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东盟对亚太地区局势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亚太地区论文,战后论文,局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及亚太地区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9·11事件后国际安全格局进入了重大的调整期,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及其对亚太局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作以探讨。
一、东盟成为亚太一极的可能性
冷战结束后,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进一步提高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东盟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差异,接纳了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建成了具有十个成员国的“大东盟”。随着“大东盟”的日益崛起,近几年来,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一种认识:东盟有可能成为继美、日、俄、中之后的重要一极。
首先,“时势造英雄”。大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及东盟对大国矛盾的巧妙利用使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得以上升。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当今的亚太地区正处于向多极化过渡时期,这为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一种特定的国际背景,促使东盟必须争取朝着成为亚太地区一极的方向发展,以应付这种挑战。
亚太地区各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想方设法坚持和加强在亚太地区扩大影响和发挥作用,这必然引起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国都将利用东盟增强自己的影响力,这种形势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这给东盟与大国周旋提供了机遇。随着东盟组织的扩大和不断成熟,东盟利用自己的优势,左右逢源地解决一些大国难以解决的问题,扩大东盟的影响,使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得以上升,从而奠定了东盟成极的基础。
东盟赖以发挥其在亚太地区特殊作用的主要是它创立或参与创立的“东盟外长后续会议”、“东盟10+3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亚欧首脑会议”等区域协调机制。通过一年一度的东盟外长后续会议和东盟10+3领导人会议, 东盟在政治上把握了与一些国家的关系,通过建立东盟地区论坛,进行相互磋商,使东盟在地区安全协调上处于主动地位;通过主动倡议和积极推动组建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举行亚欧首脑会议,加强了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
其次,“以实力说话”。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是东盟成为亚太地区新的一极的基础。
冷战后缓和与稳定的亚太地区形势,给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东盟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连年超过亚洲“四小龙”。1997年尽管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但从1999年开始,东南亚经济已开始回升,2004年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盟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大部分东盟国家经济增长形势喜人,估计2004年东盟的经济增长率为6.2%,高于前两年的4.5%。[1] 去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给东盟成员国印尼、泰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目前,这些国家正在联合国以及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帮助下积极努力恢复经济,东盟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东盟现在正努力促进成员国间的经济交往和合作。在2003年第9次东盟首脑会议上,各国签署了一份旨在2020年成立类似于欧盟的“东盟共同体”的宣言,届时,东盟将成为由经济共同体、 安全共同体和社会与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构成,拥有5.2亿消费者的统一大市场。东盟对地区政治和安全合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东盟各国抛弃意识形态的差异,力求通过对话,缩短彼此之间的政治差距,争取能够“用一个声音”说话。在安全问题上,东盟倡导并主导了“东盟地区论坛”,把建立安全信任措施扩大到了东盟地区以外的大国和组织。随着东盟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东盟有条件成为亚太地区新的一极。
第三,由于自身因素的影响,东盟只可能成为亚太格局中弱小的一极。
从目前发展的形势来看,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仍然居世界之首,其在世界的霸主地位虽将进一步下降,但影响力仍是第一位的。中、日、俄三国各有优势,在本世纪仍将保持强国地位。就东盟而言,其本身是一些中小国家的松散的联合体,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领土领海争端及民族矛盾等等,即使各国的经济再不断增强,也无法改变东盟作为国家联合体的性质,无法产生像美、日、中、俄这类大国的影响力。因此,无论从综合国力对比还是从各极的地位和作用来衡量,东盟也只能是亚太地区格局中最弱小的一极。因此,我们在重视东盟作用的同时,不可高估其能量。
看来,东盟成为亚太地区继中、日、俄、美之后新的一极是大势所趋,这势必对亚太局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与亚太地区安全
基于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考虑,冷战后大国以各种手段加紧对东南亚进行控制和影响,彼此需要一定的妥协和制约,这就给东盟扩大自己的影响提供了机遇。冷战时期,美苏在东南亚各自划定了势力范围。冷战结束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其应当担负起“世界和各地区的角色”。虽然冷战刚结束时,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反对美国曾一度从东南亚收缩,但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它仍然特别注重亚太地区和东盟地区,认为该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事关美国的重要战略利益。因为亚太地区是冷战后美国谋求海外经济利益和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的重要地区。尤其是东盟国家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东南亚地区不仅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而且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庞大市场。此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东盟在政治和安全方面还可以起到制衡东亚地区大国的作用。因此,在克林顿时期,美国提出了建立“新太平洋共同体”,以先声夺人的姿态争夺亚太主导权。同时,美国开始积极谋求重返东南亚。“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把打击恐怖主义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东南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小布什政府宣布把东南亚开辟为美国反恐战争的第二战场,美国借反恐之名在军事上实现了重返东南亚的宿愿,提高了美国在亚太安全上的战略地位,加强了对亚太事务的主导。
就日本而言,东盟是它的能源基地,是经济生命线。日本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如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锡、钨、钽等大多从东盟或途经东盟进口。日本还将东盟视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政治大国作用的重要依托。因此,要牢牢地控制或影响东盟。战后50多年,由于日本历届政府的重视,日本与东盟保持着长期的政治、经济关系,东盟与日本的经济关系日益扩大。2002年末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总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2003年,日本同东盟贸易总额约为1192.8亿美元。[2] 冷战后出于经济、政治利益的考虑,日本也积极参与了争夺亚太主导权的纷争。为了对付美国的“扇形结构”,日本悄悄地构筑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经济圈,希望通过投资、贸易、经济援助等手段加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及在这次印度洋海啸中,日本都为东盟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进一步加深了日本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其领土面积居世界之首,由于冷战结束后国内政治、经济原因,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已大大削弱。但俄罗斯毕竟是军事、政治大国,它并没有放弃在东南亚谋求政治利益,它要尽可能地保持在亚太的影响,如俄罗斯1994年宣布加入东盟地区论坛,1996年正式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国。在9·11事件后,俄罗斯还加强了与东盟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合作。2004年俄罗斯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俄将拓展与东盟的关系看作是扩大在亚太的影响,加强与其他大国纵横捭阖的砝码。
中国自1989年与印尼、新加坡、文莱等国恢复或建立了外交关系,1991年与越南实现关系正常化后,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来,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2002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2003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782.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2.8%,[3] 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经贸合作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中国与东盟建立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2003 年双方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同年,我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东盟第一个战略伙伴和签订友好合作条约的亚太大国,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中国对东南亚事务的影响与日俱增。
除此之外,印度及一些西方大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和未来亚太地区主导权争夺中力争主动等方面的考虑,也纷纷调整对亚太的政策。印度积极推行“东进”战略,2003年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东南亚是印度东进亚太、争当跨地区大国的主要突破口。法国正在“重返印支”,以“争赶亚太列车”。英、加、澳等大国也采取了相应对策,希望增加对亚太的影响力。可以说,在亚太,各国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即:不能让某个大国垄断东南亚事务,都想利用东盟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反过来,东盟则利用大国间的这种矛盾,努力开始大国平衡外交,搞“大国平衡战略”,以维持亚太地区的均势,防止地区霸权的出现,提高东盟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
东盟认为美国对亚太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9·11事件之后。虽然在东南亚民族主义者看来,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安全存在令人不愉快,但两害相权取其轻,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安全存在有利于东盟国家打击恐怖主义,对付日益增长的其他大国的威胁。因而东盟国家继续发展了与美国的军事安全关系,拖住美国,使其发挥安全保护伞的作用,并且以此防范中国、制约中国,抑制日本走军国化的道路。虽然东盟在安全上对美国依赖很深,但它又与美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反对美国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东盟重视开展与日本的经济合作,极力吸纳日本的资金、技术。日本在东盟国家遭受金融危机时,为帮助东盟摆脱金融危机和尽快实现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东盟国家希望日本尽快实现经济复苏,重新恢复其亚洲经济领头雁的活力。但同时又对日本加快政治、军事大国化步伐保持警惕,反对日本扮演“传统的军事角色”,[4](P172)反对日本插手东盟的安全问题。东盟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为东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东盟希望赶搭中国经济这趟快速列车,东盟和中国在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有共同的立场,在地区问题上主张发挥中国的“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东盟又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产生许多疑虑,担心中国的威胁。东盟试图以海洋为纽带加强内部的凝聚力,增强在海洋争端问题上与中国抗衡的实力,并力图借重外部力量谋求与已有利的解决方式。近年来,东盟还积极发展同俄罗斯、印度的关系,希望借用印度的力量保持与中国和日本的平衡作用。1996年7月召开的外长会议上,东盟还将俄、印等国由“观察员”升至“对话国”。显然,东盟的意图在于通过扮演“平衡者”的角色,使亚太地区各大力量相互牵制并保持平衡,避免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主宰亚太地区局势或安全事务。由于这种多极制衡的客观存在,形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大国能单独主宰本地区的局面,从而增强了东盟在处理本地区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例如1996年3月东盟以东道主的身份邀请了欧盟15国领导以及中、日、韩首脑到泰国集会,实现了首次欧亚领导人讨论安全与经济合作的壮举,实现了“小国领导大国”的尝试。再如,“10+3”框架形成后,东盟一直以主人的身份召集会议,而中、日、韩则是以客人的身份与会的。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小国领导大国”的现象。东盟利用大国单独出头容易被他国怀疑和抵制的有利条件,左右逢源,出面主持多边对话,提高了自己在亚太事务中的影响力。通过这种方式构筑起来的一种大国平衡格局,对大国在亚太地区之争起了缓冲、平衡及调和的作用,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来说,有其积极意义。
不过东盟与美国的矛盾也有进一步发展。例如在经济合作领域,东盟不赞成由美国主导APEC,反对APEC只搞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而忽视经济援助,对发达国家企图用人权、劳工条件等压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强烈不满。最近美国加强了对东盟地区论坛(ARF)主导权的争夺,要求东盟部分放弃对ARF的控制权,致使东盟与美国在ARF主导权问题上矛盾上升。东盟在外交上也受到了美、欧的挤压,东盟与美欧在人权问题上的矛盾加剧。这一切都是东盟“大国平衡”战略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来讲,多少会令人感到不安。
东盟在以其独持的方式处理对外关系的同时,也在将自己得以成功的行为准则和方式引入亚太地区事务之中。东盟在其30多年艰难的发展历程中,克服了种种分歧和矛盾,依赖的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合作、协商一致的原则。在处理多边国际关系中,这些准则有利于缓和矛盾,求得共识。而在处理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这些实际上包含的是一种以协商和合作来谋求安全的观念,这突出表现在东盟各国对柬埔寨危机和缅甸人盟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在缅甸问题上,东盟以内部团结为重,顶住了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压力。上述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的稳定,使东盟在国际舞台上的份量日益增强。
总之,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稳定而中立的“大东盟”将是亚太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三、东盟在发展亚太经济合作和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发展,对亚太经济合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东盟作为亚太地区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90年代以来加快了经济合作的步伐。东盟于1993年正式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计划,经过十年的准备,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同年,在东盟领导人第九次首脑会议上,东盟10国签署了《巴厘第二协约宣言》,东盟国家一致同意成立类似欧盟的“东盟共同体”,包括“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与文化共同体”,决定在2020年建立一个内部共同市场,从而实现商品、投资、服务和人员的自由流通。“巴厘第二协约”为东盟国家合作的未来设定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发展目标,它将成为东盟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东盟内部合作也将出现新局面。这个计划一旦实现,东盟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组织,在亚太地区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将大大增强,也必将对亚太经济合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东盟在不断推进、深化自身一体化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推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在东盟的积极倡导、牵头和推动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也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正式启动。1997年11月,东盟国家第一次“10+3”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召开。随后,一年一度的10+3会议走向机制化,形成了10+3、三个10+1和中日韩等会议体系,建立了领导人会议、部长会晤以及高官磋商等相互联系、梯次升级的立体对话与合作机制。10+3领导人会议的议题主要集中在各国如何加强合作,以促进东亚地区的发展上。1999年马尼拉会议发表的《东亚合作联合声明》中,确定了东亚合作的方向,并将经济、货币和金融、社会和人力资源开发、科技、文化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确定为合作的重点,而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又是东亚合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推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东盟和中国在2002年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日本、韩国也不甘落后,相继宣布同东盟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和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03年东盟—日本东京特别首脑会议上,东盟与日本共同提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根据东盟的设想,到2020年,东盟10国和业已与其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的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将建成大自由贸易区和紧密的政治安全关系。这是一幅宏伟的东亚地区一体化蓝图。如果这一构想能付诸实践,届时亚洲将出现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和政治、经济、安全合作组织。可见,东盟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其次,东盟利用大国间的制衡关系,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目前,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内起主导作用的是中、美、日和东盟四大政治力量,它们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的态度决定了APEC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亚太经济合作问题上,日本率先提出了“雁行模式”,作为它推行东亚经济合作的蓝图。美国也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扇形结构”,树立自己在亚大地区的中心地位。东盟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次区域经济集团,鉴于自身实力和亚大多极格局的存在,在APEC内开展“等距离外交”,利用大国间的制衡关系,实现东盟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由于历史的教训,东盟对日本存有戒心,担心APEC将来会受到日本的控制。因此,当美国要求加入APEC时,东盟国家便表示赞同,以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制约日本,但东盟国家对美国、日本可能共同主宰APEC也不无疑虑。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双方在环境、 人权和民主等问题上的立场趋于一致,东盟国家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对中国参加APEC积极支持,其用意之一便是,借中国之力平衡美、日在APEC的影响。实践证明,东盟成功地利用了大国间的制衡作用,体现了它在亚太合作中的特殊地位,APEC就是在6(东盟6国)+6(美、澳、日、新、加、 韩)的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年一度的APEC部长级会议在东盟及其它6国轮流召开,而且APEC的秘书处也设在新加坡,这反映了东盟在APEC中的突出地位。由于东盟在亚太地区所处的地位和自身的特点,日、美为了争夺APEC的主导权,都极力拉拢东盟, 提出亚太合作进程应“以东盟为先导加以推进”。这是美、日相争的产物,东盟并不打算,也不可能谋求对亚太合作的主导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盟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发挥着特殊作用。
第三,东盟是APEC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团,在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东盟是APEC的创始成员国,在APEC成员国中占了大多数,东盟10国和美、日等10国的“对话国关系”更是确立了它在国际关系中的独特地位。在APEC中,东盟利用自身优势,极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例如,在APEC的发展重点方面,东盟国家与美国存在根本的分歧。美国强调APEC在推动自由化方面的作用,而亚洲发展中国家则更重视它在推动多国经济和技术合作方面的作用,强调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关于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进程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强调全面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而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坚持强调灵活性,主张根据各成员国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速度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东盟等发展中国家的坚持下,大阪会议通过的《大阪宣言》和《行动议程》均突出了灵活性和非歧视性原则,提出各成员国自主自愿,按各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实现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还强调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不能仅限于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也应该注重经济和技术合作。东盟利用它在APEC中的突出地位,成功地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亚太区域内南北对话创造了条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盟是亚太地区地区不可小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利用自身的力量,在亚太经济合作、政治安全上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中国应该积极发展同东盟的经济、政治关系,为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apec论文; 东盟外长会议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日本政治论文; 亚太自由贸易区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亚太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