、取出内脏,在冰盘上小心剥除胰腺的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后用锡箔纸包好,立即放入液氮中冷冻。同时参考《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迅速在冰盘上剪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各肠段约7 cm左右,并用预冷的生理盐水将各肠段上的食糜冲洗干净,用锡箔纸包好放入液氮中快速冷冻。所有样品转入-20℃低温冻存备用。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文身的形式和象征意义多种多样,但上升到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则大致归于四个大类中。

文身产生的第一类原因是体现一个群体的象征作用。苏丹喀士穆的土著居民视文身为自身部落的标志;而在新西兰的毛利人文化中,文身图案用来表明个人社会等级和判断所属集团。因为文身可以使自己的特性显示出来并受人尊敬,故而是值得骄傲之物,(利普斯,2010:45)。不论是标示着成年与否,用来区分敌友,还是对在纺织狩猎乃至打仗中表现优异之人的褒奖,都是体现了一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既包括社会认同也包括自我认同,是一种承认和肯定。而通过文身这一方式恰恰可以表现出来。文身者即是通过文身来标榜自己的群体身份,反映个人身份,是对其群体身份与地位的正向的认知评价以及情感价值体验。同时,一个群体接受该者的表达方式亦是允许其文上本群体的标识或图案。认同感在文身的体现时至今日依然存在。

文身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为了审美的需求。通过把作为自然物的人体添加某些象征性的符号从而转化成为表现文化的对象,人体装饰就是为了满足一种审美的需求(马广海,2003:378-379)。这种以审美为动机的文身形式丰富多彩,古老的塔斯马尼亚文化采用疤痕文身,即图案的刺纹和斑点不着颜色而形成,在今天的非洲大陆上仍然流行。另一种涂色文身手续更为细致、图案繁缛布局调和华美,这种文身手法在新西兰的毛利人中有着极好的效果。现代社会出现的文身图纸、水晶纹身等装饰性暂时性的文身也缓解了追求美丽而又对永久性文身彷徨不定者的顾虑(霍发水,2007:56-57)。而以审美为动机的文身图案极具美感和吸引力。卡都卫欧族族人的脸有时候是全身都覆盖一层不对称的蔓藤图案,中间穿插着精细的几何图案。画画使用的母体相当简单,螺旋形、S形、十字、锯齿形、希腊回纹、卷轴形等等,但都把这些母题结合成使每一个脸孔图案均具原创性(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2009:223)。现代社会中,文身图案愈来愈丰富,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仕女武士,以及新时代诞生的新奇图形、文字语言等等,都成了可以被文在身体上的图形,极具创新性和个性。

文身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是为了避免伤害。文身的习俗在古书中多有记录,如《汉书·地理志》中谈到“(越人)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班固,1990:卷八十二下)。这些文字说明了人们之所以要文身,是为了规避走兽的袭击伤害而选择通过纹饰装扮达到恫吓和凝聚的作用。德国人类学家利普斯(2010:45)认为,在皮肤上画上图案的显著效果是作为一种心理武器,从而引起敌人的恐惧;古代不列颠人在打仗中以蓝颜色涂抹身体,以具有可骇的外貌。这其实也是印象管理中的一种策略:恫吓。通过给别人造成恐怖印象使别人由于害怕而接受控制或不敢挑战,由此达到自己的目的。文身恰好充当了制造印象的手段,这是一种印象建构。海南岛黎族妇女的文面也说明了这点,长期处于矛盾冲突状态下的黎族妇女常常成为被掳掠的牺牲品,妇女的弱势地位使她们以纹面来自我保护,以期望改变被掳走的局面,进而寻求安稳安全的生活。这时文身就成了自我保护、抵御外侵的手段。无独有偶,我国独龙族妇女文面的渊源也同黎族类似。妇女为避免惨遭掳掠,将脸刺染上一种黛墨青纹,令人观之而感到恐怖(方鹏,2005:104-106)。这种逃避心理也赋予了文身存在的重要作用,以改变印象来增强或减弱自身存在感从而应对危险实现安全。

宝宝说:“爸爸妈妈,请你们在帮我挑选东西前,好好查一查有关的安全标准,避免买来有安全隐患的物品,减少对我的伤害。”

文身产生的第四个原因是为了精神寄托,以表达文身者的期待、纪念或祝福。古时在北方民族中,以事巫祝事务的人物,往往也有绘面现象。这些人常常在身体上绘许多奇异纹样,如圆圈曲线、嘴、眼睛等样纹,由此并借助多方能力与机巧,行祛病、除邪、攘灾之事,敏于通神、卜贞吉柞之机宜。在另外一些民族中,活着的人为表达对死者的抚慰、亡魂的一种恐惧,在举哀过程中,就是通过绘身为主要媒介形式实现的。夏威夷人有他们的传统的被称为‘kakau’的纹身艺术。他们的纹身不仅适合装饰和易于区别,而且具有保卫健康和精神幸福的作用。波利尼西亚的人们相信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存能力是通过纹身显示出来的(周燕玲,2007:158-160)。卡都卫欧妇女的图画艺术解释为是一个社会的幻觉,一个社会热烈贪婪地要找一种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出那个社会可能或可以拥有的制度,但是因其利益和迷信的阻碍而无法拥有。妇女以她们身体的化妆来描绘出整个社会集体的幻梦,用化妆来赞颂那个黄金时代。

综上所述,文身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根据的。从社会认同、自我认同,规避危险释放压力,美化自我到作为精神寄托的期盼纪念,在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阐释了文身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泰勒.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2]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90.卷八十二下

[3]方鹏.关于海南岛黎族妇女纹面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5,(02):104-106.

[4]方文.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霍发水.痛苦造就的美——中国文化中的文身现象[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7:56-57.

[6]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23.

[7]利普斯.事物的起源[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44.

[8]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378-379.

[9]马广海.社会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10]泰勒.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11]于志勇.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绘身和纹身[J].西域研究,1995,(03):98-103.

[12]郑重.一种特殊的符号语言:文身刺墨——人类对美的追求的多样性[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03):52-54.

[13]周燕玲.探析古代纹身艺术的地域特征及符号学内涵[J].艺术与设计,2007,(05):158-160.

(作者简介: 杜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  ;  

论文身现象的合理性根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