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杨冰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 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57例,采取数字标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9例,采用PICC置管技术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28例,实行常规肿瘤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肿瘤治疗期间护理效果以及发生静脉炎、导管堵塞、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导管堵塞、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1.3048,P=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技术避免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其操作简便,降低了患者静脉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PICC;肿瘤护理;并发症;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52-0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PICC in oncology nurs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November 2013 to January 2013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57 patients with tumor, adopt digital annot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29 cases, PICC catheter technique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nursing treatment, 2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cancer car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umor treatment during the nursing effect and phlebitis, catheter jam, local infe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hlebitis, catheter blockage, incidence of loc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f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x2 = 11.3048, P = 11.3048)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pain of patients with PICC technology avoids the repeated puncture, its easy operation,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intravenous treatment, high safety,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usm. Oncology nursing; Complications; The effect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方法是指通过将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其治疗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提供时间更长的静脉介入治疗,减少反复穿刺,同时对于肿瘤患者采用刺激性、渗透性高的药物输注中降低其血管损伤范围,提升药物疗效。具有创伤性小、操作简便、护理管理便捷,并发症率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护理治疗中。为进一步探讨PICC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本文回顾分析我院采用PICC置管护理的具有措施,其护理效果得到患者充分肯定,现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肿瘤患者57例,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需要长时间结束静脉穿刺给予体外营养维持、化疗药物输注等,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7.9±5.1岁,按照肿瘤疾病类型分为24例肺部肿瘤,7例淋巴瘤,9例脑部肿瘤,17例乳腺肿瘤。采用数字标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9例,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8.3±4.7岁,采用PICC置管技术进行护理治疗,对照组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7.4±5.5岁,实行常规肿瘤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对比性别年龄及病情状态,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穿刺

PICC操作: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具体操作规范来进行导管置入,首先观察患者血管情况合理选择穿刺点,多选择贵要静脉进行穿刺,行常规消毒后将穿刺针头沿锁骨内侧缓缓进针,当静脉回血之后送入插销,回撤穿刺针,最后将导管通过插销送入中心静脉,回撤插销导丝,连接肝素帽,行肝素盐水封压导管,完成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方式进行穿刺。

1.2.2 PICC并发症护理

1.2.2.1静脉炎的护理:静脉炎作为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多发症状之一,因静脉穿刺区域反复置管,导致血管受损;或是在穿刺完成后,针头推进力度超过造成血管机械性损伤而引发静脉炎[2]。对此,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后的护理中可采用硫酸镁与氟美松配伍后行湿敷与穿刺部位,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若病人已并发静脉炎,护理人员需立即进行对症处理,降低炎性反应的继续扩展;同时在性穿刺前严格选择血管状态良好的=部位,穿刺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度,进针与退针匀速,减轻血管损伤情况。

1.2.2.2局部感染的护理:当患者实施PICC之后,可能会因肿瘤病人自身身体状态及免疫能力低下诱发感染;或在就医中因消毒护理不细致引发医源性感染,同时家属对患者治疗后的静脉留置针的日常护理不细致造成感染。对此,护理人员可督促患者加强患者日常功能锻炼,提供充足的营养需求,促进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同时在护理人员护理治疗无菌操作观念,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教,提升其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知识,提高患者对日常疾病的预防。

1.2.2.3导管堵塞护理:才临床静脉输入治疗中易发生导管堵塞情况,造成肿瘤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引起导管堵塞的因素约有以下情况:①肿瘤病人体内血浆浓稠度较高,易形成管内凝血或血栓;②静脉输注药物的分子粒过大,同时输注流速较为缓慢,造成药物分子粒附着于导管内壁产生堵塞;③导管在置入之后未及时给予相应的压力封管,造成患者血流回流引发堵塞。对此,护理人员可采用肝素来改善及预防血液的凝聚,消散血栓的形成;并对静脉输注药物进行细化分解,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调整输注流速,增加动力学压力;合理规范进行封管操作,行正压封管后仔细检查封管是否良好。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肿瘤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使用不同的导管置入方法后,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记录对比发现,采用PICC置入方式的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导管堵塞、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1.3048,P=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肿瘤疾病患者多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来阻止肿瘤的扩散,其临床中多采取化疗方式进行,这就需要对患者术中刺激性较大的化疗药物,同时肿瘤患者受疾病折磨造成营养缺失等情况,因此静脉输注方式作为基本的给药治疗途径,成为患者治疗期间常用的手段[3]。不过常规静脉输注治疗多采用留置针连接导管给药药物或营养的输注,其留置时间较短,易出现各类相关并发症,尤其对于化疗药物的高渗透性导致患者血管受到严重损伤,增加了患者痛苦。

PICC则是当前肿瘤患者治疗护理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置管技术,其应有特点尤为适合患者化疗药物的静脉输注,对需要反复通过静脉输血、输液、采血等治疗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其相对先进的置管技术有限降低了反复穿刺的风险事故率,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而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则能够极大的降低患者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结果也证实,采用PICC肿瘤护理方式的患者疗效与并发症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方式。表明该方式的安全性高,减轻患者治疗痛苦,尤其在应用与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学华,李玉苹.浅析PICC在肿瘤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 392 -393.

[2]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135.

[3]宋葵,戴雪松.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42-744.

论文作者:杨冰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  ;  ;  ;  ;  ;  ;  ;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杨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